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34348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屑病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概述,本文由医城网阿罗神胶囊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10余年来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免疫学机制和基因分子学方面的研究,为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策略,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现将这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和现状进行一祥述。,一、免疫学治疗,银屑病具有明显的免疫学异常,包括免疫细胞活化,异常免疫表型表达、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球蛋白异常。针对这些免疫学异常,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中和、封闭或免疫调节已成为一条有希望的治疗策略。,CD4+LC CD8+LC,APC DC,共同信号,Ag,Th1反应,如银屑病,Th2反应,如AD,SLE,银屑病的抗体治疗,根据银屑病免

2、疫学异常的不同环节,可以采用针对不同分子或结构作为靶抗原的抗体进行治疗。目前开发批准上市的或正在研制处于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单克隆抗体,在银屑病的治疗中显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蕴藏这巨大的市场效应。,1、抗CD4抗体:,CD4分子主要分布T细胞表面,通过与MHC II类抗原相互作用参与T细胞的活化和抗原提呈功能,在银屑病早期皮损中主要有CD4+T细胞浸润。用人源化的抗CD4单克隆抗体治疗对其他药物抵抗的斑块型银屑病获得满意的效果,治疗4周后患者的PASI平分平均下降46%,未见明显副作用。,2、抗CD25抗体:,CD25抗体通过封闭CD25分子,阻断白介素-2的作用而抑制T细胞活性,CD25

3、于银屑病发展和持续有相关性。Krueger等使用一种人源化抗CD25的嵌合单克隆抗体daclizumab对19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治疗16周,输住首次剂量2mg/kg,以后第2、4、8、和12周剂量为1mg/kg,第8 周PASI评分平均下降30%,抗体注射后1小时外周T细胞表面的CD25即被封闭,第16周表达下降44.8%。,3、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抗体:,目前已经上市的抗TNF抗体有2个,即抗TNF- IgG单克隆抗体的嵌合体(infliximab,IFB)和包括2个重组P75 TNF受体的细胞外部分和IgG1的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ENT),已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和类

4、风湿关节炎。33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各11例的安慰剂组,IFB5mg/kg组和IFB10mg/kg组,于0、2和6周静脉给药,第10周进行医生综合评价:IFB两组的有效中位时间是4周,无严重副作用,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有较高疗效且显效时间较短。另一项对ENT的研究发现,其在治疗银屑病皮损的同时可有效改善银屑病关节炎的症状,且无明显副作用。,4、抗CD11抗体,CD11是组成组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亚单位,是参与T细胞活化的重要的T细胞表面分子,具有使T细胞游走进入皮肤的功能。Efalizumab(hu1124)是CD11的单克隆抗体。Papp等用hu1124进行了一

5、项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共例银屑病患者(PASI值12,皮损面积10)。分低剂量组.1mg/kg(n=22)、高剂量组0.3mg/kg(n=75)和安慰剂组(n=48),每周静脉给药一次,共周。第天进行医生综合评价:高剂量组和安慰剂组改善50%以上的患者分别达48%和15%,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期间有轻度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短暂升高,循环淋巴计数未见下降。,、Alefacept:,活的记忆T细胞表达CD2,可占银屑病皮损T细胞总数的75%以上,是银屑病发病机理的重要环节。 Alefacept是人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3)和 IG1的融

6、合蛋白,结合于激活的T细胞表面的CD2,阻断抗原呈递信号,选择性的诱导记忆效应T细胞的调亡。 Krueger等通过对参加II、III期临床试验的1300个银.屑病患者的分析,发现随访12周肌肉或静脉注射alefacept,的患者中,大约1/3患者PASI值下降75%,将近2/3患者PASI值下降50%,而且在一个单独疗程中或后PASI值下降75%的患者还可以保持PASI值下降50%大于7个月的时间。接受两个疗程的患者中PASI值下降75%和50%的分别可达到40%和71%,并且有效性持续更长。 该药副作用较少,有轻度流感症状。,6、抗白介素-8(IL-8)抗体:,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IL-8既能

7、趋化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向表皮游走移行,又具有刺激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Abgenix公司开发的抗IL-8抗体ABX-IL8是一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用于银屑病的II期临床试验。,、抗白介素-6受体(IL-6R)抗体:,IL-6R是一种膜表面分子,与IL-6结合可以刺激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增殖,同时还参与炎症反应的介导。人源化的抗IL-6R单克隆抗体已经研制成功,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初步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8、CTLA4免疫球蛋白(CTLA4Ig),CTLA4 Ig是抗B7的嵌合抗体,通过阻断B7和CD28的结合下调Th1T细胞反应。许多研究显示CTLA4 Ig在控制银屑病中

8、有效。一项为期26周的研究,43例接受4次静脉给药,CTLA4Ig (BMS-188667),46%d患者达到50%或以上的改善。疗后CTLA4 Ig组患者斑块活检显示:角质形成细胞结构和成熟周期趋于正常,真皮表皮交界处T细胞群减少,趋于正常,该疗法副作用少,有轻度流感症状。,9、抗CD80单抗:,IDEC-114是一种抗B7.1(CD80)的单克隆抗体。它与B7.1有特殊的高亲和力。24例患者应用IDEC-1140.0515.0mg/kg单剂量静脉输注。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已初步得到验证,并显示治疗自身免疫炎症疾病的潜力。在单一剂量治疗时耐受性较好。,10、AB3891L-2:,DAB389

9、1L-2是一种IL-2受体特异性的细胞毒素,这种毒素对带有高亲和力的IL-2R的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由于银屑病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达IL-2R,故DAB3891L-2可以选择性攻击活化的T淋巴细胞,改善临床症状。,银屑病细胞因子和多肽的治疗,1、肽: 最早的免疫疗法之一是T肽的应用,作为一种HIV和CD4T细胞结合的拮抗剂配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多种作用,可以增加Th2细胞IL-10的产生。 Faber等报告,14例银屑病患者每例选择两块皮损分别给予T肽注射和安慰剂皮下注射2周,大约疗后1周治疗区活检,组织学9例显示明显改善,3例中度改善,2例出现可消退红斑,1例发生单纯蜂窝组织炎。,2、

10、介素-10(IL-10): IL-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主要影响着皮肤调节机制在内的几种免疫反应。IL-10通过抑制T细胞产生IFN-,部分抑制辅助细胞产生IL-12,抑制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和促炎因子的产生,促进Th2型细胞因子模式的发展。Asadullah等对10例成年慢性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5例皮下注射IL-10 8ug/kg/d,5例IL-10 20ug/kg/d,每周3次,连续49天,治疗后8例组织学明显改善,9例免疫组化显示浸润的CD3T淋巴细胞及CD1抗原呈递细胞减少,Ki-67阳性表皮细胞数减少。虽然治疗前后CD4和CD8亚细胞群并未见明显减少,但IFN-/

11、IL-4的比率由高到低,变化显著,且IL-8mRNA显著下降。说明IL-10具有抗银屑病活性,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了新的途径。,3、受体(TCR)模拟肽 TCR的跨膜区有一个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适当的排列组合将启动跨膜信号传导并激活T细胞。已证实这个区是TCR和CD3复合物亚单位的结合区。阻断T细胞的信号传导是治疗银屑病的措施之一。TCR模拟肽霜剂在银屑病皮损区使用后,皮损得到明显改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系统给予环孢素治疗银屑病的显著疗效引发人们对新的、低毒性、免疫调节作用强的外用替代药物研究。环孢素因表皮渗透功能差,外用治疗无效。他克莫司(tacrolimus)为大环内酯类,作用机

12、制与环孢素相似,外用有效但仅限于小块封包的斑块。雷帕霉素(rapamycin)是第三代大环内酯类,用于防止移植排斥反应。它的作用机制是限制T细胞增殖和S6激酶活性而无环孢素的肾毒性和高血压。对于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小剂量雷帕霉素(3mg/kg/d)和小剂量环孢素(1.25mg/kg/d)联合用药跟单用大剂量环孢素(5mg/kg/d)疗效相同而副作用少。小范围研究显示外用雷帕霉素部分有效,其安全性及疗效尚代评估。,其他免疫治疗,灭活的分枝杆菌疫苗可以诱导Th2细胞因子释放,一项对照研究发现分枝杆菌疫苗免疫疗法可使大部分(19/21)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PASI值改善(P50%,5例皮损完全消

13、失并至少持续6月。所有患者的注射部位都出现无痛性硬结,48小时后达30mmm240mm2,72小时后最大可达400mm2,以后逐渐缩小,4周左右完全消失,无瘢痕或色素沉着。与现有的疗法相比,方便、耐受性好、无毒性、相对廉价,且产生的缓解期较长。如果实验结果在安慰剂对照组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则可以用于临床。,二、抗血管生长药物,血管生成是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最近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促进斑块型银屑病的血管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近来肿瘤学的重要突破就包括抗血管生长药物治疗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拮抗剂:,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U5416,SU5217已经证明对动物肿

14、瘤模型有效;同时能明显减少过度增生疾病中的VEGF产物,破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功能,体外试验可限制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生长,从而也对银屑病有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银屑病药物。,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包含明胶酶和胶原酶,与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而且还能使新生血管穿过真皮基质。研究发现银屑病中金属蛋白酶活性升高。目前正在对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如Marimastat(BB2516)、Batimastat(BB94)等局部和系统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动物试验,它们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银屑病药物。,AE-941(psovascar,neovastat):,AE-941是从鲨鱼软骨中提取出

15、的活性药物,由于软骨是一种非非血管组织,所以推测其可能存在某些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且其具有胶原酶活性和抗炎作用,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初步研究表明,外用AE-941对银屑病有治疗作用。目前还处于银屑病II期临床试验阶段。,三、针对核受体研制的新型药物,类固醇/甲状腺激素核内受体是配体依赖转录因子的一个重要家族,其配体如维A酸、维生素D3和糖皮质类固醇已用于治疗银屑病。,维A酸代谢阻滞剂(RAMBAs),系统给予维A酸治疗银屑病已经取得好的疗效。利阿唑(liarozole)是一种维A酸模拟物,为维A酸代谢阻滞剂(RAMBAs),现临床已用于慢性斑块型银屑病和掌跖脓疱病的治疗。其不是维A酸,但可以通

16、过增加组织和血液中的维A酸量来发挥疗效,停药1-2天即可恢复正常,使育龄期女性患者更容易接受。,维生素D3类似物,局部外用维生素D3类似物治疗银屑病是安全有效的,它的临床应用被看作是近10年来银屑病治疗的一大重要突破。其可能使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分化恢复正常,也可能导致炎症细胞调亡和Th1亚群向Th2亚群转变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最近研究证实它也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脂肪酸激活转录因子家族又称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 即属于类固醇/甲状腺激素核内受体家族,存在3种亚型,即PPAR、 PPAR、 PPAR,这三种亚型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含DNA结合区和配体结合区等。其中亚型PPAR在未分化组织内如银屑病皮损内减少,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类药物曲格列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