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43316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一、地壳运动概述 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 构造运动主要按时间分为(古)构造运动发生于第三纪末期以前,新构造运动晚第三纪末和第四纪;现代构造运动五六千年前至现代。,第一节 地壳运动和岩层产状,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二、地壳运动的形成和特点,(一)地壳运动的方向性,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挤压,拉张,(造山运动),升降运动,(造陆运动),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二)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三)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第七章 构

2、造运动与构造变动,海侵层位(A)与海退层位(B) 1、2、3、4表示海面位置的变化;aa、bb表示垂直剖面 (,沉积旋回剖面示意图,二、岩层剖面上岩相的变化:,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三、岩层厚度和地层接触关系,(一)岩层厚度,万 米,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二)地层接触关系,1、整合接触 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情况下,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整合接触。,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2、不整合接触 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不整合接触。两套岩层中

3、间的不连续面,称不整合面。 (1)平行不整合 (2)角度不整合,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识别和鉴定不整合的证据 地层自然记录缺失的间隔证据,包括古生物自然记录的间断和地层自然记录的间断。 侵蚀的证据,包括构造不一致和地形不规则。 古陆表面的证据,包括风化面、古土壤、底砾岩等。,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五、新构造运动和地壳构造阶段的划分,老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 现代构造运动,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六、 岩层的产状 (一)岩层的产状,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二)岩层的产状要素,1、走向 2、倾向 3、倾角,第七

4、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一、褶皱的概念及褶曲要素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岩层受到压力作用,岩层受到张力作用,岩层受到剪切力作用,第二节 褶皱构造,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褶曲要素,转折端,枢纽,轴,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二、褶曲的基本形式,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三、褶曲的形态,(一)褶曲的横剖面形态,A,B,P,P,P,20 次课,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二)褶曲的纵剖面形态,1、根据枢纽的产状(图7-32)分为:,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三)褶曲的平面形态,1、线形褶曲 2、长圆形褶曲 3、浑圆形褶曲,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四、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1

5、、地质的方法 2、地貌的方法,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五、研究褶皱意义,(一)褶皱与矿产 (二)褶皱与地貌 (三)褶皱构造与地球发展历史,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第三节 断裂构造,地壳中岩石(岩层或岩体),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通常根据断裂岩块相对位移的程度,把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一、断裂的概念和分类,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一)分类 1.成因分类 非构造节理 构造节理,二、节理,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一)分类 1.几何分类 走向节理 倾向节理 斜向节理,二、节理,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一)分类

6、 1.力学分类 张节理 切节理,二、节理,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一)几何要素,三、断层,断层破碎带,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二)分类 1.根据断层走向与两盘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三、断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交断层,顺层断层,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二)分类 1.根据断层走向与两盘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三、断层,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交断层,顺层断层,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2. 根据断层走向与褶曲轴或区域构造线的关系分类,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3.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分类,1、正断层 2、逆断层,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碾掩构造、构造窗和飞来峰示意图 A

7、碾掩构造;B侵蚀后形成构造窗和飞来峰。 1-8表示岩层由老到新,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3、平推断层 4、枢纽断层,平推断层,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三)断层的组合类型 1.阶梯状断层,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三)断层的组合类型 2.叠瓦状断层,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三)断层的组合类型 3.地垒,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三)断层的组合类型 4.地堑,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四、断层野外分析方法,(一)断层存在的标志,1.断层面和断层带上的标志,擦痕,阶步,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四、断层野外分析方法,(一)断层存在的标志,1.断层面和断层带上的标志,第七章

8、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四、断层野外分析方法,(一)断层存在的标志,2.岩层上的标志,(1)岩层的不连续,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四、断层野外分析方法,(一)断层存在的标志,2.岩层上的标志,(2)岩层的重复或缺失,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四、断层野外分析方法,(一)断层存在的标志,2.岩层上的标志,(3)岩层产状的变化,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四、断层野外分析方法,(一)断层存在的标志,3.断层两侧的伴生构造标志,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四、断层野外分析方法,(一)断层存在的标志,4.断层的间接(地貌、水文、植被等)标志,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四、断层野外分析方法,(一)

9、断层存在的标志,4.断层的间接(地貌、水文、植被等)标志,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四、断层野外分析方法 (二)确定断层的性质 1.根据断层面上的擦痕、阶步和断层两侧的拖拉褶皱判断。 2.根据断层两盘岩层的新老对比判断 3.根据褶曲核部或两翼的宽窄变化判断,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四、断层野外分析方法 (三)怎样确定断层的时代 1.利用断层和岩体、岩脉等的关系 2.利用断层互相错断的关系,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五、研究断裂构造的意义,(一)断层与矿床 (二)断层与工程建设 (三)断层与地下水 (四)断层与地震 (五)断层与地貌,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第四节 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

10、,一、地质图的概念和类型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上的一种图件。 类型: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柱状图,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二、各种岩层产状和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一)水平岩层 (二)直立岩层 (三)倾斜岩层 (四)褶曲和断层等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三、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1.看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等 图名和图幅代号可以告诉我们图幅所在的地理位置。 2.看图例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制图地区出露哪些地层及其新老顺序等。 3.剖面线 有时通过地质图相对图框上的两点画出黑色直线,两端注有AA或

11、II等字样,这样的直线称剖面线,表示沿此方向已经作了剖面图。 4.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 如果是大比例尺地质图,往往带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一下山脉的一般走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5.分析地质内容 应当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作业题 1、为什么遭受地壳中力的作用时,有的岩石发生褶皱有的则破裂? 2、画一个裂谷的横剖面,并用箭头表明形成裂谷的力的特性。 3、画一个地质横剖面图,内容是:一系列的海洋沉积,然后变形形成褶皱和冲断层。这些事件后发生侵蚀、火山活动,熔岩流覆盖在被侵蚀的地表。最后,高角度断层使地壳破裂发生若干个抬升和下陷。 4、虽然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而向斜是岩层向下凹,为什么经常看到背斜成谷而向斜成岭?,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思考题 1、在三种板块边界上岩石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形构造? 2、野外如何判断一条断层是正断层、逆断层还是平推断层? 3、如果在野外看到倾斜岩层,如何判断是属于向斜还是背斜的一部分? 4、如果要描述一个还没有勘测的地区的地质历史,你应如何进行? 5、除了地壳构造力,还有什么会引起地壳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