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课程实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833964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课程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课程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课程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课程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课程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课程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基本原理课程实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实践课程总结实践活动名称:用一分为二观点正确分析互联网的利与弊授 课 学 期: 班 级 代 码:学 院: 专 业: 学 号:组 长: 任 课 教 师: 实践课程评语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成 绩:一、实践活动目的和意义二、实践活动过程 1、实践活动时间: 2、实践活动地点: 3、实践活动内容: 三、实践问题思想交流或讨论“唯物论及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理解”四、实践活动的体会或感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1957年毛泽东在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中明确指出:“一分为二

2、,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所说的“一分为二”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可分为两个互相对立和互相统一的部分。就整个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来讲,一分为二是普遍的,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应该看到事物可分性的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一分为二,就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也要看到双方的联系和统一,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从这个意义上,一分为二也可以看作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 您已经评价过! 您已经评价过!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也叫两分法、两点论,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它是指想问题办事情要全面分析,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之所以叫一分为二,是因为马克思认万事万物中存在

3、着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 一,包含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的两方面。矛盾是存在于每个事物当中的,因此我们在分析事物时不仅要分析矛盾这一面,还要分析矛盾那一面,只有这样才会完整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一分为二是矛盾普遍性这一世界观所要求的科学的方法论 (二)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外沿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简单地讲,它是指想问题,办事请应 该以客观存在的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从实际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探索出 客观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并且利用这种规律知道实践,从而取得成功。实事 求是要求解放思想,防止认识的僵化,凝固。 实事求是最早由东汉班固提出,后来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浪潮 中被重新引用

4、。 在文革之后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当中,实事求是被重新定位为中国共产党的 指导思想路线,并为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1、正确认识互联网利弊热点材料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信息、扩展视野、增长知识、购物交易,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负效应也日益显现。有的网吧非法经营,想方设法吸引未成年人。有的网吧公开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庸俗等不健康内容的网址。部分青少年沉溺于色情网站、庸俗的聊天室和电子游戏,精神委迷不振。网络犯罪现象日益增多,诈骗、贩黄屡见不鲜。分析点拨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

5、是客观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对于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其负面影响,做到兴利除弊2、2、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热点材料年月日,胡锦涛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讲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加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南北差距拉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付挑战的紧迫性。”分析点拨事物都是

6、一分为二的,经济全球化也不例外。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们应当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同时注意避免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到趋利避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一是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是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一是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二是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三是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13、材料: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

7、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

8、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1) 材料主要采用了什么哲学方法来分析青少年所面临的新情况?(2) 面对这些问题和情况,作为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答案:(1)材料主要是采用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材料无论是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

9、展,还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分析都是从利与蔽两个方面去分析,都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它们对青少年所带来的影响。(2)采用扬弃的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14、2003年6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讲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市场更为开放,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动更加广泛和迅速,这一切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0、。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南北差距拉大,跨国犯罪严重,这一切又增加了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1)上述材料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试用该观点说明我们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2)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一观点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两点论、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发展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又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方向演进。 一分为二看问题指既

11、要看到事物的一方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即矛盾的着的两方面);和看事物的两方面既要看到两方面的对立,又要看到两方面的统一。 两点论就是指一分为二看问题。 但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看问题不同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的两点论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的重点论指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一分为二看问题指既要看到事物的一方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即矛盾的着的两方面);和看

12、事物的两方面既要看到两方面的对立,又要看到两方面的统一。 两点论就是指一分为二看问题。 但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看问题不同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的两点论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的重点论指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原为中国古语,指事物内部的可分性、矛盾性。中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提出和阐述过这个概念。黄帝内经太素撰注者隋杨上善已提出:“一分为二,谓天地也。”北宋邵雍在解释易

13、传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时,曾用此语(见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是唯心上)。南宋朱熹在说明“理一分殊”时认为“一分为二,节节一分为二,就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也要看到双方的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其中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但主义色彩甚浓。朱熹的一分为二,并没有超出一个分割为两个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1957年毛泽东在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中明确指出:“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98页)以后又多次加以论述和应用,并肯定:“一分为二”是列宁在哲学笔

14、记中提出来的。于是“一分为二”逐渐广为流传。唯物辩证法所说的“一分为二”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可分为两个互相对立和互相统一的部分。就整个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来讲,一分为二是普遍的,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应该看到事物可分性的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联系和统一,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从这个意义上,一分为二也可以看作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过去,在长城外面的地方,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个酷爱骑马的儿子。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家的一匹马逃到了塞外的大草原里。乡亲们都替他惋惜,怕他受不了,都来好言相劝:“你丢失一匹骏马,这真是个大损失。但千万要想开点,保重身体要紧。”这时,老头却十分

15、平静地说:“没关系的,丢失好马虽然是一大损失,但谁知道这不会成为一件好事呢?” 过了一段时间,那匹马奇迹般地跑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一匹北方少数民族的良马。众乡亲闻讯,纷纷前来道贺。这时,老头又意味深长地说:“谁知道这不会变成一件坏事呢?”家里又多了一匹良马,老头的儿子太高兴了,天天骑马出去玩,这下可闯大祸了。有一天,他骑得太快,一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把大腿骨摔断了。左邻右舍又来探望他,安慰他。这时站在一旁的老头不紧不慢地说:“谁知道这不会成为一件好事呢?”众人听了都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其实很简单,尽管换一种思维,往往能够柳暗花明,从死胡同里走出来,如果不换一种角度,死板硬套,那么就将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时更做无需的担忧。 其实,这就像做一道数学题,虽然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但仍然有许多解题方法,这就是从不同角度思考的结果,而按原有的旧方法中又有简便与复杂之分,而按原有的旧方法并不一定是最简便的,这时你才知道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才会更多的使用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