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主题材料液面升降问答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833761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学主题材料液面升降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力学主题材料液面升降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力学主题材料液面升降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力学主题材料液面升降问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力学主题材料液面升降问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力学主题材料液面升降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主题材料液面升降问答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液面升降问题考查要点液面升降问题是中考压轴题的考查热点,近三年(2014-2016年)的中考压轴题都是考查这方面的问题,以液体的压强和浮力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浮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题思路利用量筒的原理1.基本思路:【例1】 如图17-1所示,容器内分别装有水和盐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问:(1)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2)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a) (b)图17-1【思路点拨】容器中的液面高度变化是由于容器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体积之和发生变化引起的。根据,因容器内原来的水的体积不变,关键是比较两个体积,一个是冰熔化前,排开水的体积,一个是冰熔化成水后,水

2、的体积。求出这两个体积,再进行比较,就可得出结论。【解】(1)如图(a)所示,冰在水中,熔化前处于漂浮状态。$来&源: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求得:比较和,也就是冰熔化后体积变小了,恰好占据了原来冰熔化前在水中的体积。所以,冰在水中熔化后液面不变(2)冰在盐水中:冰熔化前处于漂浮,如图(b),则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推导与问题(1)相同。比较和,因为所以也就是冰熔化后占据的体积要大于原来冰熔化前在盐水中的体积。所以,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上升了。【答案】(1)冰在水中熔化后液面不变。(2)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上升。【变式练习】冰放在密度小于冰的液体中,静止后处于什么状态,熔化后,液面又如何

3、变化?【例2】 如图17-2所示,底面积为的圆柱形容器内盛有适量的水,另一底面积为的圆柱体A有部分体积浸在水中,当圆柱体A相对于容器下降高度为h时(水没有溢出,圆柱体A也未全部没入水中),求:容器中液体高度的变化量?图17-2【思路点拨】解法一:画出情境图,如图17-3所示,找出体积之间的关系资*源%库图17-3 即:资*源%库 h-可得h因为所以hhh=。解法二:如图17-4,圆柱体下降h后,体积为的水被挤走,图17-4水被挤到原水面上圆柱体周围的区域,体积为h所以h解得 h=。【答案】【例3】 如图17-5(a)所示,在一个较大的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上面放有物体A,此时木块

4、漂浮;如果将A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入水中,当木块和A都静止时(水未溢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b)图17-5A.当A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上升B.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下降C.当A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容器中水面下降D.当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将A拿下后悬挂在木块下面,如图17-5(b)所示,容器中水面不变【思路点拨】解法一:A在木块上面,A和木块漂浮,则A选项:A从木块上拿下后,若,则A和木块均漂浮在水面,A和木块共同排开水的体积为比较和,所以A选项中,容器中水面不变。C选项:当时,将A从木块上拿下放入水中,A悬浮在水中,容器中水面也不变B选项:当时,A

5、放入水中,A沉底,木块和A共同排开水的体积为:比较和,因为,所以水面下降。D选项中:A放在木块上和悬挂在木块下面,两次比较,A和木块均漂浮,不变,不变,前后两次水面无变化。解法二:分析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的变化,就是分析容器上方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变化。把物体A、木块和水看成“整体”,作出受力分析图,列出力的平衡式。物体A放在木块上,漂浮在水面上时,水受到容器底的支持力F物体A从木块上拿下放入水中后A选项:若,则A和木块均漂浮在水面水受到容器底的支持力因为=F,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不变,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深度不变,即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B选项:若,A放入水中后,A沉底,物体A受到容器底的支持力,木块

6、仍漂浮水受到容器底的支持力因为F,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小,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深度变小,即容器中水面降低。C选项:若,A放入水中后,A悬浮,木块仍漂浮水受到容器底的支持力因为=F,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不变,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深度h不变,即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D选项:A放在木块上和悬挂在木块下面,两次比较,A和木块均漂浮水受到容器底的支持力因为=F,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不变,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深度h不变,即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答案】BD2.解题方法(1)画出情境图,找出体积之间的关系。(2)作出受力分析图,列出力的平衡式。(3)结合已知条件利用公式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解。专题巩固1.在柱

7、状容器里注入适量的浓盐水,在盐水中放入一块冰,冰与盐水的质量相等,并始终漂浮在盐水面上。当一半冰熔化之后,发现容器里的水面上升的高度为h,当剩余的冰全部熔化之后,水面将又会上升( )图17-6A.hB.hC.hD.h【答案】C 【解析】漂浮的物体质量是m,烧杯里的液体的质量是M,烧杯底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是,则可以得出,图中液面下烧杯内的体积V=Sh=推导过程如下:由=得,烧杯内液体的体积=由阿基米德原理,G,G=mg得=+=。设浓盐水的体积为,冰未熔化时排开盐水的体积与盐水的体积之和为,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的体积为,冰块和盐水的质量均为M则在冰没有熔化时,=在冰熔化一半时,=+ 在冰完全熔化后

8、,=Sh=-=Sh=-所以Sh=2Sh,h=h。 2.如图17-7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圆柱形容器,容器内有一个装有铝块的平底塑料盒漂浮在水面上,塑料盒底始终与容器底平行,且塑料盒的底面积等于圆柱形容器底面积的一半, 将铝块取出后,塑料盒盒底距离容器底的高度变化量为h,容器中水面高度变化量为h,推导h与h之间的数量关系。图17-7【答案】 h=h3.如图17-8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试管竖直漂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试管壁粗细均匀、厚度不计。现将一物块完全浸没在该试管内的水中,发现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恰好仍为h,如图乙所示,若试管横截面积与容器横截面积之比为15

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图17-8A.放入的物块密度为B.放入的物块密度为C.放入的物块密度为D.小试管内水面变化与容器内水面变化的高度相等【答案】B 【解析】设试管底面积为,容器底面积,物块浸没在该试管内的水中后,试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底部再下沉的深度,因试管下沉容器液面上升的高度,试管内物块体积,试管增加的浮力,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因为试管内放入物块后,试管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放入物块的重量等于试管增加的浮力等于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依题意有,代入,得,因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都为h,所以,= 则 。故选B。4.器材: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玻璃筒、小烧杯、适量的水、刻度尺。请你

10、利用所给的器材,测量一块铁矿石(可放入小烧杯中)的密度。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2)写出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的铁矿石密度的表达式。【答案】实验步骤:在圆柱形玻璃筒内放入适量水,将空的小烧杯放在水面上漂浮,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筒中的水面高度。再将铁矿石放入烧杯中,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筒中的水面高度。将铁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放入玻璃筒内的水中沉底,空的小烧杯仍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筒中的水面高度。表达式=。5.如图17-9所示,将底面半径为2R的圆柱形薄壁容器(不计容器重)放在水平桌面上,把高为h、密度为、半径为R的实心圆柱体木块竖直放在容器中,然后向容器内注水,

11、则若使木块竖直漂浮,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至少为多少? 图17-9【答案】h6.如图17-10所示,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其总体积的露出水面,不可伸长的细绳处于松弛状态。已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 N,木块棱长为0.1 m,容器底面积为0.02 ,容器底部有一阀门K。求:图17-10 (1)木块的密度;(2)打开阀门使水缓慢流出,当细绳断裂前一瞬间关闭阀门,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3)在细绳断开后木块再次漂浮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与断绳前的瞬间相比,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怎样变化?改变了多少?(g取10 N/kg)【解】(1)因为木块漂浮,所以,因为g,g,所以g,因为木块总体积的 露出水

12、面,所以=,= ;(2)当细绳断裂时,设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则:g,即: 10 N/kg+5 10 N/kg解得: ;= = ,h=0.025 m, 10 N/kg0.025 m=250 Pa,即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增大了250 Pa。7.如图17-11甲所示,圆柱形平底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底面积为500 。在容器内放入一个底面积为200 、高为20 cm的圆柱形物块,物块底部的中心通过一段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直至将其注满,如图乙所示。已知在注入液体的过程中细线对物块的拉力F随液体深度h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若将细线剪断,当物块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多少

13、?(g取10 N/kg) 甲 乙 丙图17-11【答案】4 640 【解析】圆柱形物块的体积V=200 20 cm=4 000 =0.004 ;由丙图象可以看出,液体深度由30 cm到35 cm,液面变化了5 cm,拉力变化了8 N,则浮力变化了8 N,所以= 物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 10 N/kg0.004 =32 N;物块的重力为-F=32 N-8 N=24 N;将细线剪断,当物块静止时,物体漂浮,受到的浮力=G=24 N;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排开水的体积减小了=0.004 ;水的深度减小h=0.02 m水的深度为h=0.6 m-0.02 m=0.58 m;当物块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

14、压强为 10 N/kg0.58 m=4 640 Pa。8.(2016和平区二模25题7分)如图17-12甲所示,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内装有密度为的液体。密度为、横截面积为、高度为的圆柱形物块由一段非弹性细线与天花板相连,且部分浸入液体中,细线刚好被拉直。打开容器底部的抽液机匀速向外排液,若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当细线上拉力为T时,停止排液。请解答下列问题: 甲 乙图17-12(1)细线刚好被拉直,物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2)推导出细线被拉断前,细线对木块拉力F与抽液机排出的液体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3)在图乙中,定性画出物块所受浮力与抽液机排出的液体质量m变化关系的图象。【解】(1)细线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