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案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5(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33587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学案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5(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学案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5(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学案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5(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学案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5(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历史学案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5(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学案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5(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学案 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5(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学案5 (人教版必修2)庖丁巧解牛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首先在农村开始的原因(1)在十年建设时期,农村形成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经济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3)到1978年,中国仍有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严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必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严重泛滥起来。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劳力、财物,公社往往无偿调用,社员

2、的某些财物也被无代价收归社队所有,严重破坏了等价交换的原则,社队内部实行平均主义的供给制;干活不计工分、吃饭不要钱,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搞乱了生产关系,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了重大损失,阻碍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雏形:1978年安徽、四川等省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当地党和政府率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3、这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雏形。发展:这种生产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因而得到了发展。后来中央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全国普遍推行。结果和作用:到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真正开始了历史性变革。(2)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我国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需要,这主要是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我

4、国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后,又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4)大力兴办乡镇企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以后,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党和政府鼓励他们兴办社会急需的行业,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1.必要性建国初期的调整和改革,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所形成的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

5、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缺乏活力。2.措施1984年,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在管理体制方面: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改革后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实行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实行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使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职工的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果挂钩,以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2)在所有制方面: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

6、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对其他经济有一定的指导并推动其发展。(3)在分配改革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发展: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由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等政策性调整阶段,转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对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实行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3.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和影响(1)经

7、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74000亿元增至2002年的102000亿元;全国粮食产量1998年达到5亿吨,粮食等农产品的供应,在2002年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2)我国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深化升华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的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现在我国城市企业,包括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商业和服务业的企业,有100多万个,职工

8、共达8000多万人。仅城市工业企业提供的税收和利润,就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0%。这些情况表明,城市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8000多万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就是说城市企业是否强大的活力,对于我国经济的全局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具有决定性意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而现有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恰恰集中表现在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所以,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典回顾例1 下列各项中,不能准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因

9、素的是()A.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B.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C.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D.农村土地所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是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而非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本题主要看所列选项内容是否与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答案:D例2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把企业推向市场,农村经济全面振兴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解析:经济体制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步伐,进入制度创新阶段,直至现在,国有

10、企业的改革还在发展。答案:A例3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1)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步伐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材料:下图为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图1下图为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图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要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中图1预示着当时农业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图2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

11、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3)历史发展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社会转型?解析: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理解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从传统步入近代即近代化(或称现代化)历程。参考答案:(1)政治方面: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经济方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思想方面:民主与科学思想到得弘扬。(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3)言之成理即可。问题探究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

12、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探究思路:这类连锁发问的题目,做好第一问是关键。本题要准确答好第一问,必须搞清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间的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这三方面发生过哪些重大的变化。总结具体史实,不难发现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这一基本原理,这无疑是制定经济政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探究结论: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包产到户也可)。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3、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

14、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原则。活学巧用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A.“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B.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C.“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D.“两个凡是”的问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生的历史背景,要将这场讨论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和认识。虽然当时“文革”已经结束,但党内依然存在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一些人把毛泽东的决策和指示当作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讨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答案:D2.下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请完成: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评述十一届三中全会。

15、解析:对课文加以整理概括,表述要成文。参考答案:短文要点包括: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决策: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等。意义及地位: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领导集体、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等。3.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解析:本题考查体制改革的实质和作用。B、C两项不符合体制改革的含义,D项管理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不是实质。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通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A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为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确立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A.B.C.D.解析: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应是邓小平理论,它是十五大形成的。答案:A5.之所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转折,主要是因为()A.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转移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抛弃了“以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