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专题课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1339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专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专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专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专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专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专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专题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语言,第一课时炼字,关键概念,1、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2、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从某诗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

2、体分析。 (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试作具体分析。 (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5)对诗词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8)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形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分类辨析,一、炼动词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

3、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答:“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描景象)。 用拟人的手法。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表

4、达了作者的喜春之情(情感)。,饮 酒 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这里的”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答:“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

5、禅制毒龙。,问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方法,(1)应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该词的含义。 (2)联系该词描述的对象,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切入。 (3)赏析该词在营造诗词意境或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二、 炼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

6、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生动地写出事物的形象; 准确地写出人物的情态行动。,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分),答:“凉”字,指出了自然节候的变化,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步骤一) 明月与孤灯,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

7、步骤二) 作者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同时也指出了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步骤三),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请找出本诗第三联的“诗眼”,并作简要分析。,【答案】诗眼 “直”与“圆” 勾画了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 “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给人以苍茫之感。 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把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小 孤 山 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

8、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1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五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2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3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 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烈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方法,(1)确

9、定该词,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了何种手法。 (2)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该字的含义为核心描述景象、再现情境或声音。 (3)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注意,锤炼形容词,还要特别注意三点: 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叠词其表达效果而言,从修辞的角度,叠音词大多属于摹状,用以摹写人的情态、动作、心理,或者摹写事物的状态,或者用以描写物象的形态、声音、状貌等。从语言自身的特点上看,叠音词可以增强句子的韵律感,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分析: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突出了环境的冷清,有利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悲苦之情。,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写景

10、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春风又绿江南岸” 赏析绿字的妙处 答:“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春天的生机形象。,满庭芳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垆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都说“老”字与“肥”字最为传神,为什么?,答:“老”字不仅写出了莺成长时日的漫长,更写出亲鸟的艰辛与劳苦。“肥”字不仅写出了梅子的形态,更写出了它由生到熟的动态。 所以两字最为传神。,3、表颜色的形容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a.抓住能表现

11、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b.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分析: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c.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怜惜与伤别离尽在“绿”与“醉红”中。,1.数词,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 风递

12、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齐己诗中三四两句原是这样写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对此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请你分析一下,这样改有什么妙处。,答: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2.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

13、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3.副词,“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诗中“忽”字的妙处。 答:少妇梳妆打扮后,兴冲冲登翠楼赏春景。一“忽”字,突闯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将这种情绪变化写得淋漓尽致。,修辞和其它手法修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

14、花间留晚照。 试分析“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中“闹”字的好处。,答:“闹”字是热闹的意思,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了春光烂漫,杏花盛开满枝头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规律总结,1.“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可见,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结合全诗的主旨、意境、情感来分析,遵循“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的思路,并兼顾表现手法,注:对于比较类的,属开放性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即哪个更好,然后作具体分析。对于诗眼型提问,也可以采用以下答题步骤。,2.答题要点: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

15、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3.答题步骤: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要注意表达技巧的分析,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以词类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修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 (3)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巩固提高,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

16、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问:“惜”字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答: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泉眼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鉴赏“悦”“空”两字的妙处。,答: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 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答:“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