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交通应先行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31243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新农村交通应先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设新农村交通应先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设新农村交通应先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设新农村交通应先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设新农村交通应先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新农村交通应先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新农村交通应先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新农村 交通应先行副县长 程良民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农村交通建设无疑是重要内容,也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础产业。 一、充分认识交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发展生产。XX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特困县,区位边远,工业落后,不通空运、水运、铁路和高速路,公路是唯一的交通运输载体。交通运输形势的单一性和农业的主导性,决定了XX实现小康社会的希望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路在交通。 1、交通是新农村建设的起跑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交通促进流通,流通又促进招商引资和对

2、外开放,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抓新农村建设必须从交通抓起,没有农村交通的大发展,就没有农村经济的大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要想富,先修路”是对交通重要地位的生动诠释。 2、交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连接线。造成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是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其根源是信息的不对称。而现代信息流、资金流总是伴着交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的。因此,要打破信息的不对称、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就必须从发展交通着手。特别是农村公路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连接城乡经济的主要纽带,是沟通城乡居民的重要桥梁。只有农村交通发展了,才能逐步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

3、差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 3、交通是反映农村整体面貌的风景线。一方面交通是展示地方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公路建设的越好,就证明文明程度越高;另一方面交通是综合反映地方人文素质的主要载体,人文素质的高低,可以直接从道路保洁、养护与管理的好坏来反映。因此,一条公路就是一条风景线。 4、通村水泥路是农民的脱贫致富线。自XX年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交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3年来全县累计建设完成通村水泥路250公里,惠及全县71个行政村、5万余农民。二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龙坝乡在通村水泥路的带动下,全乡个体民营业户迅速增加,XX年全乡民营经济总收

4、入突破XX万元,全乡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988元,比XX年增长25%。三是社会综合效益显著。龙坝乡肖家边村XX年修通10公里水泥路后,仅两年时间沿线就新建住房700多户,加快了建筑市场发展;蒋家堰镇小坝子村的水泥路一贯通,道路两侧就迅速盖满了楼房,并形成了一个小型集贸市场,促进了城镇化建设;泉溪镇马家坝村在接通与省道相接的水泥路后,迅速引来外商投资开发板石、煤矿等矿产资源,带动全村200余人就业,推动了产业化发展。 二、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中的交通建设 立足长远,认真搞好农村交通规划 1、科学制定规划。交通要发展,规划必先行。要将农村交通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结合起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5、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交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要充分尊重民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做到公路建设与农村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相适应,与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相协调,与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相衔接,与现有路网发展相配套。要从自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出发,既充分考虑单个村的建设,又兼顾村与村之间的联通,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网的效益。要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利用老路,多用荒地废地,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尽量避免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 2、合理确定建设标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

6、现实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从本地实情出发,科学判断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程度,按照“因地制宜、先通后畅、分步实施、逐步提高”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标准,避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高指标,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从XX实际需要看,农村公路不在宽而在通、等级不在高而在实用。要根据本乡、本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地质条件,实行区别对待。对口子镇、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密集、交通流量较大的乡村,标准可定高一点,可以一步到位;在经济条件较差、交通流量小的地方,标准可低一些;对交通流量不会明显增加的改建路段,路基可维持原来宽度,以节约投资,避免浪费。 抢抓机遇,切实抓好通村水泥路建设 通村水泥路

7、建设是国家和省实施“村村通”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们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将通村水泥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建设。 1、要树立抢前争先意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主人翁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自加压力,抢抓机遇,争取农村公路建设的主动权。 2、要坚持政府主导原则。通村水泥路建设不仅关系到上级每年几百万元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还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大计,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通村水泥路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齐心协力,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形成工作合力。 3、要加大建设投入力度。要在用好上级以奖代补资金的基础上

8、,用足用活农村“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自愿出工投劳。县、乡政府要尽可能地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交通建设,要将以工代赈、扶贫开发、财政扶贫、老区建设等交通专项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专款专用。同时,要制定“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实行“民办公助、交通补贴”的办法,努力营造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管理严格的交通投资环境,支持、鼓励、引导各类资本进入交通建设市场。 4.要强化责任制度。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将规划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属地,实行分级负责。年初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年末由县政府统一考核,对任务目标完成较好的,要在交通事业发展上给予重点支持。 5、要发挥人才优势。交通建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

9、原则,严把工程技术关口。要多渠道建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交通主管部门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责无旁贷的工作任务,想方设法提供工程技术支持,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派驻各乡镇严把工程技术质量关。 完善制度,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尤其是建设筹资十分不易,每一段路都凝聚了各级政府的关怀和全体村民的心血与汗水,因此,管好养好公路是农村公路建设中一件大事。 1、明确管养主体。依据公路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责任主体在地方政府。县交通主管部门直接负责辖区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而对乡村公路,应归属乡政府统一管理,县交通局设立县乡公路管理站,负责列养农村公路养护生产计划、生

10、产技术、检查验收、保护路产,并对未列养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同时,乡镇应设立专职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拿出专人负责辖区内乡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2、建立管养体制。各乡镇应尽快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要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护站,由乡政府领导,在业务上接受县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统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县交通主管部门设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配备业务人员,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各村级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则可结合各自实际,采取组建养道班、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义务分段养护、村民承包养护、委托养

11、护等方式进行养护。 3、落实管养资金。在近三年的实践中,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除上级扶持外,其他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村级自有资金;二是村级范围内“一事一议”筹集资金;三是社会各界的捐赠、赞助资金。这些资金来源非常有限,且不稳定,除去建设之需,根本没有多余资金用于道路养护。因此,各级必须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渠道,除上述三项外,还可通过各乡镇每年拿出财政转移支付民办交通费的20%至50,再加上县交通、财政部门予以适当配套补助,以此作为养护基金。另外,还可将公路旁树木经营权和公路冠名权拍卖收益、公路两边土场和山场内优先开发权换取的升值收益分成、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提供的以奖代补资金等作为公路养护资金。 4

12、、提高管养水平。要制定镇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定期对辖区公路进行检查评比,每季度组织对全县镇村公路的养护质量进行抽检,每半年组织对全县镇村公路包括镇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路政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定,将评定结果与交通项目及资金挂钩。在路政管理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使公路沿线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和爱护公路的自觉性;坚持巡路制度,重点对在公路上打场晒粮、路肩上堆放杂物、挖掘路肩和植树台、破坏公路和路树、超限车上路行驶、在路旁搭建违章建筑等行为进行整治和处罚。 5、实现规范化管养。要协调各乡镇、各村对乡村公路进行界线划分,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使镇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信息化、规范化。要注重通村水泥路安全文明设施建设,在新建公路上完善标志、标线;在山岭、陡坡、急转弯等路段,完善相应的安全配套设施;在公路沿线醒目位置设置公路宣传教育牌。在此基础上,要对所有农村公路实行档案化管理,包括对每一条农村公路的起止点、道路结构、两侧绿化、管线埋设、边坡结构、隶属关系和管理人员的详细情况说明及养护检查考核记录一一存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