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831207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28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R57 10335 20218029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究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究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陈陈 林林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王王 建建 国国 学科学科(专业专业) 内科学(消化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 所在学院所在学院 医医 学学 院院 提交日期提交日期 2005 年年 4 月月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目目 录录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中文摘要2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4英文摘要4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 前前 言7言7 资料与方法8资料与方法8 结结 果11

2、果11 讨讨 论15论15 结结 论18 参考文献19 论18 参考文献19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正文22 参考文献26 正文22 参考文献26 综 述综 述 正文27 参考文献32 正文27 参考文献32 附 录附 录 读研期间文章34读研期间文章34 致致 谢35谢3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因素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 内科学(消化系病) 2002 级硕士研究生 陈 林 导 师 王建国 浙江大学医学院 内科学(消化系病) 2002 级硕士研究生 陈 林 导 师 王建国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它

3、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 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正常 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临床上以肝功能下降与门静脉高压征为主要表现。 肝硬化分布遍及全世界,在我国也是多发病。胆囊结石的形成则主要与胆道感染、 胆固醇过饱和、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汁成分性质改变相关。肝脏是胆汁产生的 主要器官,胆汁的正常代谢很大程度上依赖肝脏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所以,肝脏 与胆囊结石的形成被认为有密切关系。大量临床资料也表明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 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约为一般人群的 4-5 倍。由于 B 超、CT 和 MRI 等影像学检查 的普及和近年来肝硬化并发症治疗的进展,使肝硬化患者生

4、存时间延长,肝硬化 合并胆囊结石再次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但至今为止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关系仍 未取得一致性意见。 目目 的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 122 例肝硬化住院病人,研究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 并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相关影响因素。 资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肝功能、凝血功能及 B 超检查的邵逸夫医院消化科 12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例确诊为肝硬化的住院病人(Child-Pugh A 13%,Child-Pugh B 28%,Child-Pugh C 59%) ,研究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并探讨肝硬化患者性别、年龄、酗酒史、 Child-pugh 分级、门静

5、脉内径宽度、血清白蛋白浓度、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凝血酶 原时间、胆囊壁厚度、有无腹水与胆囊结石发生率的关系。 结结 果果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为 29.51%(36/122) ,明显高于对照组 5.70% (13/228) ,P1.3cm 者 78 例,发生胆囊结石 28 例,胆囊结石发生率(35.90%) ,明显高于门静脉内径1.3cm 者(18.18%) , P35 28-35 0.05。 2 观察组中乙肝后肝硬化 80 例(65.57%) ,发现胆囊结石者 19 例(23.75%, 19/80) ;酒精性肝硬化 15 例(12.29%) ,发现胆囊结石者 6 例(40%,6/15) ;

6、乙 肝酒精混合性肝硬化 13 例(10.65%) ,发现胆囊结石者 4 例(30.77%,4/13) ;肝 硬化胆囊结石的发生与酒精无明显关联(P0.25) ,见表 7。 表表 7 组 别 例数 胆囊结石 无胆囊结石 乙肝后肝硬化 80 19 61 酒精性肝硬化 15 6 9 乙肝酒精性肝硬化 13 4 9 三组比较 2=1.8,P0.2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3 观察组按 Child-pugh 分级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 Child-pugh A 级 12.50% (2/16) ,Child-pugh B 级 17.65%(6/34) ,Child-pugh C 级 38.89%(2

7、8/72) ,不同 分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两组之间比较,t=0.518, P0.05; (3):两组之间比较,t=0.708, P0.05。 6 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s者59例, 其中发生胆囊结石20例(20/59,33.90%), 胆囊结石发生率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s 者(16/63,25.40%)无差别,见表 11。 表表 11 组 别 例数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发生率 PT 延长(s) 6 63 16 25.40% 6 59 20 33.90% 两组之间比较, 2=1.06,P0.05。 7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12。

8、 表表 12 变 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 值 自由度 P 值 相对危险度 年龄 0.025 0.018 1.837 1 0.175 1.025 性别 0.554 0.507 1.195 1 0.274 1.741 C-P 分级 1.391 0.455 9.332 1 0.002 4.019 ALB 0.080 0.050 2.614 1 0.106 1.083 PV 1.299 0.924 1.975 1 0.160 3.666 GBW -0.232 0.796 0.085 1 0.770 0.793 腹水 1.402 0.682 4.228 1 0.040 4.062 PT 0.02

9、1 0.033 0.401 1 0.527 1.021 TBIL -0.39 0.045 0.753 1 0.385 0.96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检验结果表明: 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 腹水是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危 险因素(0R=4.019,P=0.002;0R=4.062,P=0.040) 。 讨讨 论论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它在肝细胞广泛 变性和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 致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是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病。胆囊结石的形成 则主要与胆道感染、胆固醇过饱和、胆囊收缩功能异常

10、、胆汁成分性质改变相关。 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脂饮食、肥胖、妊娠是胆囊结石发生的高危因素。由于 肝脏和胆囊解剖位置的关系,两者在病理状态下常常相互影响或互为因果。肝脏 是胆汁产生的主要器官,胆汁的正常代谢很大程度上依赖肝脏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而肝硬化患者病情又可因胆道系统病变加重或变复杂。 本组资料显示,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 29.51%,而对照组为 5.70%,两 组资料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P0.05 ,P0.05 2.4 肝硬化组胆囊壁增厚与有无腹水发生比较(表 4) 组别 例数 有腹水 腹水发生率 胆囊壁增厚组 72 62 86.11% 胆囊壁正常组 14 6 42.8

11、6% 两组腹水发生率比较 P0.00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6 2.5 肝硬化组胆囊壁增厚与 Child-pugh 分级的关系(表 5) 组别 例数 Child-A Child-B Child-C 胆囊壁增厚组 72 6 26 40 胆囊壁正常组 14 6 5 3 肝硬化胆囊壁增厚与 Child-pugh 分级相关联(P0.005),Child-A 与 Child-C 比 较 P0.005。 3 讨论讨论 胆囊自身疾病与胆外疾病均可引起胆囊壁增厚,胆外疾病多见于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慢性心力衰竭、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B 超检查如发现服囊 壁增厚,应仔细寻找有无胆囊结石、胆囊占位等,同时

12、扫查心、肝、肾、胰、 腹腔等情况,寻找可能病因,判别是胆囊自身病变还是胆外其他脏器病变在服 囊壁上的表现。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具体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对 86 例肝硬化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 83.72%患者胆囊壁增厚,显著高于对 照组,男女发病率无差别,肝功能 Child-C 级患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明显高于 肝功能 Child-A 级患者。与胆囊壁正常组比较,胆囊壁增厚组血浆总胆红素水 平、腹水发生率明显增高,提示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与肝功能受损及门脉高 压密切相关,此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1-2。Ramazan 等3报道,肝硬化腹水胆囊 壁增厚程度显著高于癌性腹水患者。本

13、组结果显示,门静脉内径宽度、血浆白 蛋白浓度不是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的主要原因, 考虑其可能与血浆-腹水白蛋 白梯度及门脉压力有关4-5。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原因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门静脉高压使胆囊静脉回流受阻,胆囊毛细血管缺 血,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致使胆囊壁肿胀、增厚;另外,门脉高压亦使 胆囊淋巴回流障碍,未吸收的淋巴液滞留在胆囊壁内而引起胆囊壁增厚。 (2) 肝硬化时肝功能异常,血浆-腹水白蛋白梯度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胆囊 壁内液体积聚,致胆囊壁水肿、增厚。 (3)肝硬化时体内醛固酮、雌激素增多,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7 导致水钠潴留。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肝功能损害 及门脉高压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胆囊壁增厚可反映肝 损害程度,随着胆囊壁厚度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又可反映肝硬化治疗疗效, 并提示其预后;另一方面,它可作为早期预测门脉高压症的重要指标;此外, 它还有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