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技术规程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1044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林技术规程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造林技术规程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造林技术规程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造林技术规程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造林技术规程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造林技术规程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林技术规程汇编(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造林技术规程【标 准 号】GB/T 15776-1995【中文名称】造林技术规程【英文名称】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fforestation【发布日期】1995年12月08日【实施日期】1996年07月01日【正文】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人工造林(含迹地人工更新)、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技术的内容和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全国国有造林、集体造林、个体造林和各种形式的合作造林。2引用标准gb 2772林木种子检验方法gb 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7905油桐丰产林gb 7906油茶丰产林gb 7907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gb 7908林木种子gb 998

2、2板栗丰产林gb 10016林木种子贮藏gb/t 15162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 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ly 1000容器育苗技术ly 1058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ly 1059毛竹林丰产技术zb b64 001杉木速生丰产林zb b64 002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3红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4柠檬桉速生丰产林zb b64 006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07马尾松速生丰产林zb b64 008枣树丰产林zb b64 010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zb b64 011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3总则3.1为规范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效,加快森

3、林资源的培育,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制定本规程。3.2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提高造林成效。3.3造林要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林种、多树种造林。4林种确定4.1防护林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防护林。4.1.1水源涵养林在江河源头、山地丘陵、湖泊和水库周围应营造水源涵养林。4.1.2水土保持林在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地带,为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防治滑坡和泥石流,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营造水土保持林。4.1.3防风固沙林在流动、半固定沙地,受风沙危害的城镇、村庄、农田

4、、牧场、工矿区、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周围,应营造防风固沙林。4.1.4农田牧场防护林受风沙(含干热风)危害的农田、经济林园、苗圃、草牧场应营造防护林,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4.1.5护路林和护岸林在铁路公路两旁、河流渠道两侧、湖泊水库周围、海岸,应营造护路林和护岸林,亦可与农田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相结合设置。4.2用材林4.2.1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营造用材林。4.2.2按经营水平营造一般用材林和集约经营用材林(即速生丰产用材林)。4.2.3用材林实行定向培育,以提供建筑、纸浆、矿柱、人造板、家具等用材。4.3经济林在交通及经营管理较方便,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宜林

5、地营造经济林,以生产干果、水果、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木本蔬菜、药材和工业原料等。4.4薪炭林在农村、牧区燃料短缺,薪材不足的地方,选择距居民点较近的宜林地营造薪炭林,亦可通过封山(沙)育林和残次林改造发展薪炭林。4.5特种用途林为保护和美化环境、教学、科学试验、繁育良种和服务国防,营造风景林、试验林、种子园、母树林和国防林等。5树种选择5.1基本原则5.1.1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5.1.2根据造林目的选择树种(含品种,下同)。5.1.3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合理比例,选择多树种造林,防止树种单一化。5.1.4

6、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积极推广引进取得成效的优良树种。5.1.5选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5.2树种选择要点5.2.1防护林5.2.1.1应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宜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5.2.1.2营造农田、经济林园、苗圃和草牧场防护林的主要树种还应具有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等特点。水湿地区的树种还应具有耐水湿的特性。经济林园防护林树种不能与林园树种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寄主。5.2.1.3严重风蚀、干旱地区,要注意选择根系发达、耐风蚀、干旱、沙压的树种。5.2.2用材林5.2.2.1树种应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材质好等特性。5.

7、2.2.2对珍贵用材和具有特殊用途的树种亦应有计划发展。5.2.3经济林5.2.3.1应具有优质、高产的性状。5.2.3.2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品种。5.2.4薪炭林5.2.4.1树种应具有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芽力强、热值高、燃烧性能好等特性。5.2.4.2适应性强,在较差的宜林地条件下能正常生长。5.2.5特种用途林树种应具备特种用途所要求的性状。5.3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见附录b(参考件)。5.4主要造林树种适生条件见附录c(参考件)。6混交造林和树种更换6.1混交造林6.1.1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应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6.1.2提倡

8、利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混交林。6.1.3混交方式,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混交方式。6.1.4提倡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应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6.1.5更新造林时,尽量保留、诱导能与更新树种共生的幼树,使之形成混交林。6.1.6对现有幼龄、中龄纯林,必要时可改造为混交林。6.2树种更换为保持林地生产力,对引起地力衰退的纯林,种植一、二代后,应更换适宜造林树种。7造林密度7.1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树种确定造林密度。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见附录a(补充件)。7.2以下情况,造林密度可适当大些:a防护林、薪炭林、以培育中小

9、径材为目标的用材林、矮化密植的经济林;b进行间伐或平茬利用的林种;c湿润、半湿润水土流失地区和风沙危害严重的造林。7.3以下情况,造林密度可适当小些:a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半干旱地区;b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c某些经济林;d长期进行林农间种或机械作业的造林。7.4有岩石裸露的造林地,按实际情况确定造林密度。7.5迹地上有目的树种幼树的,可适当降低更新造林密度。8种子和苗木8.1禁止使用带有森林病虫害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8.2种子8.2.1积极推广种源适宜的良种,优先选用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8.2.2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达到gb 7908规定的合格种子的标准。

10、8.2.3检验林木种子质量的方法,执行gb 2772的规定。8.2.4为提高播种造林成效,在播种前根据需要可对林木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拌药等处理,有条件的可进行电子技术处理。8.3苗木8.3.1裸根苗8.3.1.1必须使用gb 6000规定的、级苗木。8.3.1.2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必须选用种子园、优良种源的种子培育的 gb 6000规定的级苗木以及优良无性系苗木。8.3.1.3经济林,选用品种优良、gb 6000规定的合格苗木。8.3.1.4未制定国家标准的树种,各地可选用品种优良、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的苗木。8.3.1.5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四旁植树和城市绿化,选用良种健壮大苗造林

11、。8.3.2容器苗执行ly 1000的规定。8.3.3苗木管理8.3.3.1苗木质量的检验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技术,执行gb 6000和ly 1000的规定。8.3.3.2根据造林任务,就近育苗,避免长途运输造成损失。9造林整地9.1整地方法9.1.1穴状整地9.1.1.1穴状整地是山地、丘陵、平原广泛采用的整地方法。山地陡坡、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更应采用。9.1.1.2整地规格,穴的口径5060 cm,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及多草地带,整地规格应适当大些。9.1.2鱼鳞坑整地9.1.2.1鱼鳞坑整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蓄水保土的整地方法。9.1.2.2鱼鳞坑为半圆形,外高内低,半径不小于6

12、0 cm。9.1.3带状整地9.1.3.1带状整地是山地、丘陵和北方草原地区重要的整地方法。9.1.3.2山地丘陵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进行,其形式有水平阶、水平槽、反坡梯田等。9.1.3.3带状整地宽度60 cm以上,带长根据地形确定,不能过长,每隔一定距离应保留0.51.0 m自然植被。9.1.4全面整地9.1.4.1下列情况可采用全面整地:a地势较平坦的;b便于实行机械作业的;c实行林农间作的;d坡度在25以下、灌草茂密、不全面整地不便于营林生产的。9.1.4.2全面整地连片面积不能过大。山地、丘陵要适当保留山顶和山脊天然植被,坡长每30 m,沿等高线保留3 m宽天然植被。9.2整地深度9.

13、2.1针叶树造林整地深度应达到30 cm,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应达到40 cm。9.2.2阔叶树造林整地深度应大于40 cm。9.2.3速生丰产用材林整地深度执行相应专业标准。经济林和四旁植树整地深度,根据造林树种和苗木大小确定。9.3整地时间9.3.1一般应在造林一个月前整好地。在有冻拔害的地区,可以不预先整地,造林时挖穴栽植。9.3.2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整地,应在雨季前或雨季进行。9.3.3固定沙地和沙质土造林整地,应在大风季过后进行。9.3.4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造林整地必要时先设置沙障。10造林方法10.1植苗造林10.1.1植苗造林方式10.1.1.1挖穴栽植穴的大小和深度应略大于

14、苗木根系。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10.1.1.2开缝栽植松柏类小苗造林,在整好的造林地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10.1.1.3开沟栽植地势较平坦的造林地,用机械或人工开沟,苗木植于沟内,填土踏实。10.1.2栽植深度根据立地条件、土壤墒情和树种确定栽植深度,一般应略超过苗木根颈。干旱地区、沙质土壤和能产生不定根的树种可适当深栽。10.1.3苗木处理造林前根据树种、苗木特点和土壤墒情,对苗木进行剪梢、截干、修根、修枝、剪叶、摘芽、苗根浸水、蘸泥浆等处理;也可采用促根剂、蒸腾抑制剂和菌根制剂等新技术处理苗木。10.1.4苗木都要分级造林。容器苗造林必须拆除根系不易穿透的容器。10.2播种造林10.2.1种子来源较充足,易于发芽生根并有一定抗旱性能的树种,在鸟兽危害较轻的地区,可采用播种造林。10.2.2播种造林方式10.2.2.1人工播种造林。一般要先整地,墒情较好时采用穴播或条播,在操作困难的地段,可在雨季采用撒播。10.2.2.2飞机播种造林。在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