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精品教案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1017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精品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精品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精品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精品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精品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精品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精品教案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学情分析: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

2、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了

3、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策略:创设情境,通过边读边想,先读后说的方式把文字转换成画面,再辅之以课外图片,再现当时的情景,唤起情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抒发情感。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通课文,读中感悟,体会情感。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 同学们,你们知道周恩来吗?你对他了解多少?(生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来,齐读课题。2、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师

4、小结: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书,你能有哪些收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过渡:课文读完了,会读词语吗?试试。(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二)梳理课文内容。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三、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1)指导写字:学习

5、“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2)理解词语: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3)思考讨论:惩处谁?为什么要惩处洋人?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2、出示视频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3、感情朗读。(1)引读:(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四、拓展延伸。(一)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或说一说。(二)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三)深

6、化对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五、总结全文,引发思考。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第二课时(略案)教学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二、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一)自读阅读链接

7、内容。(二)指名读周恩来写下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三)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周恩来的救国抱负和博大胸怀。(四)激情诵读诗歌,指名读、齐读。三、回顾全文,畅谈感受。(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谈谈学文后的感受。1人物:引导学生从“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处体会周恩来还是个善思的人,并学习这种品质。2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3感悟:交流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四、抄写生字词:把文中四个字的词语找出来,抄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上。五、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周恩来的其他故事,或熟悉的亲人或

8、小伙伴们的成长故事,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有多处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很大。因此要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教师适当的引导,在读中悟出含义。教学目标1、认识

9、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4、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5、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6、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教学重点:从文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课前准备:收集作者及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反复指导个性朗读,尊重多元感受,实现文人文的回归,达到课堂教

10、学的有效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联系旧课,启发谈话。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2、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叶圣陶。二、激发兴趣,引入新课:肖复兴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这与叶圣陶爷爷对他的影响有关。当年肖复兴和叶圣陶爷爷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呢?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读一读,记一记,通过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弄懂意思。2、检查词语:抽学生读词语,及时正音。推荐 莫名其妙 眼帘春风拂面 燥热 融洽沉郁 摇曳(ye)堪称 楷模3、

11、分段抽学生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叶老之间的几件事?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修改作文 做客交谈四、自由朗读课文,抄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领会他细致、认真、平和的品格。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随堂练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检查巩固1、齐读课题。2、报听写生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不知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下面请拿出笔和纸,听老师报听写。3、在上一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作者肖复兴和叶圣陶先生之间的哪些事?(生回答,师随机板书:修改作文 做客交谈)二、自主读书,圈点批划1、这节课我

12、们就来深入学习“修改作文”这部分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叶圣陶对肖复兴的作文是怎样修改的,从中感受到叶圣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将有关语句划出来,认真体会,还可以在旁边用简短的文字写出自己的想法。2、生读书,批划。师巡视指导。三、精读感悟,交流探讨学生大致会按以下预设内容交流:(一)粗看作文修改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叶圣陶修改作文认真细致、一丝不苟2、特别从哪几个词语能感受到他的认真?抓“密密麻麻、到处”等词语。3、第一眼看到作文被修改成这样,作者

13、当时的感受怎样?生回答:愣住、感动。4、为什么会愣住?生:感到很意外、吃惊,没想到像叶圣陶这样蜚声中外的大作家会给一个15岁的中学生的作文改得如此细致。5、你能把作者的这种心情带进去,将这句话读一遍吗?6、齐读。(二):细看作文修改生会汇报第4自然段中的三个例子,分别是:A、把用字不准确的地方改正确。(“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B、把长句断成短句。C、修改句子,使得句子更干净,更规范。让生对照修改前后的两个句子,理解“干净”、“规范”的含义。(二)从“资料袋”中分析。1、出示文后的“资料袋”,让生读,看看除了课文列举到的几种情况以外,叶圣陶先生还用了哪些方法进行修改,值得我们学习。2、生细

14、读,交流其他修改的方法。3、师小结:(三)体会作者细读之下的内心感受。1、作者仔细看了几遍修改过的作文,此时的心情又如何呢?2、生回答:“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1)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体会到了什么?(2)把你体会到的这种心情带进去,读这句话。(3)齐读。(四):体会作文后面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1)读着这段评语,你不仅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细致、平和,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他怎样的情感?(2)如果你就是当年的肖复兴,读着这样的评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3)那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齐朗读这段评语。四、总结写法,随堂练笔。(一)引导总结表达方法:1、对照板书,总结:学习了这部分内容,让我们感受到了叶圣陶对作文修改的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