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大全之21-25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1017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大全之21-25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大全之21-25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大全之21-25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大全之21-25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大全之21-25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大全之21-25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大全之21-25资料(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之21-25二十一、守恒法应用题中的数量有的是变化的,有的是始终不变的。解应用题时,抓住始终不变的数量,分析不变的数量与其他数量的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把应用题解答出来的解题方法,叫做守恒法,也叫抓不变量法。(一)总数量守恒有些应用题中不变的数量是总数量,用守恒法解题时要抓住这个不变的总数量。例1 晶晶要看一本书,计划每天看15页,24天看完。如果要12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如果改为每天看18页,几天可以看完?(适于三年级程度)解:无论每天看多少页,总是看这一本书,只要抓住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变”这个关键,问题就好办了。这本书的总页数是:1524=360(页)如果要

2、12天看完,每天要看的页数是:36012=30(页)如果改为每天看18页,看完这本书的天数是:36018=20(天)答略。此题由于第一步是用乘法求出总数,因此也叫做“归总”应用题。*例2 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26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所围成的面积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解:这根铁丝的长是不变的量,铁丝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相同。即:262+162=52+32=84(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844=21(厘米)正方形所围成的面积是:2121=441(平方厘米)答略。解:书架上书总的本数是不变的数量,设它为单位1。从“上层书的本书总的本数分成5份,

3、上层的书占总本数的因此,书总的本数是:原来书架的上层有书:原来书架的下层有书:90-18=72(本)(二)部分数量守恒当应用题中不变的数量是题中的一部分数量时,要抓住这个不变的部分数量解题。例1 一辆汽车,从甲站到乙站,要经过20千米的平路,45千米的上坡路,15千米的下坡路。如果这辆汽车在平路上每小时行40千米,在上坡路上每小时行30千米,在下坡路上每小时行45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驶,这辆汽车在甲、乙两站间往返一次需要多少时间?(适于五年级程度)解:无论汽车行驶在平路上、上坡路上,还是在下坡路上,每一段路上的速度是不变的。这辆汽车往返一次共行:在平路(20+20)千米在上坡路(45+15)千

4、米在下坡路(15+45)千米这辆汽车往返一次需要的时间是:答略。例2 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含盐10,需要加水多少千克?(适于六年级程度)解:题中盐的重量是不变的数量,盐的重量是:2015=3(千克)在盐水含盐10时,盐的对应分率是10,因此盐水的重量是:310=30(千克)加入的水的重量是:30-20=10(千克)答略。解:文艺书的本数是不变的数量。文艺书有:=720(本)从后来两种书总的本数中减去原来两种书总的本数,得到买进科技书的本数:720-630=90(本)综合算式:=720-630=90(本)答略。(三)差数守恒当应用题中两个数量的差是不变的数量时,要抓住这个差,分析数

5、量关系解题。例1 父亲今年35岁,儿子5岁。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适于四年级程度)解:父子年龄的差是个不变的数量,始终是35-5=30(岁)在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时,父子年龄的差恰好是儿子年龄的2倍。因此,这时儿子的年龄是:302=15(岁)15-5=10(年)答:10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例2 小明有200个枣,大平有120个枣。两人吃掉个数相同的枣后,小明剩下的枣是大平剩下枣的5倍。问两个人一共吃掉多少个枣。(适于四年级程度)解:两个人相差的枣的个数是不变的数量:200-120=80(个)两人吃掉个数相同的枣后,小明剩下的枣是大平剩下枣的5倍。这就是说大平剩

6、下的枣是1份数,小明剩下的枣比大平剩下的枣多4份数。因为两人吃掉的枣的个数相同,所以相差数还是80个。这80个是4份数。因此,大平剩下的枣是其中的一份数:804=20(个)大平吃掉的枣是:120-20=100(个)因为两个人吃掉的枣一样多,所以一共吃掉枣:1002=200(个)答略。*例3 有甲、乙两个车间,如果从甲车间调出18人给乙车间,甲车间就比乙车间少3人;如果从两个车间各调出18人,乙车间剩下人数就是甲车间解:由“从甲车间调出18人给乙车间,甲车间就比乙车间少3人”可看出,甲车间比乙车间多2个18人又少3人,即甲车间比乙车间多:182-3=33(人)由“从两个车间各调出18人,乙车间剩

7、下的人数就是甲车间剩下人数的甲车间原有的人数是:88+18=106(人)乙车间原有的人数是:106-33=73(人)答略。*例4 甲种布的长是乙种布长的3倍。两种布各用去8米时,甲种布剩下的长是乙种布剩下长度的4倍。两种布原来各长多少米?(适于六年级程度)解:甲、乙两种布的长度差是不变的数量,解题时要以这个不变的数量作为标准量。原来乙种布的长是标准量的:乙种布先后两个分率的差是:乙种布的长是:甲种布的长是:48+24=72(米)二十二、两差法解应用题时,首先确定一个标准数(即1倍数),再根据已知的两数差与倍数差,用除法求出1倍数,然后以此为基础,用乘法求出另一个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两差法。用两差

8、法一般是解答差倍问题。 差倍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两数差倍数差=1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较小数+两数差=较大数例1 某厂女职工人数是男职工人数的6倍,男职工比女职工少65人。这个厂男女职工共有多少人?(适于四年级程度)解:根据“人数差倍数差=1倍数”,有:65(6-1)=13(人)那么,这个厂男女职工共有的人数是:13(6+1)=91(人)答略。例2 小李买3本日记本,小华买同样的8本日记本,比小李多用2.75元。小李、小华两人分别用去多少钱?(适于五年级程度)解:小华比小李多用2.75元(总价差),是因为小华比小李多买(8-3)本(数量差)日记本,用这两个差求出每本日记本的价钱。小李用的钱数是:

9、0.553=1.65(元)小华的钱数是:0.558=4.40(元)答略。例3 甲、乙两数的差是28,甲数是乙数的3倍。问甲乙两数各是多少?(适于四年级程度)解:甲-乙=28,甲是乙的3倍,那么乙就是1倍数,28所对应的倍数是3-1=2(倍),则乙数可以求出。解法是:28(3-1)=14乙数143=42甲数答:甲数是42,乙数是14。例4 一个植树小组植树。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适于五年级程度)解:把题中的条件简要摘录如下: 每人5棵 剩14棵 每人7棵 缺4棵比较两次分配的情况可看出,由于第二次比第一次每人多栽(7-5)

10、棵,一共要多栽(14+4)棵树。根据两次每人栽的棵数差和所栽总棵数的差,可求出植树小组的人数,然后再求出原有树苗的棵数。(14+4)(7-5)=9(人)人数59+14=59(棵)棵数答略。例5 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克?(适于五年级程度)解:解这类题,要先找出“暗差”的等量关系,再找解题的最佳方法。这道题的“暗差”有两个:一个是5-3=2(杯),另一个是600-440=160(克)。这里两个暗差的等量关系是:2杯水的重量=160克。这样就能很容易求出一杯水的重量:1602=80(克)一个空瓶的重量

11、:440-803=200(克)答略。*例6 甲从西村到东村,每小时步行4千米。3.5小时后,乙因有急事,从西村出发骑自行车去追甲,每小时行9千米。问乙需要几小时才能追上甲?(适于高年级程度)解:乙出发时,甲已经行了(43.5)千米,乙每行1小时便可比甲每小时多行(9-4)千米,那么(43.5)千米中含有几个(9-4)千米,乙追上甲就需要多少个小时。所以:答:乙需2.8小时才能追上甲。例6是典型的“追及问题”。由此可知,追及问题也可以利用两差法来解答。*例7 某电风扇厂生产一批电风扇。原计划每天生产120台电风扇,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30台,结果提前12天完成任务。这批电风扇的生产任务是多少台

12、?(适于高年级程度)解:在同样的时间(计划天数)里,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电风扇的台数是:(120+30)12。因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30台,因此: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是60天,那么这批电风扇的生产任务就是:12060=7200(台)答略。*例8 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同走一段路,甲比乙少用了3小时。问这段路长多少千米?(适于五年级程度)解:解答这道题应从“差异”入手。因为凡是发生差异必定有它的道理。题中的差异是“甲比乙少用了3小时”,抓住它作如下追问,即可发现解题途径。为什么会“甲比乙少用了3小时”?因为甲比乙的速度快。(1)在3个小时里甲比乙多走多少千米的路呢?在3小时里甲

13、比乙正好多走:43=12(千米)(2)甲每小时可以追上乙多少千米呢?5-4=1(千米)(3)走完这12千米的差数甲要走几小时呢?121=12(小时)(4)这段路长多少千米?512=60(千米)综合算式:543(5-4)=5121=512=60(千米)答略。解:此题是“差倍”问题的变形。答略。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适于六年级程度)解:这里已知两堆煤的总数和运走的总数,不知道两堆煤在总数中占多大比率,也无法把运走的煤分为甲堆运走的和乙堆运走的。虽然知道甲堆运知道,无法发生联系,因此这两个分率无法参加运算。本题的难点在于两堆煤运走的分率不同,若分率相同,分析就会有所进展。然后再看假设引出了什么差异

14、。已知条件告诉我们共运走180吨,与方才算得的162吨相差180-162=18(吨),为什么会产生这18吨的差异呢?270-120=150(吨)甲堆答略。*例11 祖父给兄弟二人同样数目的零花钱,祖母给了哥哥1100日元,给了弟弟550日元,这样兄弟二人所得到的零花钱数的比为75。求祖父给兄弟二人的钱数都是多少日元?(适于六年级程度)解:因为祖父给兄弟二人的钱数相同,所以祖母给兄弟二人的钱数之差,就是他们分别得到的所有零花钱钱数之差。1100-550=550(日元)由兄弟二人所得到的零花钱钱数的比为75可知,把哥哥的钱看成是7份的话,弟弟的钱数就是5份,它们相差:7-5=2(份)所以,每一份的钱数是:5502=275(日元)哥哥有零花钱:2757=1925(日元)其中祖父给的是:1925-1100=825(日元)答:祖父给兄弟二人的钱都是825日元。*例12 一位牧羊人赶着一群羊走过来,小明问他:“你的羊群里有山羊、绵羊各几只?”牧羊人说:“山羊的只数加上99只就是绵羊的只数,绵羊的只数加上99只就是山羊的3倍,你去算吧。”请你帮助小明算一算。(适于五年级程度)解:由“山羊的只数加上99只就是绵羊的只数”知道,绵羊比山羊多99只。由“绵羊的只数加上99只就是山羊的3倍”知道,绵羊的只数加上99只后,绵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