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0915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汇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说明书一、规划概述为了贯彻实施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区合理布局和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的环境面貌,提高居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增强榆林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榆林市政府决定对城市部分重点地区进行改造建设。此举旨在尽快改善中心区面貌,积累经验,并带动城市其它地区的发展,以利于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迎接西部开发热潮的到来。在这种条件下,受榆林市建委的委托,我院编制了榆林市榆阳路南重点地段详细规划。二、现状概况该规划片位于榆林市旧城南部,北至榆阳路,南至规定的改造范围,东至上郡路,西至现状邮电局家属院,规划总

2、用地24.38公顷。现状建筑主要为居民住宅、部分单位及小型商业、服务业等公共建筑,沿街建筑主要为小店铺,规划片内并有部分空地。建筑多为平房或二层小楼,样式陈旧,质量较差,并存在部分危陋房屋。规划片内地势坑洼不平,建筑布局混乱,建筑密度过大,道路狭窄泥泞,绿化及公共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居民生活极为不便,急需改造。现状住宅建筑67200m2,公建建筑37700 m2,市政建筑700 m2。除需要保留6700 m2的公共建筑外,其余建筑全部予以拆除。现状用地构成表项 目用地面积(公顷)所占比例(%)规划总用地24.38100居住用地11.0245.2公建用地4.1517.0市政用地0.281.1正在建

3、设用地0.241.0道路用地2.269.3河流用地0.210.9空置地6.2225.5三、规划指导思想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明确规划功能分区。2.满足市民居住、工作、出行、休憩等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注重城市景观设计,改善空间环境,并注意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协调。4.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在满足市民使用需求的同时,兼顾开发者的利益,提高经济效益。四、规划布局本规划片位于榆阳路南侧,榆阳路以北即为榆阳老城,榆阳河流经规划片南部。榆阳路为东西向城市干道,规划片内并规划有长城南路、肤施路、上郡路几条南北向城市干道穿过。因此,该地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规划片被长城南路及肤施路分

4、隔为三个部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由榆阳路、肤施路、上郡路、榆阳河围合的地块规划为广场用地,沿榆阳路、长城南路、肤施路规划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内部其余地块规划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构成表项 目用地面积(公顷)所占比例(%)规划总用地24.38100住宅用地3.5414.5公建用地6.5026.7公共绿地1.636.7道路及停车场用地2.279.3广场用地3.0712.6城市道路用地5.3121.8道路绿化带用地1.897.7河流用地0.170.7技术经济指标表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规划总建筑面积m2247300其中住宅建筑面积m278500公建建筑面积m2162100现状保留建筑面积m26

5、700居住户数户98180m2/户居住人数人31393.2人/户住宅平均层数层6住宅日照间距H:L1:1.5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万m2/ha1.77建筑密度%25绿地率%33注:1.地下人防面积按规划总建筑面积的2%配置。 2.总建筑面积中不包括地下商业、人防、车库面积。(一)南门广场南门广场位于旧城的南门外,北为的榆阳路、西为肤施路、东为上郡路、南为榆阳河。现状基地北高南低,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约6米,规划总用地4.42公顷,其中广场用地3.07公顷。现状用地北部有农机局与林木种苗站两处单位用地,其余主要为一或二层破旧的居民住房,南面的榆阳河几乎干涸,现已成为居民的排污河,整体环境“脏、乱

6、、差”。用地紧邻南门瓮城与榆阳古桥,东南不远处有一座凌宵塔,东侧的上郡路现状是榆林市通往南向的国道,而这条国道是榆林市与陕西省中部地区重要的连系纽带。因此,南门广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建成后能大大改善榆林市南部的门户形象,将来还可以成为榆林市整体旧城保护工程中的一个闪光点。根据广场所处的位置,规划将广场定性为城市休闲广场。根据这一规划目标确定规划设计重点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广场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娱乐的理想场所,并具备一定服务功能。(2)体现城市文脉的延续,突出广场与瓮城、古桥、宝塔的视线联系,扩大广场空间的外延,使广场与古城相映成趣。(3)结合地形特点,突出广场特色。(4)广场空间开

7、敞通透,增强对市民活动的吸引力。(5)由于榆林市气候干旱寒冷,风沙较大,植物生长较为困难,因此在规划中广场地面大部分采用硬质铺地,植物配置以适应气候、体现本地特色为原则。1.地形设计充分利用现状地形进行改造。广场由北向南层层下沉,中间通过台阶与坡道连系,呈现出错落有致的广场空间。并利用地势高差修建地下或半地下商业、服务等设施。充分体现自然原则与本土特色,并节约建设资金。2.景区、景点规划设计结合广场立意及周围城市布局的特点,确定了广场“一个中心、五个分区、三条轴线”的规划结构。“一个中心”即位于南门广场中心位置的主广场;“五个分区”为按照市民活动的要求围绕广场中心布置的绿化休闲区、文娱表演区、

8、餐饮服务区及两个次广场;“三条轴线”分别为连系主广场与现代商业街的景观过渡轴、连系主广场与南门瓮城的传统文化轴、连系主广场与凌宵塔的景观外延轴。广场中规划一条人工水流蜿蜒环绕其间,围绕中心将各功能分区紧密连系起来。广场动静分区明确。广场北部靠近繁华商业区,为人们进行游览观光、餐饮购物、观看表演等活动的场所,环境氛围热闹活跃;广场南部紧临榆阳河,为人们休息娱乐、观赏植物、读书学习的场所,环境氛围清静祥和。同时对榆阳河与榆阳古桥进行整治、改造、修复,沿河形成一条景观带。位于广场中心的主广场是整个景区的视觉中心,同时将广场周围的瓮城、榆阳古桥与凌宵塔作为外延景观点有机地组织进来,使该广场与周围景观紧

9、密结合,成为一个景观整体。由于主广场位于整个景区的视觉中心,并与周围景点特别是瓮城有着紧密的视线联系,因此它既是一处景观点,同时又是一处观景点。这就要求在对主广场的设计上简洁明快,突出重点,还要使人感到亲切。主广场规划为圆形空间,中间设置一组柱廊,风格要求古朴大方,尺度适宜,既体现民族传统又具有现代美感。围绕柱廊布置几处扇形花池,结合花池安置休息坐椅。地面以大块向心的硬质铺地为主,中间点缀小块彩色方形、圆形图案面砖。在榆阳路与肤施路交口处规划一处次广场,中间设置一个具有现代风格、使市民有亲切感的雕塑小品,四周通过灯柱及地面铺装加以烘托,可起到标志及空间引导过渡的作用,并通过带状绿化与主广场相连

10、系。在榆阳路与上郡路交口处再规划一处次广场,以加强主广场与南门瓮城间的空间联系。广场中设置一处涌泉,象征榆林历史文化的源泉。以涌泉为起点,规划一条弧形装饰灯柱与南面的榆阳古桥相连。这条装饰灯柱把古桥自然地引入到广场空间中来,同时又形成了南门广场与瓮城间的空间界定。装饰灯柱在风格、色彩上要求与主广场中心的柱廊相和谐,形体简洁,通透感强,使南门广场与瓮城两个空间既有分别,又可以相互融合。在对装饰灯柱高度的处理上,从涌泉到榆阳古桥由低到高分为几组,使其具有韵律感,并进一步加强了广场中心与南门瓮城的视线联系。在次广场西侧边缘修建带状花坛,以保证游人安全并美化环境,结合花坛安置休息坐椅。地面铺装图案可采

11、取一些传统符号,色彩与瓮城及古桥相协调。这两处次广场在平面及空间布局上都采取了圆形或弧形形式,与主广场相呼应,进一步加强和突出了广场空间的整体联系。在广场西部规划一处露天表演场,为举行小规模集体活动及演出提供场所。在表演场西侧利用地形高差修建看台。利用广场中心柱廊作为舞台背景,并以南门瓮城和凌宵塔作为远处的底景。广场北部同样利用地形高差在两处次广场及沿榆阳路的绿化草坪下修建约5500平方米的餐饮、服务、商业等设施,以满足游人的需要。地下商业服务设施向南开设大面积门窗,采光良好,并方便广场中游人的使用。在屋顶草坪上及结合次广场中的小品、灯柱设置若干通风口与采光罩,以改善地下空间的使用环境。在榆阳

12、路下规划一条地下通道,通道两侧布置商业店铺,使广场地下商业服务设施与老城步行商业街连为一体。广场南部临近榆阳河规划大片绿地,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可设置为缓坡草坪、疏林草坪、护坡绿化等多种形式,种植有本地特色、适应本地气候的乔木、灌木及花卉植物。在沿河绿地中种植几组高大的树木,铺建几条甬路穿行其间,并设置坐椅、凉亭等设施,为游人提供一个幽静安逸的休息场所,成为夏季纳凉的好去处。在榆阳古桥旁的绿地中,开辟一处休闲活动场所,供游人进行娱乐、学习、交往等活动。设置休息花廊及一些石桌、石椅,并可利用地形高差形成的墙壁设计为报刊、书画廊。此处面临河水,紧挨古桥,别有一番情趣。同时,对榆阳河进行整治改造。清除

13、河中污水与淤泥,整修河道,修建护堤,引入清澈河水,美化两岸环境,使榆阳河成为该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靠南门广场一侧的护堤可采用绿化铺砌,并修建几处可下到河边的台阶,以增强人们的亲水感。对榆阳古桥进行保护修复,以“整旧如旧”为原则,还古桥以原貌,恢复它昔日的风采。3.水景设计位于榆阳路与上郡路交口的次广场中设计一处涌泉,泉水从地下源源涌出,依地势逐渐跌落,沿规划的浅池蜿蜒流经整个广场,最后汇成瀑布注入榆阳河中。榆林位于黄河流域,而正是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此处水景设计既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活跃了广场空间,使南门广场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由于受榆林市水资源缺乏、冰冻期长等条件的制约,在设计中进行了以

14、下技术处理:水池只有30-40厘米深,宽度也较小,窄处人可以一步跨过,并在池中设置一些踏石,方便游人通行;人工瀑布只有在节假日开放,平时闸门关闭;水源采用自来水,通过内部水泵提升进行循环流动;池底可铺砌彩色图案,即使在冬季无水时,也能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这样,通过很小的用水量,大大丰富了广场的景观环境,并且不会给游人的活动造成不便与危险。4.交通组织因广场四周有三条城市干道,为减少对城市主要交通的影响,广场地面全部为人行,通过地下通道与肤施路商业设施及老城商业步行街相连系。在广场中设置有专用坡道,以方便残疾人及老年人来此游览。利用榆阳路北侧现状空地规划为停车场,人在停车场停完车后,可通过地下通

15、道进入广场,实现了人车分离、互不干扰的交通组织。在广场靠上郡路一侧利用绿地规划林荫停车场,解决部分临时停车。5.灯光设计 照明是美化夜景、组织广场夜晚文化休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场中根据不同的照明需要,设置有广场照明灯、庭园灯、灯柱、草坪灯、石灯等高、中、低多层次的照明设施。在重要景观设施如中心柱廊、榆阳古桥周围及造型优美的大树下安置投光灯,在水池中安装壁灯与底灯,在部分主要台阶踏步上安装侧壁灯。另外在表演场一侧安置聚光灯,提供夜晚演出活动的照明,在河岸布置一些灯具以丰富榆阳河的夜景。灯具在造型上要新颖别致,并与广场气氛相协调,在广场局部还可设置成组灯柱,使灯本身也成为一种景观。通过不同灯光在形式、亮度、色彩上的对比与衬托,使南门广场的夜晚更加绚丽多彩。南门广场规划用地构成表项 目用地面积(公顷)所占比例(%)规划总用地4.42广场用地3.07100其中硬质铺地2.0366.1绿化用地0.9531.0水面0.092.9城市道路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