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简答论述背诵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83087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37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研-简答论述背诵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心理学考研-简答论述背诵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心理学考研-简答论述背诵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心理学考研-简答论述背诵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心理学考研-简答论述背诵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研-简答论述背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研-简答论述背诵(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考研请咨询勤思田老师扣扣柒伍柒柒叁叁伍肆贰1心理学导论1.试述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并谈谈各方法的特点。【参考答案】(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优点:适用范围较大:简便易行:所得材料比较真实。缺点:结果难以重复验证、精确分析: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优点:可揭示因果关系:可重复,可检验:数量化指标明确。缺点: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被试处于那样的环境中,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

2、,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分直接测验与间接测验(投射测验)两种。测验法有三个基本要求:信度,效度,标准化。(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有两种方式:问卷调查:晤谈法。使用时应注意:取样的代表性:被试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优点:运用起来比较容易,收集数据比较快。缺点:不够严谨:不能揭示因果关系: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5)个案法:对被试各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个体过去和现在的资料,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原因。优点:能够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

3、某种假设。缺点:对某人的研究结论并不适用于另一个人。2.阐述心理学主要流派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简单评价。【参考答案】(1)构造主义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元素,并组成其他复杂的心理现象。方法:内省法。评价: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羁绊,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研究脱离实际。(2)机能主义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等。观点:心理学要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即意识的功能:意识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整体,即“意识流”:反对把心理学指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方法:自然与开发性的朴素

4、现象学方法,对意识进行真实的描述。心理学考研请咨询勤思田老师扣扣柒伍柒柒叁叁伍肆贰2评价: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3)行为主义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观点: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其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行为不是遗传决定的,而是环境。方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等。评价:主张过于极端,否定意识研究,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强调研究的客观性对于心理学沿着客观科学的道路走下去有着积极意义。(4)格式塔学派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观点:主张心理的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方法:实验

5、法。评价:尽管其理论基是主观唯心论,但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对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等的研究成果至今具有积极意义。(5)精神分析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观点: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并表现在正常和异常行为中。方法:自由联想,个案法,释梦等。评价: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但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早期的理论具有泛性论的特点:新精神分析学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论,更强调社会因素对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6)人本主义人物:马斯洛、/杰斯。观点:心理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强调自我实现方法:反对以方法为中心,认为凡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用。评价:

6、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第三势力是精神分析),但其理论体系仍不完备:其人性本善的观点有待商讨。(7)认知心理学(1967,奈瑟,)人物:奈瑟、西蒙等。观点:人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人脑能对信息进行积极加工(认知过程):人可类比为计算机,知识的获得也是一个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评价: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相信,了解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其在新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己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3.简述脑整体说的基

7、本观点。【参考答案】(1)整体说认为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程度的影响。(2)弗/伦斯用局部毁损法发现:功能的丧失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与特定部位无关。(3)拉什利提出了两条原理: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心理学考研请咨询勤思田老师扣扣柒伍柒柒叁叁伍肆贰3学习发生作用:总体活动原理,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与受损的部位无关。4.简述鲁利亚脑机能系统学说的基本观点。【参考答案】(1)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有三个机能系统组成。(2)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

8、统。其基本作用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信息接收、加工和储存系统。其基本作用是接收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储存。行为调节系统。其基本作用是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3)鲁利亚认为,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既分工又合作,保证了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完成。5.什么是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功能和品质。【参考答案】(1)定义: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3)注意品质:注意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转移:注意分配。举例略。6.简述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

9、注意的含义和特点。【参考答案】(1)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被动的、人和动物都有的注意形式: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刺激物本身的特征、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2)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是人类特有的注意形式。随意注意受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个体的间接兴趣、活动的组织性、过去经验以及人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3)随意后注意兼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它与一定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类似于随意注意,但是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因此又类似于不

10、随意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接兴趣是培养随意后注意的关键。7.简述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参考答案】(1)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认知资源,对刺激的加工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或加工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2)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自动地占用认知资源,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人对认知资源的分配是灵活的,人可以根据情境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新异刺激上。心理学考研请咨询勤思田老师扣扣柒伍柒柒叁叁伍肆贰48.简述注意的双加工理论。【参考答案】(1)谢夫林等人认为,认知加工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2)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是自动化进行的:自动化加工发生比

11、较快,形成之后加工过程较难改变。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9.试述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并举例说明。【参考答案】(1)过滤器理论布/德本特认布/德本特在双耳分昕实验基础上提出,人的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这样就需要一个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只选择较少的信息进入高级的分析阶段,其他信息被完全阻断在外。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举例:某同学在打游戏时对寝室其他同学的大吵大谓“视而不见,昕而不闻”。(2)衰减理论特瑞斯曼特瑞斯曼在双耳同时分昕的追随耳程序实验基础上提出的注意衰减理论承认过滤器的存在,但

12、它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工作。它既允许信息从注意的通道中通过,也允许信息从没有注意到的通道经过,只是后者受到衰减,在强调上减弱了,并没有完全消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阙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其激活阙限低,容易激活。举例:“鸡尾酒会现象”。(3)后期选择理论依据非追随耳的信息也可以得到高级分析的实验结果,多伊奇等人提出了后期选择理论。伊奇等人认为,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装置或衰减装置之前己经得到了充分的分析,然后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选择是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这种选择的标准是刺激对人的重要性,重要的反应,不

13、重要的不反应。该理论又被称为反应选择模型。举例:“Stroop效应”。10.简述暗适应和明适应的含义和特点。【参考答案】(1)暗适应是指人眼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人眼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2)明适应的过程视紫红质进行见光分解,锥体细胞起主导作用,因此其过程很快。暗适应的过程主要是视黄醒合成为视紫红质,因此一般来说暗适应时间较长。11.阐述昕觉的理论(选择)【参考答案】(1)频率理论(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心理学考研请咨询勤思田老师扣扣柒伍柒柒叁叁伍肆贰5/?费尔得认为,基底膜和铿骨按相同频率运动,振动的数量与声音原有的频率相适应

14、。(2)共鸣理论(位置理论,解释1000Hz以上的声音)赫尔姆霍茨认为,基底膜横纤维的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3)行波理论(新的位置理论,解释500Hz以上的声音)冯?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接近蜗底。(4)神经齐射理论(排放理论,解释500-5000Hz的声音)韦弗尔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昕神

15、经个别纤维的反映频率和声音频率是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神经纤维无法单独作出反映,而是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12.简述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及对梦的解释。【答案要点】(1)人的意识分为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意识是对自己身心状态及事物的觉知状态:无意识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2)梦是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即梦是愿望的达成。梦的解释需要从显性梦境回溯到隐性梦境,梦中的符号和隐喻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13.简述知觉的含义及特性。【参考答案】(1)知觉含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16、(2)知觉的特性有知觉选择性、知觉整体性、知觉理解性和知觉恒常性。知觉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事物与对象。知觉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中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叫知觉整体性。知觉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知觉恒常性: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以及颜色恒常性。14.简述大小知觉的影响因素。【参考答案】(1)距离:大小-距离不变假设,a=A/D。(2)物体熟悉性。(3)临近物体的大小对比。(4)体态变化。心理学考研请咨询勤思田老师扣扣柒伍柒柒叁叁伍肆贰615.简述时间知觉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