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3春工程力学(二)辅导资料三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30679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工13春工程力学(二)辅导资料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工13春工程力学(二)辅导资料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工13春工程力学(二)辅导资料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工13春工程力学(二)辅导资料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工13春工程力学(二)辅导资料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工13春工程力学(二)辅导资料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工13春工程力学(二)辅导资料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力学(二)辅导资料三主 题:第一章 理论力学知识回顾(第2节)学习时间:2013年4月15日4月21日内 容:我们这周将学习理论力学知识回顾中平面力系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加深对平面力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要求与重点:1理解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的方法,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3. 掌握物体系统平衡静定和超静定问题的概念;4. 掌握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5. 理解并掌握考虑摩擦力的平衡问题。一、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1.力的平移定理的概念力的平移定理:作用于物体上某一点的力可以平移到此物体上任意一点,但需要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新作用点的矩。图1 力

2、的平移定理2.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2.1 简化结果:l 主矢: (矢量和)l 主矩:(代数和)(为简化中心)2.2 简化结果讨论l 当主矢,主矩时,原力系简化结果为一力偶,简化结果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l 当主矢,主矩时,原力系简化结果为一合力,合力作用在简化中心上。l 当主矢,主矩时,原力系简化结果为一合力及力偶,进一步简化为新的位置上的合力。图2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二、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1.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1)平衡条件:力系的主矢和对平面内任意点的主矩均为零。(2)平衡方程:,。2.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它表达形式(1)二矩式平衡方程(2)三矩式平衡方

3、程三、物体系统平衡静定和超静定问题的概念1. 物体系的平衡:系统由个物体组成的平面一般力系,可列个平衡方程。2. 静定和超静定问题:未知量的数目少于平衡方程的个数,全部未知量均可由平衡方程求出,这样的问题称为静定问题,否则为超静定问题。3. 超静定问题次数:未知量比平衡方程多的数目。四、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1.基本概念平面平行力系:若平面一般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互相平行,则称为平面平行力系。2.平衡方程,式中两点连线不能与各力平行五、考虑摩擦力的平衡问题1.摩擦的分类(1)按着接触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分 l 滑动摩擦:当两物体接触处有相对滑动或滑动趋势时,在接触面的公切面内将受到一定阻力,阻碍其滑动。

4、例如:人行走、推桌子、轴转动等。 l 滚动摩擦:当两物体接触处有相对滚动或滚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对滚动的阻碍。例如:车行驶、滚动轴承。(2)按接触物体表面性质分l 干摩擦:两物体接触面积相对是干燥的,例如:刹车等。 l 湿摩擦:两物体之间充满足够的液体。例如:轴和轴承之间充满油。 2.摩擦产生的原因近代摩擦理论认为, 由于接触面间表面凸凹不平,产生相互交错啮合以及分子的凝聚力作用,当两物体产生相对滑动时,会产生一定的阻碍。该阻碍与压强成正比。 3.滑动摩擦图3 滑动摩擦(1)静止状态: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趋势,摩擦力的大小由主动力来决定。 (2)临界状态: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状态:动滑动摩

5、擦力等于,为动滑动摩擦系数。 上述三种情况可以用图来表示:图4 滑动摩擦4.摩擦角与自锁现象(1)摩擦角:全反力与法线的夹角。图5 摩擦角(2)自锁现象:主动力的合力作用在摩擦锥范围内,物体始终保持静止,与主动力的大小无关。图6自锁现象(3)自锁现象的应用 l 摩擦系数测试 l 千斤顶 l 电梯的断电装置 图7 自锁现象举例5.小结 在求解包括摩擦力的静力学问题时,应注意:(1)物体静止时,摩擦力值由主动力决定;(2)通常情况下,使物体静止时主动力在某一范围内;(3)多摩擦面问题,要分别假设某一摩擦面达到最大静摩擦,去校核其他摩擦面,逐步求解。6.滚动摩擦当两物体接触处有相对滚动 或滚动趋势时

6、,物体间产生对滚动的阻碍。(1)轮子平衡时,存在滚阻力偶: ,其值由主动力决定。(2)当轮子处于临界状态时,最大静滚阻力偶与正压力成正比,即,为滚阻力偶系数,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由试验确定。通常情况下,故滚动摩擦忽略不计。图8 滚动摩擦附:相关例题例3-1 刚架在其平面内受力如图9(a)所示,试求、处的约束力。(a) (b)图9解:1)根据约束性质给出可能存在的约束力、 ,如图(b)所示,刚架在平行力系作用下平衡。2)由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3)校核 可利用对任意点的非独立方程,如解题关键:应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步骤。第一步是“根据约束性质给出可能的约束力”,第二步才是“根据研究对象所处的力系,用

7、相应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约束力”。不能忽略第一步,只根据片面的平衡概念与平衡方程确定约束力。例3-2 水平面上叠放着物块和, ,。物块用拉紧的绳子系在固定点,如图10(a)所示。已知物块和支承面间、两物块间的摩擦因数分别为和。求自左向右推动物块所需的最小水平力。 (a) (b) (c)解 求解这类极限值问题,通常在临界平衡状态下求解。思路是:补充方程,与平衡方程共同求解。取物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0(b)。得 取物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0(c)。由作用于反作用定律得 由平衡方程 设物块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有补充方程解得 代入数据,求得自左向右推动物块的最小水平力解题关键:在临界平衡状态下求解有摩擦的平衡问题时,必须根据两物体接触面相对滑动的趋势,正确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不能任意假设。这是因为由补充方程确定的为正值,必须按实际方向给出。相关习题:1、判断图示结构是静定还是超静定? 图11解:(a)静定问题;(b)一次超静定问题;(c)一次超静定问题2、已知位于斜面上的物体重,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斜面倾角为。求摩擦力的大小。 图12 图13解: ,所以3、位于斜面上的物体重,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求使物体保持静止的推力 图14解:l 当时,向上,由平衡方程得:代入得:l 当时,向下,由平衡方程得:所以,物体在斜面上静止,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