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30435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社会视角下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和谐社会视角下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和谐社会视角下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和谐社会视角下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和谐社会视角下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视角下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社会视角下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口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近几年,周口市旅游业乘势而上,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显著增加。周口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及良好发展战略机遇,也有自身的劣势和外部的竞争威胁。周口旅游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树立文化精品意识,分区开发与资源整合相结合,“三区、两点、一线”深层次的开发旅游产品和特色商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词:旅游区;文化产品;周口 1 周口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河南省东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2、,雨热同期。现辖8县1市1区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 173万亩,总人口1 070万人,居全省第二位。境内现存有太昊伏羲陵、女娲城遗址、平粮台遗址、孔子弦歌台、老子故里太清宫、老子升仙台、吉鸿昌纪念馆、袁世凯故居等名胜古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周口市旅游业乘势而上,投资力度加大。1992年2001年,该市共投入景点景区建设资金2.3亿元,重点建设了太昊陵、老

3、君台等12大景点,全市旅游面貌彻底改观,各地方县人文景观完善修复。“十五”以来,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4亿多元,年均增长15%。2006年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前10个月,接待国内外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多元,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显著增加1(见图1)。 近几年,周口旅游业取得较大发展,但是与河南旅游业整体发展速度相比,显得相对缓慢(见图2)。2006年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139.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0%;旅游总收入1039.39亿元,增长30.0%。周口入境游客数量不多,国

4、际旅游收入水平低。10年来共接待国外游客不超过1万人次,根据2006年河南统计年鉴,2005年周口入境人数和外汇收入分别是1512人次和42万美元,仅占河南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的0.25%和0.19%,周口接待入境游客数量与周边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周口市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有一定基础,但是,尚未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但还未发挥优势,景区服务建设要进一步标准化。到2006年,周口店现有初具规模的旅游景区点33个,旅行社26家,星级饭店10家,导游员70多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 000人。与河南整体规模相比,2004年河

5、南全省已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国际社32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2006年河南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121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50处。由此可见,周口旅游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深层次地开发旅游产品。 2 周口市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2.1 优势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周口市地处中原,河流繁多,沙颍河、涡惠河、西淝河、洪汝河等淮河支流蜿蜒区内,自然龙湖碧波万顷;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异彩纷呈,全市有人文古迹寺观遗址360多处,

6、有名的庙、寺、庵、堂、楼、台、亭、阁、城、坛、观、陵、冢、古墓达326处,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28处。以伏羲和老子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太昊陵庙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古城市建筑文化、姓氏文化以及杂技文化,为周口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口在资源上占有绝对优势。周口市内外交通格局的变化将大大提高可进入性。漯

7、河阜阳铁路西连京广,东接京九;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成为内地连接华东地区的重要通道;106国道纵贯南北,311国道横穿东西;沙颍河复航后,船舶经淮河入长江直达南京、上海。4条高速交汇,一条铁路提升,一条河道通航的交通条件,使周口具备了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优势2。 2.2 劣势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基本要素,游客出行注重舒适和便利性。周口不仅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定点的购物超市几乎是一片空白。单

8、调的旅游项目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产业政策不健全,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能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定位和该产业的产业政策。到目前为止,周口还没有一套针对旅游产业投资的专门性的优惠政策。没有政策优惠,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法律保障,故而,投资商投资开发旅游景区的积极性不高。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周口市旅游产品大多是文化旅游产品,游客易于产生单调和乏味感。旅游产品种类不丰富,缺乏文化与自然山水旅游的互补性。产品层次单一,观赏性不高和吸引力不足,不能满足旅游者多

9、样化的需求。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目前,周口市除导游人员缺少外,星级饭店中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匮乏,至于对旅游资源和景点的策划、开发、营销和科学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是寥若晨星,这直接制约了周口旅游业的发展。 2.3 机会 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加入WTO以后,中国旅游业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大发展,将到2010年,国际旅游收入预计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

10、 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 700亿元3。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周口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部崛起的战略实施将为周口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支持中部崛起。2003年7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又正式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决策,中原城市群在空间上形成三大圈层,即中原城市群都市圈、中原城市群紧密圈、中原城市群辐射圈。周口离郑州只有2个小时,在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间2小

11、时通达圈内。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将对周口旅游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周口旅游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周口文化旅游线路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华夏寻根游”、“孔子周游列国游”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又把周口定为河南省五大旅游区域豫东旅游文化区域的核心地,这为周口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2.4 挑战 目前,由于自然风化、脱落和人为的原因,周口的历史文化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存景观与原貌相差甚远,使游客失去了原始古朴的视觉效果,周口旅游

12、业的发展存在潜在的威胁。周口的文化与周围的文化存在着相近或相似性。像山东“三孔”文化对周口弦歌台孔子文化造成很大的影响,新郑“黄帝故里”也是中国“三皇五帝”文化的象征,对周口的伏羲文化构成较大的挑战,开封的宋都文化,许昌的曹魏文化对周口的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潜在的压力。如何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上做文章,突出文化特色,突破阴影效应,形成区域竞争力则是周口旅游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异常迅速,许多地区都把发展旅游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像郑州、开封、南阳、商丘等周边城市

13、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这些城市的区位优势比周口较明显,旅游资源级别较高,对周口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客源分流,客流量减少。 3 加快周口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3.1 “三区、两点、一线”的构想 市区近郊型生态农业旅游区所谓“生态农业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旅游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周口处于平原腹地,沙颍河从市区蜿蜒而过,市区气

14、候凉爽舒适,环境幽雅。周口属农业大市,是棉花、粮食和素菜的生产基地,市郊区与农田相近,在瓜果素菜成熟的季节,花香四溢,平原景色优美迷人。可以凭借沙颍河和平原生态景观,通过农业生态示范园、生态植物园,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等优质农作物基地为依托,在市区近郊开展集体观光、娱乐、休闲、民俗于一体,以风俗人情、瓜果采摘、农具展览、荷塘垂钓等玩法为主体的“农家乐”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使旅游者在这里获得回归自然ᦊ

15、0;返璞归真的美妙享受。 淮阳文化旅游区淮阳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其中,“国保”单位2处,省级2处,县级43处。“中国姓氏文化节”和“二月龙会”在这里举行,是周口旅游资源的集中地,周口发展旅游的中心。淮阳文化旅游区应以太昊伏羲陵和弦歌台为依托,“中国姓氏文化节”和“二月龙会”为平台,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开展文化旅游。万亩龙湖是豫东地区不可多得的自然水体资源。有“南有杭州,北有陈州”,“杭州有西湖,陈州有龙湖”之说。淮阳应以龙湖为支点,以水资源为依托,开展生态湖泊观光

16、旅游。通过布置各种娱乐设施,如湖中伐舟、冲浪和采莲子等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性,把龙湖打造成豫东最大的水上乐园,使淮阳成为文化、娱乐、休闲、湖泊观光、旅游和度假胜地。周口是“杂技之乡”,河南豫剧“月凋”的诞生地,可以在龙湖湖畔适当的安排杂技、豫剧、挑花篮等节目的表演,展现豫东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增添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气息,增加游客的旅游兴趣,开展豫东民俗文化旅游。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湖泊资源,增强文化旅游与湖泊观光之间的互补优势,弥补参观太昊陵与弦歌台皆是古典建筑的重复和单调性,使古老文化建筑与自然湖泊交相互映,形成淮阳“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画中”的格局,把淮阳变成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