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30399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 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 作者:孙娜 封宗超 倪静 马兴 王艳萍【关键词】 平均住院日 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管理平均住院日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是一个评价医疗效益和效率、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它不仅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医技力量,而且还能全面反映医疗经营管理水平。随着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寻求如何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又能不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已成为医疗决策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卫生部殷大奎副部长指出:“平均住院日长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城市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质量效果不高及其经营方面的问题。”实践证明,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突破口,引

2、导医院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城市大医院改革的模式之一。1 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 平均住院日受多种因素制约,有医院自身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可控制因素。不受医院控制的因素有社会医疗模式、收治的疾病种类和危重程度、医疗保障程度、患者年龄、性别及患者的经济状况及医疗费支付等。医疗付费的方式在我国长期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制度,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一方住院、一方治疗、第三方付费”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患者也因是第三方承担费用而小病大养,使住院时间过长,导致了平均住院日过长1。1.1 基础医疗质量 平均住院日的长短与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和诊疗工作规章制度是否合理有效有直接关系 。如三级检诊制度、会诊制度、术

3、前讨论、麻醉复苏、日常医疗工作制度和各种临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这些制度均影响病人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对缩短住院日至关重要。1.2 医院综合技术水平 医院的综合技术水平包括基础医疗设施、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敬业精神) 、专科业务技术水平等,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必要条件。综合技术水平不但决定着单病种质量和优质、高效的医疗结果,而且能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1.3 医院感染和手术并发症 医院感染和手术并发症不仅影响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且直接造成住院日的延长。由于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细菌变异、耐药菌株增多,人口老龄化、内窥镜及各种导管的

4、使用,化疗、放疗等手段广泛应用等因素,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使患者的住院费用增高,影响了医院病床的周转率,同时也降低了医院的收入,影响平均住院日。1.4 医技科室的功效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出现,临床科室对医技科室的依赖性越加明显,医技科室在诊疗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医技科室的效能直接影响诊断是否及时准确和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其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医技科室科学高效运转和质量控制以及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密切配合对缩短平均住院日也是非常重要的。1.5 麻醉手术科的质量和效能 麻醉手术科是外科的“

5、瓶颈”,其对病人的流通量和质量是缩短住院日的重要因素。影响麻醉手术室质量和效能的因素有人员因素、人员数量、手术麻醉室仪器设备和手术台的数量及工作流程是否合理。1.6 门急诊确诊质量 门急诊在减少住院后的常规检查时间,提高诊断水平、院前确诊率以及抢救效率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尽可能完善入院前的门急诊必检项目检查,对一些常规疾病做出及时诊断,入院后以治疗为主,将大大缩短病人后的住院时间。2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意义2.1 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充分利用卫生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住院难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平均住院日过长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平均住院日,

6、加快病床周转次数,可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效益。有关资料表明,l991年我国县以上医院入院人数为3 218万人次,如果每个病人缩短一天住院时间,则可多收治210万人次,相当于年收治l万人次的210所大型医院所收治的病人。即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通过缩短住院床日,相当于增加了210所医院,为国家节省床位投资费24亿元2。2.2 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住院日一般分为高效住院日、低效住院日和无效住院日。高效住院日是病人入院后检查诊断、治疗的集中时间,其时间为入院后的110天。患者的住院费用多发生在这一时间段,因为这一阶段为病人的有效诊断、治疗时间,这个时期医院收费高、消耗低

7、;而低效住院日和无效住院日期间则是费用少、消耗高。所以,缩短平均住院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延长住院天数产生的经济效益。缩短平均住院日可提高医院的纯收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卫生经济学分析也证明,缩短住院天数,增加床位周转次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延长住院天数所得到的经济效益。医院在不增加任何投人的情况下,可多收治病人,其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总的住院日,无疑可减少病人经费总额,大大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3。3 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医院要加强宏观质量控制,就应把缩短住院日作为深化医院改

8、革,提高医院综合效益的突破口,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合理的缩短平均住院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3.1 通过科学方法制订院、科、病种平均住院日标准 医院应结合本院实际,通过科学方法,制订医院、各科室、代表性单病种的达标标准形成以科室为中心,以病种为重点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制。3.2 确立医技科室质量时限目标,努力提高医技检测效益 更新和先进检诊仪器设备,并加强管理与维修,提高使用率和完好率。其次要加强医技科室的管理,提高检测质量。第三要抓好医技环节质量监控,医技科室要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确保检测的准确性。3.3 狠抓影响平均住院日的重要环节 要结合各医院的具体实际找准影响

9、平均住院目的薄弱环节,以强化5项主要医疗指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展开床位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临床初诊与确诊符合率)管理为突破口建立综合管理机制,从制度、措施上进行改革4。3.4 抓住关键,消除“瓶颈 ” 制约(1)提高手术通过率 手术室和麻醉科是手术科室降低平均住院日的瓶颈,也是涉及面广、环节多、难协调的环节。应主要解决与手术室全天开放,上、下午连台手术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充分调动手术室人员的积极性。打破固定手术日、固定科室手术台次及按步就班安排手术等传统习惯,实行“总体控制,突出重点,灵活调整,连台手术,加班手术”的新举措,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因手术积压造成的病人待床、

10、术前平均住院日长及资源浪费等同题。 (2)提高医技科室的效率 对医技科室主要抓好与一长二短,即延长检测时间、缩短预约时间、缩短出报告时间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严格规定医技科室报告质量及时间标准,参加国家或地区已开展的室间质控、编写质量控制手册,建立、健全集体阅片,三级医师审签报告,疑难病例医技、临床科室协作会诊,医技科室双人值班等规章,有效提高医技科室的效率。 (3)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和规章制度,防止产生并发症 提高各级人员诊治水平,质量安全意识,严格三级检诊、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疑难重危病人的会诊、抢救、查对等制度落实开展责任制护理,控制医院感染,防止医护并发症、差错和事故的发生。3.5 加强门急

11、诊管理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途径 提高门急诊医师层次来提升门急诊工作质量和效率:首先,增强门急诊医生的责任感,坚持首诊负责制;其次,加强门急诊师资力量,提高门诊诊断水平。在门急诊完善各项检查,对患者尽早做出诊断,减少病人入院后的常规检查内容,强化门急诊的首诊确诊率。加大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出门诊的比例,减少因误诊而转科情况的发生,保证早日确诊。第三,改善门急诊流程和管理,医院要有明确的医院诊治指南、就医流程说明和导医服务,重视门急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尽快找到相应科室,改善和提高治疗流程的顺利运转。【参考文献】 陈险峰加强门急诊管理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途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1521532 井 玲,高海鹏,林 朋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及对策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18(3):2132153 赵先柱国内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研究现状中国医院管理,1997,7(2):1871884 李广君,徐国利,王以茂,等.强化五项管理指标缩短平均住院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0,35(4):98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