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脑壳金矿设计总说明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0398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脑壳金矿设计总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马脑壳金矿设计总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马脑壳金矿设计总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马脑壳金矿设计总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马脑壳金矿设计总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脑壳金矿设计总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脑壳金矿设计总说明(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九寨沟马脑壳金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九年二月四川九寨沟马脑壳金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法人代表:设 计:审 核:审 定: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资质等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 证书编号:2005323006单位地址:德阳市天山南路二段95号 电话号码:(0838)2502336(传真) 目 录1 前言11.1 项目由来11.2 主要设计依据11.3 设计目的及任务1 1.4 主要矿山地质问题.11.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及紧迫.22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概况22.1 地理位置22.2 自然

2、环境及生态环境概况32.3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53 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设计83.1设计整体思路83.2 设计安全系数及荷载组合8 3.3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选取.84分项工程设计84.1 护坡挡土墙设计84.2.拦挡坝工程设计94.3 泥石流力学特征94.4 泥石流设计总体布局124.5拦挡坝设计计算125 泥石流监测设计125.1 监测工程布置125.2 监测控制点、观测点设计及技术要求125.3 监测资料整理分析125.4 监测工作量136 施工图预算137 环境保护设计137.1 环保依据137.2 环保组织机构137.3 环境保护措施138 施工安全措施149 其他施工及维护注意事项

3、14附件:1-1剖面护坡墙计算书 2-2剖面护坡墙计算书 3-3剖面护坡墙计算书 2# 拦挡坝设计计算书 10#拦挡坝设计计算书 11#拦挡坝设计计算书附图:1、 工程设计总平面布置图2、 1-1剖面护坡挡土墙3、 4-4剖面河流改道设计图4、 2-2剖面护坡挡土墙5、 3-3剖面护坡挡土墙6、 2#拦挡坝工程结构平面图7、 2#拦挡坝-剖面图8、 2#拦挡坝-、-剖面图9、 2#拦挡坝剖面布置示意图10、 10#拦挡坝工程结构平面图11、 10#拦挡坝-剖面图12、 10#拦挡坝-、-剖面图13、 10#拦挡坝剖面布置示意图14、 11#拦挡坝工程结构平面图15、 11#拦挡坝-剖面图16、

4、 11#拦挡坝-、-剖面图17、 11#拦挡坝剖面布置示意图马脑壳金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前言1.1项目由来 四川省马脑壳金矿由四川省地矿局二五地质队于1990年开始地质普查评价工作,并提交地质报告。该矿区金储量13.642t,矿床平均品味3.81g/t;埋深较浅,绝大部分是氧化床。随着改革的 深化,为发展自身优势,开辟“探、采、工、贸一条龙”的新路子,实现“勘开一体”,二五地质队与四川省南坪县联合组建四川南坪马脑壳金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马脑壳金矿,从事黄金开采。为了抓住机遇,争强效益,贯彻“以旅游为龙头,以黄金矿产为支柱”的兴县战略,四川九寨沟县马脑壳金矿决定进行矿山

5、扩建,使生产规模达1000kg/a,九寨沟县发展计划局以九计(2002)127号文批准了该项目立项。矿山开采,废石和解吸尾矿,排放量较大,主要堆存于上马梁城沟和冬瓜树坝沟,排放量废石约600万吨/年,解吸尾矿5080万吨/年,大量矿碴堆放于沟谷坡面上对下游公路、村庄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引起了省、市、县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9年2月我院受九寨沟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对马脑壳金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1.2主要设计依据 四川省九寨沟县国土资源局为本项目下达的委托书; 现场调查访问所取得资料; 马脑壳金矿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

6、99;地质灾害分类标准(国土资源部地区环境司)1999;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泥石流防治指南;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50-92);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四川省水利水电厅);建筑边坡工程规范(GB5033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建标200023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四川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7;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1.3目的及任务 本次设计主要目的是:采用防治有

7、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对马脑壳金矿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在现状条件下消除因马脑壳金矿开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对下游公路及村庄造成的安全威胁。本次设计主要任务: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资料和已建成的矿山治理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1.4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一、 斜坡稳定性 矿区地势北高南低,总体山梁倾向南,地形坡度3045,地层总体向北东方向倾斜的单斜层、岩层倾角2040左右,地形坡度方向与岩层倾向方向相反。岩石类型以变质长石石英砂岩、钙质板岩、等为主,属坚硬、半坚硬岩石类型,根据这些特点认为,马脑壳金矿斜坡类型属较陡逆向中坡半坚硬及软弱岩质斜坡。矿区地表不具形成大规模岩土体崩塌、滑坡

8、及泥石流的条件,但存在小规模岩土体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的条件。二、 矿石顶板稳定性 矿区处于山岭陡坡地带,地表为草地掩盖。矿体顶板为粉砂质板岩或变质粉砂岩、底板为钙质板岩或绢云板岩,矿区断裂构造及破碎带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岩性破碎。目前矿山为露天开采,故应加露采边坡的监测,防止碎块石垮落、掉块、掉碴现象,影响危机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采矿中构造破碎带(围岩、矿石)稳定性差。3、 尾矿及矿碴堆积体稳定性由于采取露天开采方式,大量矿碴及尾矿堆积、倾到于坡面上,形成松散堆积体,天然状态下,易产生滑坡,在降雨作用下易诱发泥石流(主要为冬瓜树沟和上马梁城沟泥石流)。1.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及紧迫

9、性 九寨沟县西北部的马脑壳金矿区,是省内有名的黄金产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开展高原地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的研究与保护,减少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保证下游公路及村庄造成的安全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目前,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已着手组织开展对该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设计工作。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2.1地理位置 马脑壳金矿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与甘肃省的南侧交界,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20481040510,北纬:333820303000,其地理位置见图1。矿区对外有30km简易道路与九寨大录公路的水口

10、坝相连。矿区至九寨沟县城71km,至成都480km,至宝成铁路昭化火车站304km。至风景名胜区九寨沟50km,矿区运输为公路运输,交通条件尚可。 矿区及其周边数几公里内无居民点。仅南东10公里处有一藏族村寨(达舍寨)。南约15公里处有一汉族民村(草坝村)。当地村民以农耕为主,以饲养猪、牛、羊,栽种经济果木、药材为副业。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洋芋、胡豆等,粮食基本自给,丰年有余。 矿区属高山山岳,山势雄伟,沟深谷窄。海拔高程27003725m,相对高差1000余米。已发现的矿体集中出露在300034000米高程之间,西边两河口矿段出露较低,东边马脑壳矿段出露较高。 2.2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概况

11、 2.2.1、地形、地质、地貌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北部高原,境内地质地貌复杂。地处岷山山脉北段之东部,龙门山脉的西部。在九寨沟复向斜地带,西、北、南三面均有明显的断裂带。形成于三迭纪末,属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地区和西部地槽区。地貌以高山为主,兼有部分山原和零散平坝,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南部与北部地区。地表海拔多在3000米至4000米之间,最高峰为西南部的与松潘交界处的朵尔纳,海拔4764米,最低处是白水江出境处,川甘交界的柴门关,海拔1160米。大地貌属深山切割高山,谷深流急,谷坡陡峻。矿区在川、甘边界南侧,属高寒山区。区内山势雄伟,

12、地形陡峭,悬崖多见,沟谷切割剧烈。矿区最高点海拔3725m,最低点海拔2600m,相对高差1125m。 2.2.2、气象 九寨沟县属川西高原气候中的暖温带干温河谷气候。特点是温和偏冷,夏短冬长,垂直差异大,夏短冬长,昼夜温差变化大,县城海拔1400m,年均气温12.7。,一月均气温1.7。,七月均气温22.3。,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平均降幅为0.55。C/100m,极端气温9.4。C35.8。C,月平均20cm地温为4。C(一月)24.3。C(八月)。九寨沟县位于川西北山区,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年降水量和暴雨在四川境内属偏少的地区。雨量少但降雨集中,常出现局地性暴雨和冰雹,县城年均降雨量55

13、2.3mm,降水集中在雨季(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据县气象站25年的观测资料,年最大降水量750.2mm(1990年),最小降水量仅359.2mm(1996年),七月份降水量最多,为100.5mm,日降水量大于30mm的暴雨每4年可有3次,其中日降水量大于50mm的暴雨25年来只出现过三次,观测最大一日降水量为51.3mm。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往往形成局域性的强暴雨天气过程,并诱发严重的地质灾害。1984年7月18日县城出现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导致县城关庙沟、拔拉沟及撮箕沟等众多溪沟暴发了上百年不遇的大型泥石流灾害。据气象站和县城后山雨量点的记录,6个小时降雨量分别为23.3mm、32.7mm和37.3mm,雨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平均降雨梯度约为24.4mm/100m。各雨量点1小时雨强也随海拔增高而加大,据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暴雨总量)形成泥石流暴雨和暴雨强度,大约在海拔2800m3000m地带为最大,总雨量至少50mm,其中1小时雨强和10分钟雨强大约分别为40mm和20mm以上,初步估算本次暴雨的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