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何处来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0397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从何处来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从何处来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从何处来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从何处来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从何处来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从何处来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从何处来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汇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从何处来 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姓名:崔玉文单位: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电话:13939144682邮箱:我从何处来 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授课人】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崔玉文【课业类别】欣赏课【课 时】1课时【模 块】高中美术鉴赏(必修)【年 级】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认识保护古建筑的必要性,旨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根据高中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立足课标基础上,本课题积极探索利用本土资源的可能性,丰富教学资源。济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因系济

2、水发源地而得名。济源又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千百年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一直是济源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本课题以点带面,以济源城市建设开发为切入点,探讨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古人遗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因为我们所作的努力不仅是保护了古建筑本身,更是传承了一种文化,而本节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古建筑的价值,从而真正找到城市的精神,进一步明确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情分析】本课所教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有独立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对自己本土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但由于学识所限,对于如何认识古建

3、筑体现的价值并进行有效保护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了解古建筑的价值,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必要性;2、关注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性与相互依存性;3、独立思考如何协调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问题。(二)扩展目标以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重点难点】(一)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地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二)难点: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设计思路】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古建筑的价值,明确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从中探讨保护古建筑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可行

4、性协调方式,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本课题时,立足教材,引入本土历史文化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家乡古建筑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具学具】 笔记本、笔、相机、电脑、投影仪【课前准备】参观济源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城展馆简介:济源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是河南省第一家专业性规划展示馆,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包括历史济源、今日济源、未来济源三大展区22个分项展区,展馆采用电子发光地图、电子翻书、历史影片还原、虚拟导览系统等现代声光电技术,从城乡规划的视角,展示了济源140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30

5、年尤其是近年城市变迁、发展脉络,展示了济源规划建设成就和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在参观之前与城展馆预约,告知我们的参观目的,参观人数,并要求安排工作人员讲解。参观方案如下:1、地点:济源市城市展览馆2、时间安排:周末3、人员组成:教师、全体学生、城展馆工作人员、学生家长(自愿参加)4、调研问题:(1)济源有哪些古建筑,它们背后有什么故事?(2)为什么历史上有些古建筑不见了?(3)你认为这些古建筑在济源的城市发展中体现的价值有哪些?它与城市的发展有什么联系?(4)济源在城市建设中在保护古建筑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授课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济源市地域图模型和济水流经地域图概述济源的地理位置和济

6、水之源的渊源。教师播放济源城市形象宣传片板书课题:我从何处来 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宣传片,增强学生对本课的感性认识,更好地领会教学内容。二、思考探究(一)通过观看刚才的宣传片,结合教师出示的图例,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幻灯片展示济源的古建筑)1、谈一谈济源市有怎样的历史传统?2、济源有哪些古建筑?3、在这些古建筑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学生代表分别阐述:1、 愚公移山、女娲补天、黄帝祭天2、 济渎庙、阳台宫、奉仙观、大明寺、延庆寺舍利塔、3、 (幻灯片展示济源的古建筑)教师小结:感谢以上几位同学与我们分享了古建筑背后如此美好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我们生活在具有如此灿

7、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中原名城,我们是自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珍视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有义务和责任懂得如何保护历经千年沧桑才得以保存下来的文物。(二)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1、你认为这些古建筑在济源的城市发展中体现的价值有哪些?2、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学生代表阐述:板书:1)古建筑的价值:A、 历史价值B、 艺术价值C、 科学价值D、 文化价值E、 情感价值F、 使用价值板书:2)古建筑之于城市的作用A、城市文化的标志和象征。B、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C、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历史D、赋予城市独特的文化品位、文化魅力、文化个性E、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设计意

8、图:本课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明确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本环节的设计上,通过重温济源的发展历程,反思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体现的价值。三、能力拓展(8分钟)(一)教师播放幻灯片,请同学从幻灯片中找出现在已经消失、或遭认为破坏的古建筑,并表述对此现象有什么样的看法?学生代表阐述:(略)(二)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城市化进程骤然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我,一些城市盲目“工业化”、“现代化”、导致“千篇一律”、“个性迷失”,你认为济源市要保持自己的城市特色需要做哪些工作?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学生代表分别阐述:1) 城市改造的同时更应该精心保护古建筑;2) 对古建筑进

9、行合理改造板书: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关注城市开发问题,多观察、多思考,为城市建设和古迹保护献计献策,作为城市公民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四、课后拓展玉川之秀,秀于山明水灵;济源之美,美在人文精神。板书:撰写调查报告请学生分组调查身边正在进行的城市开发项目,调查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开发商是如何进行旧区改造与更新的?2、 你觉得这样的方式合理吗?3、 请写出调查报告,并给出合理建议。学生分组调查身边正在进行的城市开发项目。【本课小结】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它的建筑风格、历史遗存和文化轨迹等都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质。守望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展望我们的未来

10、,只有尊重城市的历史,善待城市的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很好的保护与继承,才不至于在城市建设中失去自己的城市文脉和城市个性,才能谈到城市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作业展评】(留待课下进行)教师就学生如何撰写调查报告进行专业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并展示。设计意图:由于课堂上学生们对古建筑价值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上,所以本模块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到古建筑保护的行动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探讨如何协调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问题,并通过他们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关注对古建筑的保护。【板书设计】我从何处来 一座城市的精神史诗一、古建筑的价值二、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

11、、如何协调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问题?(教学流程图)开始导入新课课件参与思考讨论阐述提出问题课件交流互动知识延伸课件教师补充思考理解能力拓展 课件教师总结结束课后拓展教师辅导作业展评【教学后记】来济源工作的几年里,济源简单包容的人际氛围,美丽如画的山水,开拓进取的城市精神,质朴可爱的学生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济源这片热土,从心底里迸发出的对济源的热爱促使着我有了想要研究济源历史文化的强烈兴趣,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关注济源城市建设的点滴发展与变化。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其中一个模块正是我想要研究的课题,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题目。由于本课涉及到的内容从古到今,由国内到国外,上下五千年

12、,包罗万象,很多都是我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的专业领域,如何从中找到一个切入点成了我设计这堂课的重点。济源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这为我成功设计这个课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利用空暇时间走访、实地调查走访了济源古建筑的维护现状。在准备课题过程中得到了济源市城展馆和济源市文物局的协助,特别是文物局许召东同志的热情帮助,得到了很多一手资料。本课教学设计学生参加的讨论多,同时对自己家乡的古建筑都有自身的实际体验和观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讨论一定要把握住节奏,另外为了深化学生对本

13、课题的认识,在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时,辅导教师要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限于时间关系,本课在引导学生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明确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还不够全面、深入。考虑到本课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靠一堂课所能解决的,本课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家乡古建筑的价值所在,随之热爱家乡的文物,达到普及文物知识,从而增强全民文物保护观念的目的。附:1济源市主要古建筑概况以及分布总观济源目前的文化遗存分布,重要的文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四个区域,即市区文化遗产区、古轵国文化遗产区、王屋山文化遗产区和沁河文化遗产区。市区文化遗产区主要是指济渎庙、庙街遗址、奉仙观、延庆寺舍利塔及西关汤帝庙等。其中,济渎庙创建于隋开皇

14、二年(582年),是历代帝王供奉祭祀济渎水神的场所,建筑的整体布局呈甲字形,占地一百三十余亩,由济渎庙、北海祠、天庆宫、御香院四部分组成,共有宋、元、明、清各代建筑23座,是河南省现存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庙内有建于宋开宝六年(973年)的单檐厦两头造建筑济渎寝宫,是河南省时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有重建于明代的四柱三楼九踩重翘重昂木牌楼清源洞府门,是河南省现存最为珍贵的木牌楼;有国内仅存的宋营造法式实物样板北宋石勾栏;还有渊德大殿双阶遗址等早期建筑形制。因此,济渎庙被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原地区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奉仙观,俗称荆梁观,创建于唐垂拱元年(685年),唐代二鲁真人和宋代的贺兰栖真都曾修道于此,观内主殿三清大殿重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为国内最典型的减柱造木结构建筑之一,并且采用道家忌讳的荆木、桑木为梁,柿木、枣木为柱,著名古建筑专家刘敦桢赞誉它“手法豪放,运思奇特,为国内典减柱造之典范”。延庆寺舍利塔,位于古济水西源,塔高28.6米,为六角形七层密檐式砖塔,塔基低矮,外部呈抛物线形,塔心室中空,内外壁上嵌有千余块砖雕佛像。该塔承袭了我国早期佛塔风格,是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在宋塔中独具风格,可谓凤毛麟角。古代傅尧俞、司马光、苏轼、文征明先后留诗文于寺中,陈省华父子还曾家居寺内(侧)。庙街遗址与济渎庙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