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奋战在雪域高原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0395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他们奋战在雪域高原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他们奋战在雪域高原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他们奋战在雪域高原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他们奋战在雪域高原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他们奋战在雪域高原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他们奋战在雪域高原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们奋战在雪域高原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他们奋战在雪域高原 5月中旬,咱公司有一群小哥儿们,踏上了世界屋脊-西藏的征途。攀枝花气候温暖如春,海拔也就1100来米,而西藏拉萨,海拔就达3650米,紫外线强烈,气候变化无常。尽管这里游客如织,但他们可不是以观光客身份去旅游赏景,那他们去干嘛?干嘛?不逗圈子,让小编直白告知您真相吧,这是一支由公司网源和美卓员工组成的电力队伍,他们肩负的使命是改造拉萨市区部分繁华路段的城网线路和变电站扩建以及在更偏远地域设计新的输电线路走向。叙述的明白清楚吧,他们来西藏是拓展市场,参加电力建设工程滴!在这支队伍中,既有刚步入天命之年的老员工,又有风华正茂的业务骨干,更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后生,称得上一支无论是

2、身体还是业务均过硬的队伍。说归说,干归干,到了西藏拉萨可不一样了。尽管大脑没有出现高原缺氧胸闷的征兆,且又服用了红景天等抗缺氧针剂,晚上却在床上“翻了烙饼”,难以入眠,迷迷糊糊的到了天亮。 坚持就是胜利,没过几天,高原缺氧的气候,在这些勇敢者面前屈服,他们逐渐适应了这里工作环境和生活节奏。他们无暇观光雪域高原的美景,即刻投入应有的各项施工建设。建起有模有样的项目部,墙上张贴晴律表,施工进展表,员工责任制。为了节省不必要的开支,项目部成员之一的雷勇军,这个50岁不服老的“愤青”,还亲自从攀枝花驾车,行程2000多公里,将必备的办公用品,安全运抵到项目部,形成了集办公,住宿,用餐独为特色的工作场地

3、。下面小编再给您介绍他们的施工环境吧。先说说美卓公司的设计人员,甄会新、张春颜带领着他们的团队,自接受到西藏电力公司为其设计30公里的110千伏线路设计委托工程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实地探勘工作。当雄位于拉萨以北约160公里,海拔以4200米为起点,为了探勘设计出最佳合理的线路走向方案,38岁的甄会新与他的队友,每天背着测量工具,在这一地域“转悠,”可以用气喘吁吁,腿脚灌铅来形容他们工作的艰辛。渴了,喝口冰凉的矿泉水;饿了,啃几口随身携带的干粮;缺氧了,就吸几口备好的氧气。一基测量地测量完毕,又继续行驶在另一个测量地,其中测量的最高点是海拔5100多米的一座没有任何植被的高山上,仅这个位置竟让他们

4、耗去了3个钟头。完成这项艰巨的线路测量任务后,未做休整,他们又先后转战到曲水,尼木,林周,墨竹工卡等更加偏远的山区地段,继续去完成输电线路测量。仅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的面容已变得黝黑,身体也显得消瘦了许多,但他们这种顽强的工作斗志,赢得了西藏电力公司同行的赞誉,一位同行称赞的说道:“没想到,你们从低海拔的攀枝花,来我们这高海拔的藏区参与线路设计,没用多长时间就完成设计图,佩服呀。给你们测量工程项目,我们放心。”在业主称赞的背后,是美卓公司员工,告别家乡,别妻离子,勇于拼搏的真实写照。甄会新六岁的儿子,用稚嫩的童音,常在电话里喊着“爸爸、爸爸”,时常让这位汉子激动的擦去眼角的泪花。在想念儿子和妻子

5、时,从手机里翻看母子倆的照片。进入六月,西藏地区气候虽逐渐见暖,但紫外线变得更加强烈,负责城区线路和变电改造的网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工作斗志,带领着施工人员,奋战在烈日阳光和瑟瑟寒风之中。负责变配输电工程改造的李新华、张麟、张义均、张康、唐寅峰分别就自己的岗位职责,奔波在拉萨的各城网和变电站扩建施工现场,收工回来,大家又相互在一起交流当天的工作进展情况。吴秀芳、刘琼这两位女工,虽然来藏区时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也是项目部的成员,来时拿得都是沉甸甸的施工图纸,还帮助打扫办公地的环境卫生。张义均这位已过不惑之年话语不多的汉子,每天从外收工回来,都是主动下厨房,淘米洗菜,为大家生

6、火做饭,而且天天如此,他告知小编很简单地说:“多干点,没事的。”张麟这个小伙子,也是常常为了让工作更加进展有序,时常坐在电脑旁不动窝儿,设计施工图纸,他是在即将要结婚的时候,放弃了婚礼,主动申请到雪域高原西藏拉萨完成使命的。还有26岁的张康,正值婚恋的高峰期,同样也是自愿到这里的。还有一些小编叫不出名字的员工,都是为了公司的利益,来到这高原缺氧的工作地域,毫无怨言地默默奉献着。6月7日和7月14日,公司副经理祝武权和党委书记华欣,先后来到西藏拉萨网源公司项目部,慰问看望了他们,并未他们送去了防眼睛灼伤的护目墨镜,指出从你们刚毅的脸上看出,你们为攀枝花公司塑造了在藏区能吃苦能战斗的形象,体现了不畏高寒缺氧,勇于奉献的精神。据了解,按照公司“走出去”的战略思想,网源公司积极向外开拓业务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先后赢得了西藏拉萨市35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工程可研、初设标包等线路设计和施工改造的工程。茫茫群山挡不住这些电力小哥的真诚服务,世界屋脊留下他们深深的足迹,不惧任何困难的电力小哥们,如同雪域高原上的牦牛,热情奔放在这块高原缺氧的热土上。他们克服藏区工作条件差和各种高原不适等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忘我工作在拉萨各施工标段广阔的地域上。杨林 汪芷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