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0391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 摘要 本文拟对马克思和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不同的理论进行论述及对比分析,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藉此希望给研究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一些新的着手点,把两种经济周期理论同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更好的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理论。本文先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大体内容,然后着重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这两种经济周期理论的异同。最后,简单分析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关键词:马克思 凯恩斯 经济周期 The Comparison of Marx and Keynes Econo

2、mic Cycle TheoryInternational Economics&Business MajorStudent: Wu Yu director: He YuHongAbstract: This paper is prepared to discuss the contents and differences of economic cycle theory, which were raised by Marx and Keynes. I hope that it will give us some new ideas about the macroeconomic situatio

3、ns, and combine this two economic cycle theor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Then, I hope that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t economy cycle. First, the paper will discuss the main content of economy cycle theory. Then, the paper will stres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same points

4、of those theory. Finally, the paper will analysis the influences of the Marxist economics cycle theory and the Keynes economic cycle theory.Keyword: Marx Keynes Economic cycle目录摘要IAbstractI目次1 引言12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概述12.1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22.2 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的周期性32.3 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43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概述54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相同之处55 马克思与凯

5、恩斯经济周期理论的相异之处65.1 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性质的认定有所不同65.2 关于经济危机及经济周期的成因的分析不同75.3关于经济周期的趋势的看法不同86 凯恩斯和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启示8参考文献101 引言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经济周期性波动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周期性波动更加频繁,每隔几年左右便会又一次经济波动的出现。其次,经济波动的影响范围更加广,破坏力也更加大,以2007年次贷危机为例,其最初只是因为由于美国超量发放次级到款以及对资产证券化监管不足而造成的,随后迅速蔓延至全世界,

6、并在2008年演化成为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时,政府应对经济危机和市场的调控也在加强,2008年美国的7000亿美元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58页的刺激计划以及中国的4万亿刺激计划就是例证。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和剧烈。以美国来说,2000年高科技泡沫破裂,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超过了60%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122页;而2007年次贷危机以后,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降幅都超过40%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

7、11年版,第156-157页。实际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探讨自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家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直到2007年的次贷危机的发生,整个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理论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早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英国,其就发生了个别工业部门的局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119-120页。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了全国性的工业危机。在以后的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经济危机总是在经济最繁荣时出现,而且每隔一定的年数便会再次产生。而且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呈

8、现出规律性的四个周期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纵观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的整个过程,经济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了推动作用。因此,凯恩斯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经济萧条的假设条件下做出的,这一点从他关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上就可以看出;马克思则是从一个更加深刻的角度,即从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而且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最深层次的原因。2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概述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等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不单单是每一次经济危机会呈现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而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会周期性的出现。因此,马克思经

9、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有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一种周期出现的现象的物质基础、经济危机四个阶段的阶段性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后果等等几个方面。2.1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马克思认为,虽然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具体进程会有所不同。但是一般而言,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由“生产过剩”这一根本原因引起的,危机时期的各种现象都是生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不同的表现。马克思曾经强调:“一切真正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能力,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的界限。” 马克思,恩

10、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548页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一方面堆积如山的商品找不到销路;另一方面却是饥寒交迫的广大劳动人民。这种相对的生产过剩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现象。虽然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就已经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之中,但是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只单单是一种可能性,其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小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广泛等原因,在此条件下,危机只是一种可能性,他并没有变成现实。对此,马克思指出:“这些形式包含危机的可能性,但仅是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一系列的关系

11、,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根本不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33页因此,经济危机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才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究其根源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同之前的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生产是达到了高度的社会化水平;另一方面,社会的生产资料以及生产成果却被极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这种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源。在高度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之下,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和各个企业之

12、间的联系空前的扩大和加深,整个社会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客观上就要求生产资料必须有社会共同占有和支配,只有在这种形式下,社会各个生产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够得以协调,从而社会在生产才能顺利的进行。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118页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益发展,社会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日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的手中,归他们私人所有。因此,就不可避免的会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中引发一系列的冲突,并且还会不可避免的导致经济危机产生。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

13、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该基本矛盾本身包含两对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根本矛盾表现为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客观上要求各个相互联系的生产部门、企业、工种之间相互配合,这一要求在单个企业中是能够实现的。因为在资本主义企业里,全体的工人都必须服从资本家的调配,而且资本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其本身也会加强对组织的管理,是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工种之间协调发展。但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却规定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有资本家私人占有。于是,各个企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这完全是资本家自己的事情,谁也无法干涉,于是整个社会的生产是处于无政府状态。随着竞争和生产的

14、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状态加剧,资本主义整个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就会失调。当这种失调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尤其是事关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重要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破坏以后,普遍性的买卖脱节便会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便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根本矛盾还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由于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资本家对剩余价值具有无限的渴求,同时由于外部竞争压力的加剧,促使资本家们不断地改良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客观存在不顾市场限制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能力的趋势。由于高科技技术的支撑,有现代机器作为技术支

15、持,生产规模因此有了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和资本主义生产规模扩大趋势同时并存的,却往往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规模的提高往往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主义有机构成的提高,这不仅会使资本家加强对在业人口的剥削,还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对抗关系的突出表现。当这两者之间的对抗关系发展到极其尖锐的程度时,特别是一些重要商品由于需求不足而找不到销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的破坏,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就会爆发。总而言之,资本主义经济危

16、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这种劳动关系与所有权关系的不匹配使得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危机的可能性变为了现实。并且,从资本主义目前的发展来看,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是无法得到解决的。2.2 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的周期性在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和对抗是长期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会一直处于危机之中。相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演一次,是一种周期性出现的现象。经济危机是有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决定的。因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也只能从资本主义矛盾的运动中才能找到原因。资本主义矛盾是经常存在的,只有当他们发展到极其尖锐的程度时,社会再生产的比重严重失调时,才会爆发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