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回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10个疑问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03803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回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10个疑问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回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10个疑问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回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10个疑问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回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10个疑问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回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10个疑问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回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10个疑问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回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10个疑问汇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回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10个疑问陈学明对于马克思主义,当今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否还有现实性?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当今人类还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向前走吗?这里,我们把当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所产生的主要疑虑列出来,并尝试做出初步的回答。第一,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马克思所预言的资本主义的丧钟至今未敲响,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失去时效?马克思在生前给资本主义社会下了死亡判决书,他的全部著作主要是论述资本主义为什么会死亡以及它如何走向死亡相关的。他甚至曾经预言资本主义在19世纪就要灭亡。事实非常清楚地摆在那里,马克思所预言的资本主

2、义马上灭亡确实并没有兑现。但问题在于,资本主义至今还没有灭亡不等于它永远不会灭亡,只要资本主义从总的来说还在马克思揭示的轨道上走,只要资本主义仍然在走向末途,那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作的死亡判决并没有错,需要修正的只是死亡的具体时间。一些人总是借助于资本主义出现了新变化来推倒马克思的结论。而且资本主义没有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马上走向灭亡,确实与出现这些新变化密切相关。那么就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些新变化,看看这些新变化是否能证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作的死亡判决是错误的:首先,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资产阶级“执行”了马克思的理论才导致的,所以这些新变化非但没有推倒,反而证明了马克思理

3、论的正确性。马克思早在生前,就已看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变化,并且也已发现这些变化甚至是资产阶级作为“革命遗嘱”的“执行人”而带来的。后来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不断地充当一心加以扼制和镇压的马克思主义中所阐述的社会主义的“遗嘱”的“执行人”。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社会主义理想用这样一种方式,即通过其“对立面”,通过“反面的偶然性”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兑现。其次,资本主义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主要是物质方面的变化,并不属于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就是这些变化主要是由科技革命带来的,而不是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制度。只要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财富的增加的整个过程,马上会发现,这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本质上的联

4、系,而主要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展现自身的革命力量同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冲突的。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倘若换一种社会制度,科技革命完全有可能产生出更大的效用。我们没有理由把明明是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增加的“功劳”全部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账上。第三,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所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具有了说服力,更具有了客观现实性。在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无论如何不能忽视那些静悄悄的但又十分重要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有力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实现的客观基础在日益增加。例如,当代资本主义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可能是“私有化”的,即知识不可能被

5、一些人所垄断和据为私有,知识原则上天生姓“公”。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社会走向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的客观必然性。最后,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变化那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始终没有变,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也始终没有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基于得出基本结论的客观社会基础依然存在。透过资本主义的一些新变化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资本主义的那些“没有变”的东西,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始终没有变,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也始终没有变。如果说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人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一点还有什么疑虑的话,那么在这场危机爆发以后,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

6、矛盾则以更为清晰的形式展现在面前。第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易帜了,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破产?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伟大实践。列宁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相当于圣保罗在基督教中的地位,没有列宁,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从理论变为实践,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当然,十月革命的成功也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问题在于,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高高飘扬了80多年以后,在1991年轰然落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与此同时,柏林墙倒塌了,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易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开始借用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来否定

7、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他们看来,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不仅使人们有理由重新认识十月革命的“合理性”,而且也使人们有理由怀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这一世界上是否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全部的关键在于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如果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确实是由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付之实践而带来的必然结果,那么,人们确实有理由在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失败之间直接划上等号。但是,倘若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是由于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恰恰相反,是由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造成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把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8、理“绑”在一起,硬要把苏东社会主义的失败说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破产呢?造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近因又有远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但有一点必须肯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前苏联某些领导人放弃甚至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起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放弃甚至背叛:其一,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放弃与背叛。面临国内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发动大规模的“街头政治”甚至以暴力推翻苏维埃政权的关键时刻,面临国外一心颠覆苏维埃政权的国外敌对势力对苏联进行西化、分化活动的关键时刻,前苏联领导人步步退却,竟然反复强调“我不能接受下述建议和意见,即我们需要专政,只有这种专政才

9、能拯救我们”。当无产阶级放弃阶级斗争的武器的时候,资产阶级却正在抓紧拿起这一武器向你进攻,当无产阶级放弃了对资产阶级实施专政的时候,资产阶级却趁机对无产阶级实施专政;其二,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放弃与背叛。苏联是先“亡党”而后“亡国”。当前苏联领导人宣布苏联共产党是一个“苏联公民的全民组织”之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已消亡了。而当宣布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解体之时,由于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苏联共产党已荡然无存,从而也不可能遭到强烈的抵制,一切是那么地“顺理成章”;其三,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放弃与背叛。前苏联领导人在“反对精神垄断”的旗号下,让马克思主义放弃自己的理论阵地,实际上是让苏联共

10、产党在意识形态上解除自己的武装。特别是前苏联领导人重新把与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批判的各种“社会主义”没有本质区别的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来对抗和取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竭力捍卫的科学社会主义。当把这种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让人们接受之时,也就是苏联共产党亡党、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亡国之时。如何看待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我们用平静的、不带任何偏见的态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那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贯穿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的,是前苏联一些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放弃与背叛。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从反面显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苏

11、联的解体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背弃马克思主义的失败。现在有许多人把苏东剧变归结为斯大林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所犯下的错误,认为是斯大林所建立的那种制度为以后的苏东剧变种下了“祸根”。这一说法有一定根据,正因为这一说法有其合理性,才为当今对“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加以改革提供了客观必然性。问题在于,离开了前苏联某些领导人的背叛和西方资产阶级政要的颠覆,单纯地从“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的错误中来寻找苏东剧变的根源,肯定是片面的。再说,就是对斯大林的错误也必须要加以具体分析,斯大林之所以犯下了这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遵循”而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结果。邓小平在苏联解体后不久的南巡讲话中

12、曾经针对把苏联解体与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偏见,说了这么一段话:“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惶失措,不要认为社会主义就消失了,没有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的这段话气吞山河、鞭辟入里,正如他所言,把苏联解体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失败了,没用了,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目光如豆,“哪有这回事”!第三,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在晚年对自己原先的理论做出过许多修正,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晚年已放弃了自己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观点不是宗教

13、教义,他们也不是如宗教的开创者那样的“圣人”,他们绝不是如一些宗教所描绘的那样,在某时某刻突然“大彻大悟”,一下子推出了神圣而完善的拯救人类的教义。他们是无产阶级的思想家,他们的学说是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他们创造自己的思想体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样,我们便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他们的理论观点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说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问题在于,他们在后期对自己原先的理论观点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之时,是不是建立在全盘否定原先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如果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后期有没有放弃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可以得

14、出结论,连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在后期也已放弃了原先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抱住这一学说”不放。国内一些学者正是这样提出问题的。国内一些学者常常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所写的7篇序言为根据,来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后期已放弃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我们就在这里首先看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7篇序言中对共产党宣言所做出的修正和说明是一些什么样的修正和说明: 其一,他们对共产党宣言中的有些观点进行了修改。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虽然已有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问题在于,因为他们当时并没有这方面的具体实践,从而他们当时不可能具体说明无产阶级究竟如何对待旧的国家机器。马克

15、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特地指出要用“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这一“实际经验”来修正共产党宣言中这一“已经过时”的观点;其二,他们要求在实际运用共产党宣言的原理时,“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并明确指出其中的个别观点已经“不适合”和“过时”。他们在共产党宣言第2章的结尾处,提出过共产主义革命必须采取的10条措施,他们在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指出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其三,他们对在共产党宣言中个别表述不够确切的地方加以完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表述显然是不确切的,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

16、序言中转引这句话时于这句话的前面加上了一个括弧,在括弧中他写道:“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其四,他们把依据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而获得的新的理论成果补充进共产党宣言之中。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非常关心俄国的革命运动。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他们在阐述俄国应如何根据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来解决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之时,提出了应当怎样看待俄国农村公社的问题。关键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7篇序言中在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做出这样的修改、说明和补充,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已从根本上放弃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 我们所看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7篇序言中在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做出这样的修改、说明和补充的同时,反复申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他们强调,不管最近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他们说当共产党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