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830008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37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 姓名:李胜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管建华 200712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摘 要 当 今 学 校 音 乐 教 育 一 直 以 西 方 音 乐 体 系 为 主 , 本 土 音 乐 在 学 校 音 乐 教 育 中 仍 处 于 一 种“ 边 缘 位 置 ” ,以 致“ 中 华 文 化 为 母 语 的 音 乐 教 育 ” 也 没 能 很 好 的 实 施 , 这 种 现 象 虽 与 “ 西 方 音 乐 中 心 论 ” 有 关 一 定 的 关 系 , 但 同 时 也 折 射 出 中 国

2、 的 音 乐 教 育 缺 乏 一 个 多 学 科 的 参 照 以 及 未 能 理 解 作 为 文 化 传 授 的 音 乐 教 育 的 理 念 。 本 文 首 先 通 过 对 山 东 聊 城 八 角 鼓 在 冯 庄 传 承 的 考 察 , 对 其 文 化 语 境 、 艺 术 形 式 、 传 承 状 况 、 艺 人 情 况 等 几 个 方 面 进 行 调 查 和 整 理 , 展 现 一 个 民 间 艺 术 传 承 的 成 功 范 例 。 并 通 过 聊 城 八 角 鼓 这 一 民 间 音 乐 传 承 与 当 今 学 校 音 乐 教 育 进 行 比 较 , 来 了 解 学 校 音 乐 教 育 与 民

3、 间 音 乐 传 承 两 者 之 间 的 差 异 。 音 乐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应 该 在 其 语 境 中 被 认 知 和 理 解 , 本 土 音 乐 更 要 从 它 所 植 根 的 本 土 文 化 中 来 传 授 。今 天 ,通 过 对“ 边 缘 ” 的 音 乐 传 承 方 式 的 认 识 , 反 思 当 代 中 国 学 校 教 育 中 的 种 种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如 果 我 们 只 单 纯 把 视 线 投 在 学 校 音 乐 教 育 上 , 我 们 或 许 很 难 看 到 学 校 音 乐 教 育 自 己 , 更 无 法 察 觉 它 已 经 出 现 的 或 将 要 出 现

4、的 种 种 问 题 。 因 此 , 聊 城 八 角 鼓 在 冯 庄 的 传 承 作 为 学 校 音 乐 教 育 的 参 照 系 , 能 给 学 校 音 乐 教 育 未 来 发 展 带 来 些 启 示 , 希 望 能 通 过 “ 边 缘 ” 来 理 解 “ 中 心 ” 的 缺 失 。 关 键 词关 键 词 : 聊 城 八 角 鼓 , 传 承 , 音 乐 教 育 , 本 土 音 乐 , 多 元 文 化 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 ii ABSTRACT In china, western music system has taken the first place of present

5、school music education; meanwhile the native music is still being “marginal”, who leads “Chinese culture oriented music education” didnt implemented well. This phenomenon is caused partly by “western music first theory”,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lack of multidisciplinary reference of Chinese mus

6、ic educ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music education as a culture medium. The paper shows an example of folk arts inheritance and spreading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culture background, art forms, inheritance, spreading and artists circumstance in fengzhuang of Shandong liaocheng octagonal-drum. A

7、nd b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iaocheng octagonal-drums inheritance and nowadays school music education we can know about difference between school music education and folk music inheritance and spreading. As a culture, music should be known and understood in its specific language circumstance, and f

8、or native music education this need of local culture environment is much bigg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marginal” music inheritance and spreading we can have a necessary introspec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school education. If we only focus on school music education, we may easily miss i

9、ts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unable to be aware of its problems, no matter those had already appeared or potential ones. So, as a reference of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 hope Liaocheng octagonal-drums inheritance and spreading can give us some advices and inspire us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ch

10、ool music education. Keyword: Liaocheng octagonal-drum, inheritance and spreading, music education, native music, Multiculturalism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

11、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绪 论 11 选题缘由 11 选题缘由 在一次回老家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一种从未听到的音乐,我问 老人这是唱什么呢?老人告诉我: “这是我们聊城老久的唱腔了,听人 说在清朝时期就有了,叫聊城八角鼓,到现在我们冯庄的李以章还在 唱呢,并且还在教学生。 ”这一传闻使我觉得很有兴趣,为什么这么古 老的曲艺形式在这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变迁的冲击下竟然依旧保持的 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这种民间音

12、乐的传承模式能否给当今音乐教 育以启示?学校音乐教育中为何没有这一元素?母语音乐教育应该怎 样发展?带着诸多疑问我选择了这一课题。 就音乐传承方式而言它包括民间音乐传承和学校音乐教育两种主 要模式。民间音乐传承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融于社会群体的生活中, 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传承。而现今的学校音乐教育却没有体现出 生活实践的效果。当我们只把眼光放在学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时候,我 们或许根本无法看到它的本来面目,更无法察觉它已经的出现的或者 是将要出现的种种问题。那么,给学校音乐教育模式找一个参照系, 对参照系的重新认识可以让我们更清 楚地看见我们学校音乐教育自 己,看见我们的路。 12 研究目的、必

13、要性与意义12 研究目的、必要性与意义: 本文一方面试图从传承主体的视角,解释八角鼓在聊城冯庄地方 是如何被历时继承与共时传播的。确认这套传承体系在这一地区中的 实用性、有效性及其在当地传统文化传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另 一方面,希望能从“局外人”的角度,考察、分析研究这一作为“地 方知识”的传承行为。通过对“边缘”的音乐传承方式的认识,反思 民族传统音乐在当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同时,随着时间的 流逝,生活环境、习俗、生产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音乐文化的传播 聊城八角鼓在冯庄传承的音乐人类学考察 2 也相应的发生了变迁,在此背景下,促使笔者欲进一步探讨“聊城八 角鼓”的当代传承情况,以

14、期寻求其在变迁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缘由。 然而,目前对八角鼓的研究多属于音乐形态分析的描述,而从音乐人 类学、音乐教育学的角度对其作传承的考察还不多。因此笔者,尽量 以“他者的目光”走进“他者的世界” ,有计划、有组织地去观察和认 识民族文化的真实生活。企图展现并解释一个较为完整“地方性音乐 传承个案” ,替乡村社会保留一段有关音乐传承的信史,也替学校中的 音乐教育提供一种值得借鉴和信赖的他者经验。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聊城八角鼓传承国外暂无任何研究,国内研究如下: (1)1954 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出版的,由逯本荣口 述、王助山整理的八角鼓 山东聊城的一种曲艺一书。这是我国

15、目 前查到的唯一的一本关于聊城八角鼓的专著。由于笔者还未亲见其书 所以不好妄下定论。 (2)在 1985 年的文史资料选辑 第 3 辑中,聊城市东昌府区 文化馆锐声撰写了一篇聊城八角鼓 ,以源流为中心,分别介绍了八 角鼓的历史渊源、曲折的成长过程、风格与特点及八角鼓的新生。还 有一篇文章是聊城市文化馆刘恩水馆长在编著的曲艺拾贝中也撰 写了一篇聊城八角鼓 ,概述了八角鼓的来渊、在聊城的活动。以上 两篇文章都是以源流为中心的概述,涉及面广,但粗略,未作具体深 入地阐述。这两篇文章属于文史资料记载。 (3)上海音乐学院 2001 级研究生任一,在 2003 年的音乐艺术 第四期上发表了哀叹或直面?由

16、聊城八角鼓的消亡引发的思考 这一论文。任一的论文是以锐声的聊城八角鼓为参考资料,出发 点也是以源流为中心,对聊城八角鼓的兴衰历程作了阐述,并详细的 分析了聊城八角鼓的兴衰,可惜他们在源流中没有结合聊城当地方言、 文化、风俗等进行探讨。 (4)王兆峰、郭广高和李瑞成写的一篇聊城八角鼓的报到,题目 是聊城市“八角鼓”为啥唱得这样响?江北水城劲东风,城市乡村 尽胜景,物质精神皆文明,天下不敢小聊城 。这篇报到介绍了冯庄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姓自发组织起来学唱聊城八角鼓的热情。 (5)从不同的词典、辞典和各书目中查到十个聊城八角鼓词条, 词条都粗略概述了聊城八角鼓的历史源流、曲体结构、乐队、八角鼓 在乐队中的作用及演出形式、在演出时常唱的传统节目,但对传统节 目的演出、演唱,没有任何一个词条对其作以详细论述,这一点在学 术上还是空白。 (6)目前在网络上能查到的聊城八角鼓内容,只有一个词条和一 张逯焕斌与李学云在聊城花园演出时拍的一张聊城八角鼓演出剧照。 这张照片被收集在中国大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