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298570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武汉市副城市圈黄石市为例陈 尧(湖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0903班)【摘 要】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大军,他们推动着城市和农村的双重进步,对社会而言是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农民工融入城市已是城市化的重大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体现。但目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的过程中仍遇到一些子女教育、住房消费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就必须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必须做到制度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从儿童建立农民工融入城市发展建设体系,引导农民工学习城市文化,加强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交流。【关键词】 社会转型时期 农民工 融入城市 一、调

2、查背景2006年国发2006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要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重大的问题。农民工的问题提上政府工作日程。201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民工办在2010年6月发布的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中也做出以下建议,“十二五”期间,应实行两策并举的方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即,将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公共服务改革同时进行。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大军引起了政府的特别关注, 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采取有针

3、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黄石市是武汉市副城市圈中的一个新型矿冶产业城市,农民工是矿冶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农民工问题事关黄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

4、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二、调查的方法和过程(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再辅以文献法。课题组针对课题特制定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调查问卷及结构式访谈,在课题的讨论、问卷的编制和问卷的发放等过程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从而保证了调查的专业性和科学性。1文献法:小组成员从图书馆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用以作为此次调查的研究基础和参考指南。2问卷调查法:由小组成员多次讨论,制定问卷,交由指导老师审阅修改,最终形成了自编问卷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共31题,涉及新

5、生代农民工的资金来源、资金分配及使用问题、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问题、户籍与住房问题、就业与培训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城市生活与市民交往问题、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意愿、融入城市的途径、对城市发展的看法,对企业及工作环境的满意度等十多个维度。3访谈法: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辅以访谈法,与部分农民工、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相关教育部门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并从中获得了更多更全面关于农民工的信息。(二)调查对象和调查过程1本次调查从课题的确定、维度的制定、问卷的拟定、实际调查及数据的统计,由我校校大学生社会调查与实践中心的全体成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于2011

6、年7月7日至2011年7月15日完成。2本次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共随机调查了黄石市黄石港区、下陆区、西塞区三个区的市民,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样本295份,有效回收率为98.3%。3调查对象(样本)构成情况。本次的调查,针对市民我们采取问卷为主,访谈为辅的方法,共发放了10份预调问卷,300份正式问卷,回收295份,回收率为98.3%,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参与此次调查的有12名调查员分成两组,按照各市区人口比例分别在黄石港区、下陆区、西塞山区、铁山区投放了问卷。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市民男女比例分别为59.7%和40.3%。市民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

7、如下表:表一:年龄所占比(%)年龄段20岁以下21-25岁26-30岁31岁以上百分比12.5%24.5%17.6%45.4%表二:婚姻情况所占比(%)职 业未 婚已 婚离 异丧 偶百分比7.0%10.0%45.8%43.5%在市民中我们共采访了33人。对政府我们则以访谈为主,整理出4份访谈记录。三、农民工融入城市发展现状的研究与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关系由过去相互分割、相互隔绝的刚性二元结构逐渐转变成为允许城乡间部分流动的刚性、弹性兼而有之的二元社会结构。伴随着这种转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据新华网北京3月23日报道 记者23日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2

8、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如此庞大的民工队伍,无疑为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可以说,没有进城农民的贡献,我国今天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离不开农民工的参与的。但是,作为外来务工的乡下人,他们却始终没有被他们为之效力的城市所真正接纳,他们始终游离于城市社会的主流。他们不仅遭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歧视,还要承受一些制度性的不公正待遇。农民工不能融入城市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对当前农民工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基本现状1工资满意度低。据调查显示,有38%的农民工对工资基本满

9、意,而有62%的对工资不满意。农民工的工资是其融入城市的物质基础,生活消费都由其工资作为保障的。图一 对工资的满意度满意, 111,38%不满意, 184,62%2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据本次调查显示,有63%的农民工是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随着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就业制度改革,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连接不断加强。表三:文化程度所占比 (%)文化程度未上过学小 学初 中高中(中专)百分比4.7%13.6%44.7%36.6%3农民工公共需求难以满足。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

10、所关注的问题,也是农民工最期待解决的事。4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根据本次访谈调查,很多农民工只是进行简单的就业,之前并未进行职业规划,整个就业都是盲目迷茫的。对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走一步算一步。5消费以日常生活为主。据调查显示有80%的农民工的主要资金支出是用来日常生活开销,在技能培训、投资、健康医疗、休闲娱乐方面所占比例较少。图二 主要资金支出情况日常生活开销参加职业培训投资健康医疗休闲娱乐其它6就业主要在服务业。近年来,服务行业逐渐成为吸纳农民工的重要渠道。根据调查显示,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

11、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其中制造业占27,建筑业占26,住宿和餐饮业占11,批发和零售业占12,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占9,其它行业占15。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下图:图三 农民工的行业分布27%26%11%12%9%15%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其它行业(二)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农民工融入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农民工要达到与城市的实质性融合,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阻碍因素,这其中既有制度性的也有非制度性的。图四 融入城市的主要问题19%24%33%4%20%生活不便子女教育时间和金钱不够择偶问题其 它1自身

12、障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自身障碍主要有:文化及素质障碍;心理及观念障碍。 这些自身的障碍因素极大的阻碍了农民工很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1)文化及素质障碍。农民工能否由“乡下人”转变为真正的“城里人”,除了制度、法律、资金等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农民工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不仅是影响进城农民能否在城市找到工作、在城市立足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更是制约农民工能否融入城市、最终成为市民的重要因素。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工,进城后一方面容易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容易获得相对稳定的职业和较高的收入;另一方面又容易缩小与市民的差距,培育市民观念,承担市民义务,得到市民社会及其管理者

13、的认同,更好地融入市民社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民工总体上的文化程度、技术能力还比较低、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政治素质不太高、生活习惯与思想观念也不先进,致使其转移能力弱、进城就业竞争力低,融入城市的难度大。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基本内因。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虽然普遍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仍需增强。 (2)心理及观念障碍。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农民的特点及对农民不客观、不全面的看法,长期存在的城乡差别,特别是计划经济时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确定的农民与市民的身份区别,再加上城乡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和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局限性,造成了部分市民(包括一部分城市决策者和执法者)存在对农民工在观念上根深

14、蒂固的偏见和行为上狭隘偏激的歧视。一方面,市民们认为农民工抢了他们的“饭碗”而强化了他们对农民工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因农民工素质不高而看不起他们,甚至认为农民工是各种城市问题如较高失业率、犯罪率、环境脏乱差的产生根源,把诸如肮脏、随地吐痰、偷盗、不礼貌和不文明等行为当成农民工的普遍特征,因而不欢迎农民进城,甚至对农民工反感、歧视、排斥。部分市民对农民工的偏见,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政府决策者作出不利于农民工的歧视性决策,也严重妨碍着农民工的市民化,极不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2制度障碍。户籍、劳动就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土地、住房、教育等城乡有别的二元制度的缺陷,既是农民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制

15、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融入城市的主要因素。 (1)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镇居民的权利待遇与城镇户口挂钩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其缺陷,使得农民不能进城工作和居住、城乡隔离且差距扩大、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后来又使得非农化的农民不能同时市民化,在就业、居住、社会保障、就医看病、子女上学等许多方面受到种种歧视,享受不到城市文明和发展的成果,成为城镇弱势化、边缘化群体,并且导致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长期不能改变。 (2)劳动就业制度。工资支付和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就业服务和培训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在内的劳动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和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缺陷,使得农民工在劳动就业方面受歧视,就业领域受限制,就业要求更苛刻,就业条件更恶劣,工资福利待遇更差,工资低且拖欠克扣现象严重,在工作中得不到应有的劳动保护和职业技术岗位培训,不能享受与城镇劳动力同等的劳动就业机会和待遇,在劳动就业方面也就不能市民化;而且会造成农民工心理的不平衡,引起农民工的不满,难以融入城市。 (3)社会保障制度障碍城乡不统一、不健全、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农民工被排斥在城镇社会保障之外,缺乏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