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28740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用菌实验三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实验原理】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实验材料】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 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

2、、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实验步骤】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内工作。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

3、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147MPa,126)蒸汽灭菌。在灭菌锅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

4、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完成后立刻封紧袋口。接种量应尽量大,尽量放满培养料袋的洞中,保证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可有效防比杂菌污染。5、菌丝培养, 培养室温度以25为最宜,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料袋放置以23层为宜,若放置过多,易造成烧菌。菌丝于接种后3-5d开始吃料,应多观察,及时清除杂菌。接种后8一10 d,菇房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湿在70%-80%,但仍要注意以保温为主。一般5-8d调换料袋位置1次,以促使菌丝生民整齐、30-35 d即可准备出菇。在培养过程中若出现菌丝完全不吃料,则可判断是菌种存在问题,

5、应更换菌种或重新接种;若菌丝吃料速度较慢,可能是培养料过湿或菌种衰退引起的,应注意通气。6、出菇管理,出菇期应保持相对湿度为80%-90%,出菇期直接关系到平菇产量高低,应加强管理。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45d,促其进一步成熟。当袋口料面有淡黄色分泌物出现时,应及时增加光照,喷水增湿,同时降低温度,拉大温差,加强通风,促进原基形成。当袋口颈圈内已分化出珊瑚状蕾群时,应将封口盖去掉,但颈圈仍需保留。保留颈圈的优点有三:一是减少后期管理的工作量,省去了反卷和收拢袋口等工序;二是可控制出菇面积,限制出菇数量,让菌袋定点、定位出菇,营养集中,培养质优、形美的平菇;三是缩小出菇期间袋口培养料的裸露面积。

6、减少料内水分的挥发,具有保湿作用。随着菇体逐渐长大,应增加菇房湿度。气候干燥时,可适当向菇体喷少量细雾水、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促使于实体正常正长发育。每采完一潮菇后,停水34d,以利养菌。出菇两潮后,菌袋失水严重,此时可通过浸泡或注入法补充水分。补充标准是,补水后菌袋重量不得超过其出菇前重量的90。平菇菌丝长满袋后,即可在菇房中床架上排放出菇或在菇房地面码成墙式,在菌墙两侧出菇,也可以在室外脱袋覆土出菇。覆土出菇易于保湿,促应小心浇水,避免泥水污染菇体。7、适时采收,春、夏季在较高气温下长的菇,个大、肉薄、菇柄长。平菇采摘的标准以7-8成熟为度,即在菇伞尚未完全张开,菌盖2-5cm时及

7、时采收。如采收过旱,产量降低;过迟则质量不佳,最好是边熟边采,采人留小,采菇前喷洒少许的水份利于保鲜。采菇时用拇指和食指按住菇柄基部,左右旋转,轻轻拧下。不要碰伤周围小菇,不要把菇脚残留在出菇处,以防腐烂感染病虫害,影响以后出菇。采下后,要轻拿轻放,小心装袋,防比挤压破损而影响质量。注意用于保鲜的平菇采收前3d停止喷水。【实验结果】菌丝生长阶段:菌丝生长情况如图(1)子实体发育阶段:子实体原基如图(2)子实体的生长阶段如图(3)子实体采收阶段:子实体采收时的情况如图(4)菌袋后期处理子实体发育生长阶段:第二潮菇如图(5)说明:第二潮菇生长比较缓慢,子实体发育不良,易缺水,个体小,肉薄,菌柄细长

8、。【实验讨论】讨论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选择培育健壮菌种(2)加大接种量,使平菇菌丝尽快占全料面,控制杂菌生长。(3)由于微孔发菌使平菇菌丝、杂菌呼吸增强,使料温升高,极易引起培养袋烧菌,平菇菌丝活力减弱,杂菌优势增强,因而发菌气温偏高时,要单层摆放,定期检查料温。发菌温度偏低时,可摆放23层。(4)平菇菌丝发好后入菇房以前,菇房一定要预先消毒,以免引起杂菌污染。(5)出菇管理阶段,菇房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加大通风,因为细菌(尤其是兼气性细菌)极易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繁殖,使平菇染病。(6)平菇采收要及时(最好八成熟),以免平菇孢子携带杂菌感染其他没有生病的菌袋。(7)采完一潮菇后,一定要

9、及时清理料面,降低室内温度,使平菇菌丝恢复生长,重新结出菇。(8)出菇结束后,室内杂物要及时清理干净,有污染的菌袋要挖坑埋掉或烧掉。个人心得: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理论课上,让我们对食用菌的种类、食用菌基础知识、栽培技术以及一些食用菌的益处和一些食用菌的食用方法有所了解。尤其是后面的实战过程。通过在实验室亲自操作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从作出的制作培养基的配料过程。一些看似简单的过程,每一步操作都是的很关键的。比如说在最初的菌袋制作,松紧程度就是很不好掌握,太紧的话,打洞会很困难,在打洞的时候,用力下了打的洞不深,用力太大的话就会把菌袋扎破。总之,仅仅是一个装袋的过程都显得没有想得那么轻松。

10、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最初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就是装了很多菌袋。到最后有不少菌袋被污染或因其他原因丢失,不过最后的结果也还是不错的。虽然在采收蘑菇的时候去晚了一步,本组的蘑菇又暂时还没有长出来,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很好的,看到了自己培养的蘑菇,由于条件有限,也没有尝到自己种的蘑菇是什么味道。在培养实验过程中,将污染的菌袋进行组织分离,主要是霉菌的污染。在食用菌栽培技术培养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不少的知识,通过亲手操作,也复习了不少操作上的技术。只是也在实践中的到了的巩固!这门课程不仅趣味性强,而且非常实用,不管是以后家庭栽培还是创业都有很好的指导。而且加强了实验实践能力,再一次巩固了我们灭菌,接种等一些基本实验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