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要求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28707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技术要求汇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加工技术要求1. 目的对机械加工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满足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2. 范围适用所有机械加工产品,和对机械加工产品的要求及产品的检验。3. 定义A级表面:产品非常重要的装饰表面,即产品试用时始终可以看到的表面。B级表面:产品的内表面或产品不幡动时客户偶尔能看到的表面。C级表面:仅在产品幡动时才能看见的表面,或产品的内部零件。4、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 1997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GB/T 1

2、45-2001 中心孔 GB/T 197-2003 普通螺纹公差 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级数规范(GPS)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标注公差值 GB/T 1568-2008 键 技术条件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住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抽样计划 GB/T 4249-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3、公差原则 GB/T 5796.4-2005 梯形螺纹 第四部分:公差 Q/JSXX.XX-201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JSXX.XX-2012 机柜半成品钣金件 下料技术要求5.术语和定义GB/T 1182-2008 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5.1切削加工 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工件活的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刨削、磨削、拉削、钻孔、扩孔、铰孔、研磨、珩磨、抛光、超精加工以及由他们组成的自动技术、数控技术、成组技术、组合机床、流水线、自动线。5.2特种加工 特种加工亦称为“非传统加工

4、”或“现代加工方法”,泛指用电能、热能、光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声能及特殊机械能能能量达到去除或增加材料的加工方法,从而实现材料被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公司先攻的特殊加工方法只有水切割加工。5.3公差带 有一个或几个理想的几何线或面所限定的、由线性工厂值表示其大小或者区域。6技术要求6.1加工原则1)“基准先行”原则 基准表面先加工,为后续工序作可靠的定位。如轴类零件第一道工序一般为铣端面钻中心孔,然后以中心孔定位加工其他表面。2)“先面后孔”原则 当零件上有较大的平面可以用来作为定位基准时,总是先加工平面,再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证孔和平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这样定位比较稳定,装夹也方便

5、,并可避免粗糙面钻孔引起偏斜。3)“先主后次”原则 先加工主要表面(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基准面和工作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如键槽、螺纹孔、紧固孔等)。次要表面一般在主要表面达到一定精度后,最终精加工之前。4)“先粗后精”原则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按由粗到精的顺序依次进行,逐步提高加工精度。这点对于刚性较差的零件,尤其不能忽视。6.2一般要求6.2.1机械加工件的切削加工必须符合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本标准规定。6.2.2机械加工件的已加工表面,不得有锈蚀及影响性能、寿命和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6.2.3除了特殊要求外,加工后的零部件不得有尖锐的棱角和毛刺。6.2.4精加工后的配合面,摩擦面和定

6、位面等工作表面,不得打有损于表面质量的印记。6.2.5经热处理后的零件,精加工时不得产生退火、烧伤及裂纹等现象。6.2.6经加工后的零件在搬运、存放时,必须防止受到损伤、腐蚀及变形。6.2.7图样上未注明的倒角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一 单位:mmD(d或l)510130301001002502505005001000C00.512346注:非圆柱面倒角参照选用,其中1位与倒角处有关的尺寸中最小的一个尺寸。6.2.8图样上为注明的道圆叫尺寸,如无倾角要求时,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二 单位:mmD-d4412123012808014014200200D(L)310103030808026026063

7、063010001000注1:D值用于盲孔和外端面倒圆角。注2:非圆柱面倒圆角参照选用,其中L为倒圆角出有关尺寸中最小的一个尺寸。6.2.9图样上未注明倒角,过度圆角的表面粗糙度,应以相连两聊中Ra值较大的选取,如有一面不进行加工时,则应取加工面的Rd值。6.2.10在成对成组加工的零部件上,应做出标记。6.3未注尺寸公差6.3.1未注公差尺寸(不包括倒角和倒圆半径)的极限偏差数值按GB/T1804-2000-m级取值。数值见表3的规定。表3 单位:mm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0.533663030120120400400100010002000f0.050.050.10.150.20.30.5m

8、0.10.10.20.30.50.81.2c0.20.30.50.81.223v-0.511.52.5466.3.2倒角尺寸和倒圆半径的极限偏差数值按GB/T1804-2000-m级取值。数值见表4的规定。表4倒角尺寸和倒圆半径的极限偏差数值 单位:mm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0.533663030f0.20.512mc0.4124v6.3.3盲孔的钻孔深度,其允许偏差规定如下:1)孔深不大于mm的为0+3mm;2)孔深大于50mm 的为0+5mm。6.3.4凡锪平处以最低点测量,锪平深度的极限偏差为0+5mm。6.3.5一面为加工面,一面为非加工面的未注尺寸公差的极限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铸件

9、、锻件及焊接件按相应的非加工未注尺寸公差的极限片场的70%取值。2)铸件、锻件的凸缘或壁厚允许减薄,当壁厚10mm时,其减薄量不得大于壁厚的20%;当壁厚10mm时,其减薄量不得大于壁厚的15%。6.4未注形状公差6.4.1直线度和平面度 图样上未标注的直线度和平面度的公差值按GB/T1184-1996-H级取值,具体公差值见表5。表5 单位mm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10103030100100300300100010003000H0.200.050.10.20.30.46.4.2圆度、圆柱度的未注公差值 圆度、圆柱度的未注公差值要求参见GB/T1184-1996中相关规定。6.5未注位置公差6

10、.5.1平行度 平行度的未注公差值等于给出的尺寸公差值,或是 直线度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中的相应公差值取较大者。应取两要素中较长者作为基准。6.5.2垂直度 取形成直角的两边中较长的一边作为基准,较短的一边作为被测要素,若两边的长度相等则取其中任意一边作为基准,按GB/T1184-1996-H级取值,垂直度的未注公差值见表6。 表6 单位:mm公差等级基 本 长 度 范 围100100300300100010003000H0.20.30.40.56.5.3对称度 应取两要素中较长的一边走位基准,较短的一边作为被测要素,若两要素的长度相等则可取其中任意一要素作为基准,按GB/T1184-1996-

11、H级取值,对称度的未注公差值见表7。 注:对称度的公差值用于至少两个要素中的一个是中心平面,或两个要素的轴线相互垂直。 表7 单位:mm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100100300300100010003000H0.5K0.60.81.0L0.61.01.52.06.5.4同轴度 同轴度的未注公差值未作规定。 在极限况下,同轴度的未注公差值可以和表8中规定的径向圆跳动的未注公差值相等,应取两要素中较长的一边作为基准,若两要素的长度相等则可取其中任意一要素作为基准。6.5.5圆跳动 对于圆跳动的未注公差值,应以设计或工艺给出的支撑面作为基准,否则应取两要素中较长的一边作为基准,若两要素的长度相等则可取

12、其中任意一要素作为基准。按GB/T1184-1996-H级取值,圆跳动未注公差值见表8。 表8 单位:mm公差等级圆跳动公差H0.1K0.2L0.56.5.6垂直要素、倾斜要素由角度公差和直线度或平面度未注公差值分别控制。6.5.7圆跳动和全跳动的公差值不应大于该要素的形状和位置的未注公差的综合值。6.5.8任意两螺钉、螺栓孔中心距的极限偏差当图样上未注明时,按表9的规定。 表9 单位:mm螺钉或螺栓中心距366101018183030100100200200任意两螺钉中心距极限偏差0.120.250.300.500.751.251.50任意两螺栓中心距极限偏差0.250.500.751.001.502.503.006.6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按角度短边长度确定,对圆锥角按圆锥素线长度确定。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按GB/T1804-2000-m级取值。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见表10。表10 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mm)101018501208120400400f13020105mc1301301510v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