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操作之口腔常用几种麻醉图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28403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范化操作之口腔常用几种麻醉图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规范化操作之口腔常用几种麻醉图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规范化操作之口腔常用几种麻醉图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规范化操作之口腔常用几种麻醉图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规范化操作之口腔常用几种麻醉图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范化操作之口腔常用几种麻醉图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化操作之口腔常用几种麻醉图汇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这是规范化操作的第二篇文章,下面讲述在临床方面,常常在口腔治疗中涉及的几种麻醉方法及注意要点。回顾和温习下麻醉中的几个规范化操作细节。我常说“力求于精,精于炼”。不是会就可以,会的同时反向思考是否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更多,这就是个延伸性的思考力求精湛,在口腔等更多临床学科卓越发展的今天,患者的多选择性、高要求性等,同时相对临床医务工作着而言,理念的同步与跟进,技术的精湛与提炼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便来说说今天的麻醉,与之口腔中常用几种的规范化操作。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物的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部分机体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而麻醉的方式、手法的运用直接性影响到病人手术

2、疼痛的缓急,作为口腔临床的医务工作者,想必工作时接触麻醉已是手到擒来、家常便饭今天运用的规范化细节再次回顾,便从图解、理论、操作方面详细步入今天的内容。口腔临床中拔牙、牙髓病的治疗和固定义齿修复的牙体预备等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局部麻醉方法,以使患者操作区域痛觉消失,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增强患者的合作。一局 部 麻 醉常用的麻醉药有2%普罗卡因、2%利多卡因和0.5%-0.75%布比卡因、75%必兰麻。常用局麻药物:普罗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必兰麻。l盐酸普罗卡因因其与临床其它药物的对比性差,穿透性和弥散性差,不易被粘膜吸收。大多区域渐渐淘汰使用。l因麻药都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故加肾上腺素。

3、l麻醉药物在酸性环境下易保存,故加盐酸(盐酸阿替卡因、盐酸甲哌卡因)l盐酸利多卡因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麻醉效果快而强,维持时间长,较强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临床配比主要用含1:100 000肾上腺素的1%-2%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l布比卡因作用时间较长,强度高,适合费时较久手术,术后镇痛时间长。常以0.5%的溶液与1:200 000肾上腺素共用。l必兰因其优越性能已成大多区域口腔医院、诊所等常用口腔麻醉药物备用。临床药物运用时临床医务工作者、麻醉术操作者,因当先先行了解麻醉药物性能,适应、禁忌症。药物皮内、粘膜试验。一次剂量或多次剂量的控制。行麻醉前的器具准备、消毒与麻醉区域的准备等诸多细节。

4、都将是麻醉规范化操作的必须。二麻 醉 方 法口腔临床常用的局麻方法有涂布麻醉法、浸润麻醉法和阻滞(传导)麻醉法;冷冻麻醉法应用较少。1.冷冻麻醉冷冻麻醉是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以至局部感觉,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是氯乙烷。仅用于粘膜下和皮下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松动乳牙的拔出。时间较短,持续约3-5分钟。但因对组织刺激性很大,特别是粘膜,所以在使用氯乙烷同时,麻醉周围皮肤、粘膜应涂布凡士林加以保护。2.表面麻醉表面麻醉亦称涂布麻醉,是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手术区表面,麻醉药物被吸收而使末梢神经麻痹,以达到痛觉消失的效果。适用于表浅粘膜下脓肿

5、切开和松动乳牙的拔出。(1%盐酸丁卡因溶液及喷雾装置)宋哥(牙医宋文博)一直强调微创和无痛技术。临床实践的很多病例中受用匪浅。局部麻醉前宋哥常用法国赛普敦表麻膏,均匀涂布表面1-4分钟效果显现。是接着行局部麻醉前无痛概念的前步骤。或作小棉球用麻醉溶液(必兰)湿润,镊子夹紧麻醉液棉球按压在麻醉区域刺入点处30-40秒,再碘酊消毒区域后行麻醉,效果不错。3.浸润麻醉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醉效果。在口腔临床镇痛中一应用广泛。浸润麻醉以及阻滞麻醉前碘酊消毒注射区域。常用的浸润麻醉方法有:1)骨膜上浸润法:又名局部浸润法,是将麻醉药注射到牙根根尖

6、部位的骨膜浅面。这种浸润方法主要作用于上颌及下颌前牙及牙槽突地手术。操作:首先根据注射部位的要求调整好椅位。牵引注射处的粘膜,使之绷紧,以利于穿刺减少疼痛。一般在拟麻醉牙的唇侧前庭沟进针。针与粘膜约成45角。当注射头刺入根尖平面的骨膜上后,可松弛粘膜,使之注射麻醉药物易于弥散和渗透。根据骨质结构,牙或牙槽突手术的难易程度,以及患者对麻药的耐受等因素而酌量注射麻药0.5-2ml。为了避免骨膜下浸润所致的骨膜分离、疼痛和手术后的局部反应,当注射针头抵触骨面后,应退针0.2cm左右,然后注入麻药。上腭的刺入点是距牙龈缘0.5- 1cm处,下颌舌侧刺入点是在近根尖或舌下粘膜皱襞处;注入麻药0.5ml。

7、2)牙周膜注射法:又叫牙周韧带内注射法,是用短而较细的注射针头,自牙的近中和远中刺入牙周膜,深约0.5ml,分别注入局麻药0.2ml,即可麻醉牙及牙周组织。(下颌后牙舌侧)(下颌后牙颊侧)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注射时比较痛,但因注射损伤小,所以适用于血友病和类似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其次,单纯用粘膜下浸润或阻滞麻醉镇痛效果不全时,加勇牙周膜注射,常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4.阻滞麻醉: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者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阻滞麻醉时必须掌握三叉神经的行径和分布,以及注射标志与有关解剖组织结构的关系。由于支配颌骨和牙的三叉神经分支多经

8、致密骨层深部或骨管之中,局部浸润麻醉的渗透作用差;若阻滞麻醉不能收到很好效果时,还可少量,分次注射,远离病变部位注射,不使术区变形,此法也有减少疼痛和避免感染扩散的优点。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以防病发感染。注射麻药前必须回抽注射器,检查有无回血;若见回血,应将注射头后退少许,以调整改变方向再行刺入,回抽无血时,方可注射麻药。下面来分别讲解口腔操作中最常用的阻滞麻醉方法:(1)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醉注射局麻药液于上颌结节,以麻醉上牙槽后神经,因此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口内和口外注射两种方法,通常采用口内注射的方法。l口内注射法:1.一般以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口腔前庭作进针点;2.在上颌第

9、二磨牙未萌出的儿童,则以第一磨牙的远中颊侧根部作进针点;3.在上颌磨牙已缺失的患者,则以颧牙槽嵴部的前庭沟作为进针点。注射时,患者采取坐位,头微向后仰,上颌牙合平面与地平面呈45,半张开,术者用口镜将口颊向后上方牵开,以显露针刺点,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0,向上后内方刺入;进针时针尖沿着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深约2cm。回抽无血,可注入麻醉药业1.5-2ml。注意针尖刺入不要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此麻醉适用上颌磨牙的拔出以及相应的颊侧龈、粘膜和上颌结节部的手术。l麻醉区域及效果: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牙槽突及其颊侧的牙周膜、骨膜、龈黏膜可被麻醉。注意第一磨

10、牙的颊侧近中根为上牙槽中神经支配,因此,在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时,需在第一磨牙荚侧近中根相应部位的口腔前庭沟补充浸润麻醉。一般5 - 10min后显示麻醉效果。此时用探针探试牙体周围龈组织应无痛觉。(2)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眶下神经出眶下孔,故又称眶下孔或眶下管注射法。将麻醉注入眶下孔或眶下管,以麻醉眶下神经及其分支。l口外注射法: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注射时用左手示指按压出眶下缘,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自同侧鼻翼旁约1cm处刺入皮肤;使注射针与皮肤成45,向上、后、外进针约1.5cm,可直接刺入眶下孔,有时针尖抵触骨面不能进入管孔,可注入少许麻药使局部无痛,然后移动针尖探寻眶下孔,

11、直到感觉阻力消失,表明已经进入眶下孔内。随即注入麻药1-1.5ml。一般3-5 min后即显麻醉效果。注意注射针进入眶下管不可过深,以防损伤眼球。l麻醉区域及效果:麻药注入眶下管内的麻醉效果较眶下孔内注射为好,麻醉区域比较广泛。可以麻醉同侧下睑、鼻子、眶下区、上唇、上颌前牙、前磨牙,以及这些牙的纯侧和颊侧的牙槽突、骨膜、牙龈和黏膜等组织。(3)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腭大孔或其附近以麻醉腭前神经,故又称腭大神经注射法。l注射方法:患者头后仰,大张口,上颌合平面与地面成60角。注射针在腭大孔的表面标志前稍前处刺入腭黏膜,往后上方推进至腭大孔,注入麻药0.3-0.5ml。l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

12、磨牙、前磨牙腭侧的黏骨膜、牙龈及牙槽突等组织被麻醉。腭前神经与鼻腭神经在尖牙腭侧相吻合,如手术涉及尖牙腭侧组织时,应同时作鼻腭神经麻醉,或行尖牙腭侧黏骨膜局部浸润麻醉。注意行腭大孔注射时,注射麻药不可过量,注射点不可偏后,以免同时麻醉腭中、腭后神经,引起软腭、腭垂麻痹不适而导致的恶心呕吐。(4)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将麻药注入腭前孔,以麻醉鼻腭神经,故又称为腭前孔注射法。l注射方法:患者头后仰,大张口,注射针自腭乳头侧缘刺入黏膜,然后将针摆向中线,使之与中切牙的长轴平行,向后上方推进约0.5cm,可进入腭前孔。该处组织致密,注射麻药时需要用较大压力,一般注入量为0.25-0.5ml。l麻醉区域及效

13、果: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黏骨膜颌牙槽突。尖牙腭侧远中的组织因有腭前神经交叉分布,所以,该处不能获得完全的麻醉效果,必要时应辅以局部浸润麻醉或腭前神经阻滞麻醉。(5)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将麻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内,故又称翼下颌注射法。针尖一般可达到下颌小舌平面以上的下颌神经沟附近,麻药扩散后可麻醉下牙槽神经。l口内注射法:注射标志:患者张大口时,可见磨牙后方,腭舌弓之前,又纵行的黏膜皱襞,名翼下颌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另在颊部有以由脂肪组织突起形成腭三角形颊脂垫,其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此二者即为注射的重要标志。若遇到颊脂垫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患者,

14、可在大张口时,上下颌牙槽突相距的中线与翼下颌皱襞外侧3-4m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l注射方法:患者大张口,下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成45度角。注射针高于下颌平面1cm并与之平行。按上述的注射标志进针,推进2.5cm左右,可达下颌支内侧的下颌神经沟。回抽无血注入麻药1-1.5ml。l麻醉区域效果:麻醉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和下唇部。约5分钟后,患者即感同侧下唇口角麻木、肿胀,探刺无疼痛;如过10分钟仍不出现麻木,可能是注射部位部准确、应重新注射,可考虑更换麻醉药剂。(6)舌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自下颌神经

15、分出后与下牙槽神经向前下方并行;经行翼内肌与翼外肌之间,在相当于下颌神经沟的水平时,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的前内方约1cm处。l注射方法: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注射后,将注射针退出1cm,此时,注射麻药0.5-1ml,即可麻醉舌神经;或在退针时,边退边注射麻药,直到针尖退至黏膜下为止。l麻醉区域效果:可麻醉同侧下颌舌侧牙龈,黏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前2/3部分。有灼烧、肿胀、麻木感;尤其以舌尖部更为明显。同时行下牙槽神经麻醉者,一般舌神经出现麻醉征较下牙槽神经为早。(7)下牙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亦称下颌支内粗隆突阻滞麻醉。(左侧)(右侧)l注射标志:下颌支内粗隆突位于下颌小舌的前方,是由髁骨向前下和冠突向下汇合成的骨髁。当大张口时,下颌之内粗隆可随下颌骨的运动移向下前,不致被上颌骨后缘所遮挡。在此区域内由前向后有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通过。在翼下颌皱襞外侧,相当于上颌第三磨牙合面下0.5cm处作为针刺点;若上颌无牙,则在相当于第三磨牙牙槽嵴下1.5cm处作为刺入点。l麻醉方法:当患者大张口,注射器置于对侧口角处,并尽量后推,使针体与患侧颊黏膜面接近垂直,于刺入点进针,深约1.5cm左右,针尖触及骨面,回抽无血时,注入1.5-2ml然后,将注射针退回少许,再注入麻药0.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