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设计任务书14115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274349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寨沟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设计任务书14115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寨沟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设计任务书14115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寨沟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设计任务书14115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寨沟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设计任务书14115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寨沟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设计任务书14115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寨沟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设计任务书14115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寨沟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设计任务书14115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2014年度九寨沟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代可研及初设)设计任务书二一四年一月十五日 一、项目简介为促进川西藏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长江、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四川省在总结多年来生态建设和藏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川西藏区实际,编制了川西藏区规划,规划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4.34万hm2。2013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川西藏区规划作了正式批复。九寨沟县属我国“三江源”范畴,境内分布着大量的湿地、草地和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水源涵养、水资源补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气候调节等多种生态功能,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九寨沟县地处

2、长江流域的嘉陵江上游,担负着本县和中下游地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之重任。根据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紧做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2014年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阿府办函2013251号)、阿坝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放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阿州发改2013871号)文件精神及其工程任务分解情况,本项目计划投资7313万元,完成中度沙化土地治理7500hm2,其中九寨沟县完成4500hm2,南坪林业局完成3000hm2。(一)工程区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东经10327-10426,北纬3253-3343)、北东与甘肃省迭部县、舟曲

3、县和文县交界、南与四川省松潘县、平武县接壤,西与四川省若尔盖县毗邻,东西长93公里、南北宽89.83公里,总面积5286.29平方公里。九寨沟县城位于白水江畔,地理坐标北纬3315,东经10414,海拔1406.3米。2、地形地貌九寨沟县地处岷山山脉北段的复背斜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兼有部分山原和零碎平坝。海拔多在2400米至4000米之间。境内最低海拔1160米,最高海拔4764米。由于长期地质构造和河流侵蚀作用影响,境内大部分地区形成深切高山峡谷地貌,切割河谷深达800米至1200米。山腹坡度一般都在30度以上。谷底分布有小面积的冲积扇形台地,土层较深厚。3、气候条件

4、九寨沟县属于川西北高原气候中的暖温带气候带。其特点是,温和偏冷,夏短冬长,垂直差异大。县城的降水量多年平均值552.9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2.7。活动积温3882.2。从地形因素来看,北面有大山屏障,阻挡部分寒潮进袭,而下游地形封闭,自东南或西南来的温湿气流进入已是很弱,由于河谷深陷,易受焚风影响,河谷气候(1600米以下)更是炎热干燥,雨量较少。年降水量仅5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其特点是:干湿季明显,干季(11-4月)气温低、雨量少、晴日多、昼夜温差大;湿季(5-10月)水气相对增多、雨量多、阴天多、昼夜温差小。最热出现在七月,平均气温22.2,极端高温35.2,夏秋之交常出现伏旱

5、、冰雹、泥石流。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而降水量逐渐增加。 4、土地沙化情况上世纪末期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九寨沟县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好转,由于本县森林资源历经多年强度采伐,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有的生物物种已经消失或濒临灭绝。草场超载引起牛羊反复践踏,草场的新芽的反复消耗,牧草采食率和利用率太高,凋落物减少,造成盖度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是林草地不断退化的重要原因。沙化土地如不及时治理恢复植被,大面积的土地长期没有林草植被的庇护,露沙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今后不仅严重制约本县及下游地

6、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必将引起更严重的水土流失,旱涝等自然灾害将更加频繁。2009年沙化监测范围是大录乡、玉瓦乡、黑河乡、陵江乡、漳扎镇、白河乡、安乐乡、永乐镇、永丰乡、保华乡、双河乡、罗依乡、郭元乡13个乡(镇)。2009年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全县有轻度的露沙地共11839.4hm2。全县沙化范围主要分布于主河谷一带和高山草场。其中:林地4940.3hm2、草地6826.3 hm2、未利用地72.8hm2。(二)社会经济情况1、行政区划与人口九寨沟县辖2镇15乡,2012年全县户籍人口为22867户、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011人,占总人口的30.43,农业人口45745人,占总

7、人口的69.75。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4480人,占总人口的37.23,主要民族有汉族、藏族、回族、羌族等。2、社会经济状况201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112130万元,比上年增加25.8%。按产业结构划分,第一产业11339万元,第二产业43107万元,第三产业收入5768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10595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为3082元,2012年全县林业产值3815万元,同比增长12.8%。3、交通、通讯九寨沟县2012年境内公路总里程870公里,其中有高等级公路834公里。有4条主干公路。其中“九环”公路贯穿九寨沟县,全长170公里;若九公路反修桥喇嘛岭105公里,双

8、青公路(双河至青龙桥)17公里;上寺寨至神仙池旅游公路,全长45公里。九寨沟县17个乡镇已全部通公路。二、设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黄河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美丽和谐新藏区的奋斗目标,以川西藏区规划为指南,严格遵循沙化土地治理的相关技术规范,以当地前期防沙治沙项目总结出的成熟经验及可靠适用的防沙治沙技术和模式为技术支撑,依靠政策、创新机制和模式,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和农牧民群众,积极开展2014年度九寨沟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建设,以增加沙化土地林草植被盖度为核心目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实施综合治理,合理统筹人、草、畜矛盾,有效遏制沙化趋势,实现

9、川西藏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土地沙化已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本项目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是构建黄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迫切需要,二是是加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需要,三是是改善九寨沟县藏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四、设计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将沙源治理作为治理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充分发挥治理的示范辐射作用,树立治理典范。2、坚持乔灌草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针对沙化土地立地条件,着重选择合理的灌草搭配,并辅以土壤改良、沙障、围栏等配套基础设施,形成综合治理

10、模式,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3、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沙化土地治理后的管护同治理本身同等重要,应贯彻林业系统“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建立管护机制,加大管护力度,强化管护措施,切实保障沙化土地治理成果。4、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政府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政府保障建设资金、组织实施,并动员治沙区的老百姓参与项目建设,负责后期管护。五、设计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

11、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278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主席令49号发布);6、植物检疫条例(1983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二)规程规范1、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1632004)2、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3、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DB51/T 3802003);4、草原网

12、围栏建设技术规程(NY/T 12372006);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6、天然草地补播技术规程(DB63/T8192009);7、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NY/T12372006);8、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NY/T13422007)。(三)其他资料1、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2、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29号);3、关于加强四川省防沙治沙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0541号);4、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第19号);5、四川省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规划(2007年12月);6

13、、九寨沟县防沙治沙规划(2011)7、 九寨沟县沙化土地监测报告(2009年7月);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基础资料。六、工程实施对象治理中度沙化土地7500 hm2,其中林地5000hm2,草地2500h2。七、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管护期5年。八、建设地点建设地点包括九寨沟县的国有及集体林地和南坪林业局的国有林地。九寨沟县包括13个乡镇,其中玉瓦乡、黑河乡、陵江乡、漳扎镇、白河乡、安乐乡、永乐镇、永丰乡、保华乡、罗依乡、双河乡、郭元乡等12个乡镇有林地沙化,部分乡镇还有草地沙化,大录乡仅有草地沙化。九、规划内容及规模(一)治理沙化土地总面积7500hm2,其中林地5000 hm2,草

14、地2500hm2;(二)工程布局为:九寨沟县4500 hm2,南坪林业局3000 hm2;(三)建设内容与规模1、沙化治理7500hm2,其中播种牧草3800hm2,人工植苗造林2500hm2,施肥复壮1200hm2;2、新建钢丝围栏约260km;3、设置宣传碑13个;4、封禁管护面积7500hm2,管护期限5年。十、项目实施内容(一)生物措施沙化土地治理中生物措施有播种牧草、人工植苗、施肥。1、播种牧草根据播种区现状,遵循多年生和一年生混合搭配的原则,多年生牧草选择在本地沙化土地治理中表现良好的短柄草、垂穗披碱草和早熟禾等。2、人工植苗根据适地适树适种的原则,选择油松、侧柏、岷江柏、栎类、刺

15、槐、柳树类、核桃、栒子、小檗、马桑,以及其他灌木等树种进行植苗造林。3、施肥土地沙化后营养元素已大量流失,必须补充土壤养分,促进灌草的正常生长。根据历年来防沙治沙的经验和当地有丰富的牛羊粪可供使用的特点,沙化土地治理选用腐熟的牛羊粪作为肥料。(二)工程措施1、设置围栏对治理过的治理单元,进行围栏封禁,防治牛羊践踏和人为干扰。另外,针对牛羊等牲畜在河边饮水的特点,在靠近河边的治理治理单元在围栏封禁时设置牲畜通道,使牲畜能直接到河边饮水。2、设置宣传碑宣传碑上标注项目名称、意义及工程简介等内容的文字,向社会各界宣传沙化治理工程的重要性。3、管护沙化土地治理建设完成后,植被刚进入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还比较差,生态状况还很脆弱,植物群落恢复到稳定状态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此阶段的管护措施相当重要,因此,必须加强管护力度,严格控制牲畜践踏和人为干扰。封禁管护应连续5年。十一、项目设计要求(一)设计要求本实施方案的设计要达到国家及四川省林业工程项目设计(林业作业设计)深度,做到技术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工程量详细准确、工程定额符合四川省及阿坝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