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第五版 第七章讲义

上传人:德****1 文档编号:1082389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85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纤通信第五版 第七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光纤通信第五版 第七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光纤通信第五版 第七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光纤通信第五版 第七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光纤通信第五版 第七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纤通信第五版 第七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通信第五版 第七章讲义(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7.1 1 第 7章 光 检测器 7.1 2 7.1 光检测原理 光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 内部光电效应 半导体中由于吸收了光子而产生载流子的效应 器件 : PN型光电二极管 PIN型光电二极管 雪崩型二极管 (APD) 7.1 3 外部光电效应 当光子撞击金属表面而产生自由电荷的效应,电子从金属表面发射 器件: 真空光电二极管 光电倍增管 7.1 光检测原理 7.1 4 重要的检测器属性 1. 响应度 : 输入光功率输出电流P i 光功率 光检测器 电流 /i AWP (7.1) 7.1 光检测原理 7.1 5 2. 谱响应 : 检测器对于哪些波长的光有响应,其通常用波长的

2、响应曲线来表示 7.1 光检测原理 0.5 0.7 0.9 1.1 0.5 (m) ( / )AW硅光二极管谱响应 0 7.1 6 3. 响应速度 : 在多大的调制频率范围内光检测器能工作。如以前讨论的那样,设 tr 为上升时间则带宽近似为: rdB tf35.03 (7.2) P i 10% 90% tr 输入 输出 7.1 光检测原理 7.1 7 其他重要特性: 尺寸,温度敏感度,增益,寿命,电路复杂度以及成本 7.1 光检测原理 7.2 8 7.2 光电倍增器 真空二极管 光照到阴极,电子逸出; 电子在强电场下加速向阳极运动; 运动 中电路产生电流; 到达阳极电流消失 7.2 10 功函

3、数 定义为: 金属阴极释放出 电子 所需要的能量 能量的单位:焦耳 为了释放电子,光子能量到大于等于功函数 7.2 光电倍增器 因此,入射光子的频率必须满足: hc(7.3) hf hc 7.2 11 能够检测的最长波长成为截止波长,公式为: 24.1(7.4) 其中 c 以 m为单位, 以 eV为单位,对于检测,我们需要: hcc 或 24.1c7.2 光电倍增器 7.2 12 例:考虑铯元素,其功函数 = 1.9 eV。 计算截止波长 这个波长比玻璃光纤系统的常用光波波长要短。因此该检测器不能用于光纤系统 7.2 光电倍增器 = 1.241.9 = 0.65m 7.2 13 计算: 真空二

4、极管的响应度 。 令 h为量子效率,定义为: 入射光子数发射电子数h7.2 光电倍增器 秒光子) 光子/能量 ()每秒/能量 ( hfP 每秒钟产生的电子hfPhihf Pe 秒电子电子库伦h输入光功率输出电流 7.2 15 因此电流为: (7.6) (7.7) 该结果对所有的光电检测器都适用 hcehfePi hh hfPei h响应度为: 7.2 光电倍增器 7.2 16 (7.8) 对于光电二极管电路,输出电压为: 或 Pi 一般情况下,我们有: 7.2 光电倍增器 = = = hfPei h计算: 二极管的输出电压 v: 结论: 1. 检测电流与光功率成正比 , 光功率与信息的电流成正

5、 比 , 因此 接收器的电流与输入信息电流成正比 2. 对于接收器而言 , 检测器的作用就像电流源 7.2 18 例:当 = 0.8 m, h = 1%时,( 1) 计算 响应 度;( 2) 当输入功率为 1 W,负载电容 RL = 50 时,计算输出电压 解 :( 1) 由 (7.7)式: 6 . 4 /m A W 1 9 63 4 8( 1 . 6 1 0 ) ( 0 . 0 1 ) ( 0 . 8 1 0 ) 0 . 0 0 6 4 /( 6 . 6 2 6 1 0 ) ( 3 1 0 )e AWhch 7.2 光电倍增器 ( 2) 3 6 9(6 . 4 1 0 ) ( 1 0 ) 6

6、 . 4 1 0 6 . 4i P A n A 9(6 . 4 1 0 ) ( 5 0 ) 3 2 0Lv i R n V 7.2 19 93(6 . 4 1 0 ) ( 5 0 1 0 ) 3 2 0 0 . 3 2v V m V 改变 RL 到 50K 然后重新计算输出电压 7.2 光电倍增器 即使负载电阻 RL 上升到 50K ,输出的电压才仅有 0.32mV一般电路中能将电路噪声降低到 3mV,已经是 非常好了,因此输出的信号必定会淹没在浩瀚的噪声中。 解决方法:光电倍增管。 7.2 20 阴极 阳极 倍增电极 i 光电倍增器 (PMT) ( V 100V) RL 1000V 100V

7、 200V 300V 400V 二次发射电子 V - + v + - 7.2 光电倍增器 7.2 21 快速移动的电子撞击金属倍增电极,导致其释放出额外的电子(二次发射电子),每个倍增电极的典型增益值为 2到 6。 令: = 每电极的增益 N = 电极的数量 则总增益为: 电流为: 7.2 光电倍增器 (7.10) = (7.9) = 7.2 22 例: 7.2 光电倍增器 令电极数 N=9, =5,试求总增益 M = 59 = 1.96106 2百万 7.3 23 7.3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i hf RL v 反向偏置 p n hf VB + - 7.3 24 p n hf + + + +

8、+ + + + + - - - - - - - - - - - + - hf Wg 结区 反向偏置光电二极管 电子能量 E 7.3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7.3 25 入射光子在结区被吸收,其释放的能量产生了自由的电子和空穴,产生的自由电子在结的强电场中运动,因此电路中产生电流。 7.3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7.3 26 真空二极管中的结论依然适用: 检测条件由功函数变为了带隙能量: hfePi hfePi gWhf hWf g7.3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7.3 27 在截止波长有: gc W24.1其中 Wg 单位为 eV, c 单位为 m 只有波长 c的光能被检测到 (7.11) gcc Wchh

9、f gc Whc或者: 7.3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例:计算硅的截止波长 , 硅的带隙能量为 Wg = 1.1 eV mc 1.11.1 24.1 7.3 28 0.5 0.7 0.9 1.1 0.5 ( m ) /AW因此,对于玻璃光纤系统而言,硅光探测器仅能工作在第一窗口( 0.8 0.9m) 7.3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7.3 29 例:将材料更换为锗,重新计算截止波长,锗的带隙能量 为 Wg = 0.67 eV mc 85.167.0 24.1 锗探测器对所有的光纤窗口都适用 7.3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7.3 30 响应时间 PN型光电探测器的响应较慢,因为大量的光子在靠近结区的 n区和

10、p区被吸收 了。在 p区和 n区吸收光子产生的电荷由于电场力很小因此不能快速运动,将在二极管内缓慢扩散,在到达结区之前复合。因此该情况在外部电路产生的电流及其微弱且有延迟,造成脉冲展宽,降低了接收速度,接收机的 3dB带宽因此降低 。 7.3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p n hf E 7.3 31 对于 pn结型光电二极管,模拟 3dB带宽典型值为 tr = 1 s 63 60 . 3 5 0 . 3 5 0 . 3 5 1 0 3 5 010dB rf k H zt 为了解决 PN结型光电二极管响应慢的问题 , 产生了 PIN型光电二极管 7.3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7.4 32 7.4 PIN型光

11、电二极管 hf p n + - E i 本 征层 PIN 光电二极管 薄层 V + - RL v 7.4 33 本征层很厚,几乎绝缘, 绝大多数的光子被本征层吸收 。绝大多数的电压也落在本征层上,因此 本征层内有强电场存在 。本征层中的电子不会扩散运动,因此其响应速度比 PN型二极管高的多 7.4 PIN型光电二极管 7.4 34 7.4.1 截止波长 对于检测器,工作条件是光子能量必须必带隙能量要高 gWhf hWf g在截止波长上,有 gc W24.1(7.11) hWc gcgc Whc或 7.4 35 7.4.2 材料 材料 波长范围 (m) 峰值 响应波长 (m) 硅 0.3 1.1

12、 0.8 0.5 锗 0.5 1.8 1.55 0.7 InGaAs 1.0 1.7 1.7 1.1 峰值 响应度 (A/W) PIN型光电二极管 7.4 36 硅光电二极管 7.4.3 电流 -电压特性 7.4 37 ID 称作暗电流,它是没有光照时的电流(此时只有半导体反向漏电流)。这是由于温度产生的少数电荷载流子造成。微弱的光信号将会淹没在暗电流中 。为了提高接收的效果,接收功率必须要大大超过暗电流的功率 7.4.3 电流 -电压特性 典型的暗电流值 硅 2 nA InGaAs 50 nA 锗 500 nA 7.4 38 vd + - id 光电二极管电路 n V + - RL v p

13、7.4.3 电流 -电压特性 7.4 39 例:根据的 vd id曲线,计算响应度 解: 当 P = 20 W, id = -10 A 所以 10 0 .5 /20di AWP 7.4.3 电流 -电压特性 7.4 40 nWnWnA nAiP 4/5.0 2 可以检测的最小光功率为 4 nW 例:在前面例子中,令 ID = 2 nA,那么最小可检测的光功率是多少? 解:我们需要 i = 2 nA 作为最小检测电流 P7.4.3 电流 -电压特性 7.4 41 硅 光电二极管电路 分析: 7.4.3 电流 -电压特性 回路方程为: VB + vd + id RL = 0 7.4 43 如果 AR VivLBdd 201020,06 工作点应该在负载曲线和特性曲线的交叉点上,在本例中,光功率的范围是 0到 40W,光照超过 40 W 则接收器饱和,响应呈现非线性并且响应时间增加 VVvi Bdd 20,0 7.4.3 电流 -电压特性 设 VB = 20 V, RL = 1M 7.4 44 输出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饱和区 线性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