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苏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22712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苏教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四单元关心天气、今天天气怎么样一、教学要求:过程与方法、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现象,3gr螺杆泵获取有关天气的信息。2、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天气预报工作。2、认识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3、知道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4、知道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的一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2、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ZyB点火增压燃油泵研究天气。二、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天气的符号三、教学难点设计富有个性的天气

2、符号四、课时划分:一课时二、教学准备:、反映不同天气的图片,VcD三、教学步骤教学设计: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问;今天的天气又是怎样的呢?(凉)2、又问:哪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呢?你估计一下。3、要知道比较准确的温度该怎么办呢?(测温度)观看室外思考二、测一测(一)认识温度计、出示一温度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它的基本结构。2、简介温度表的使用、刻度的读与写。3、练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温度。观察练习读与写(二)测室内的温度、问:今天的温度究竟是多少度呢?2、分组测一测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3、小组汇报。比较大小一样的吗?。4、讨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温度?思考测室内温度讨论(三)测室外的温度、分小

3、组进行活动a、阳光组b、阴凉组c、地面组d、草地组2、填写有关数据。小组测温活动填一填三、小结、各小组进行汇报,比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2、讨论:为什么室外也有不一样的温度?与刚才估计的有出入吗?汇报交流讨论四、课后延伸继续观察一天中的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课后活动2、气温有多高一、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知识与技能、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2、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3、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4、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ycB齿轮泵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

4、气温高。5、知道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2、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二、教学重点: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三、教学难点;、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2、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四、教学准备:学生测量气温用的寒kcB型不锈钢齿轮泵暑表、寒暑表模型。2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五、课时划分:一课时七、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的,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指名汇报)2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

5、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温度表、温度计。)3看到温度表你想到了什么?(里面装的什么液体?怎样读?为什么叫摄氏度?)(指名说。)教师介绍温度表(寒暑表)。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温度表的读法,任意指一个刻度相互说一说。5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介绍吗?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读、写气温的方法。探索和调查教师说明温度计使用要求(1)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两边。(2)眼睛要平视红色酒精柱顶端,读出刻度。提问:为什么要平视?仰视结果会怎样?俯看结果会怎样?(仰视结果偏大,俯看结果偏小,所以要平视。)可借助图示演示。2教师组织小小组讨论在测量气温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6、(如:在时间相同时测量,在人少、通风处测量,等液面完全静止在读数)3教师布置测量要求(1)测量教室、阳光下、背阴处、地面、草地上、水泥地及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同座位两个人,一个同学测量,一个同学记录。(2)测量完填写教科书第83页的“活动记录”第一题。4开始测量,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比较测得的结果你有哪些发现?(如:背阴处比阳光下的温度低,教室里的温度比阳光下的温度低,)为什么会有你发现的结论产生?6教科书第41页的“交流”,全班集体讨论。(这一部分要提前一天让每组进行测量,可以是每节课后进行测量)从图中看一天内气温变化发现了什么?(如:中午13:0014:00气温最

7、高,早上6:00和傍晚18:00气温基本相同,)、指导学生测量气温的方法。2、学生通过交流,了解白天气温变化的规律。回顾和解释、坚持测量一周的气温,并做记录。巩固所学。3、雨下得有多大教学目标、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2、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教学重点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教学难点了解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RyB内啮合齿轮泵确的雨量测量效果。课时划分2教学准备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2、复习引入。二、自主学习下雨前,空气

8、的湿度会变大。我们RyB电动齿轮泵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做个头发湿度计。2、小组合作来完成。3、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4、师生小结。5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活动时要注意安全。6、分小组进行测量。小组汇报。7、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8、教师小结。三、课后作业:写几个描写雨的点火油泵成语。:第二课时一、看云识天气、回忆:下雨前,天是怎么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2、欣赏:刚才有同学说到下雨前天是阴沉沉的,乌云密布。老师这儿有很多云图,请你欣赏一下(用挂图或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图,包括积雨云、雨层云等能下雨的云,

9、也包括高积云、高层云、卷云、卷积云、卷层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可让学生描述各种云的形状、颜色、数量,在四人小组中交流)。3、猜测:你认为什么样的云会下雨?为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4、统计:对学生的猜想作一简单的统计,只要他们举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认为积雨云、雨层云会ZyB增压燃油泵下雨。二、观察、比较雨的大小、组织学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见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吗?2、学生描述:有对形状的描述,也有对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雨中物体的描述。三、制作雨量器、教师肯定学生刚才的想法,告诉学生NyP高粘度泵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ml)作单位。(板书:毫升m

10、l)2、出示气象台使用的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气象台的雨量器。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四、利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给学生一些时间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组的雨量器。2、组织学生讨论使用方法:你们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该注意些什么?3、师生到室外继续上课。教师模拟降雨,学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4、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学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台上,在与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保温高粘度泵降雨量。五、激励学生实际应用、谈话:同学们,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时,你们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测测每次的降雨量了!2、思考:在外面收集雨水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3、交流注意点:请同学们坚持测量,并作好记录。两

11、个月后,我们将进行总结。4、今天刮什么风陈滩小学王静教学目标、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2、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cyB稠油泵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3、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教学重点会用多种方法来观测风向,会根据观察自然现象估测风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能够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使用。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手绢、纸巾、纸ZyB燃烧器泵屑等轻飘物体。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2、复习引入。二、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cLB型沥青泵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分小组进行观测。2、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

12、法写在活动记录上。3、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5、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6、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7、准备好制做材料。8、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9、连续观测一周的kcG高温齿轮油泵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三、课后作业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5、气候与季节陈滩小学王静教学目标、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教学重点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了解一些动植物夹套保温泵的季节性变化。课时划分教学准备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引入。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Lc型罗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2、四人小组讨论。3、秋天气候的特征。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