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思路总结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22056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思路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思路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思路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思路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思路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思路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理解题型及答题思路总结(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阅读理解题型归纳及答题思路总结阅读理解题型归纳及答题思路总结 散文阅读:散文阅读: 一布局谋篇技巧一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 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 文章开头段落文章开头段落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 文章中间段落文章中间段落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照应上 文,转换话题。 文章结尾段文章结尾段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呼应开头,使 文章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

2、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一段文字的作用一段文字的作用 第一段的作用: 分 2 个部分作答:内容上:概括大意 结构上: 1.点题 2 总领全文或总起下文,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3.首尾呼应 4.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 5.开头引用古诗文名句或民歌民谣,使文章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乡土气息 6.设置悬念或欲扬先抑,使文章有波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文章开头连用几个设问句,点明文章的思路,引发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上善若水第 一题,就只考这一个作用) 中间某段的作用: 分 2 个部分作答:内容上:概括大意 结构上:1.点题。2 引起下文,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3.与上下文的照应或者与

3、上下文构成对比,揭示文章的中心。 最后一段的作用: 内容上:概括大意 结构上:1.点题,卒章显志。 2 首尾呼应。3 总结上文,揭示文章的主旨。 典型题例: 南通二模卷一个人的仪式 11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6 分) 11.(6 分)交代我独自绕道上海拜谒两处墓地的原因(2 分) ,点明题旨(1 分) ,设置悬念(1 分) ,引 出下文自己先后拜谒两处墓地的叙写(1 分) ;并和下文写墓园的“寂静” 、无人来访相照应(1 分) 。 (意 思对即可) 背水的日子 11文章第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4 分) 11内容上:我对背水的日子的怀念之情。结构上内容上:我对背

4、水的日子的怀念之情。结构上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总领全文;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奠定了全文 的情感基调;的情感基调;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4 4 分。每层意思分。每层意思 1 1 分)分) 都江堰都江堰 11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 分) 2 1111内容上:首段写作者游都江堰前的心态。内容上:首段写作者游都江堰前的心态。 结构上:欲扬先抑(或结构上:欲扬先抑(或“与游览后的震撼和陶醉形成对比与游览后的震撼和陶醉形成对比” ) , (2 2 分)既突出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魅分)既突出了都江堰难以抗拒的魅 力,力, (2 2 分)又使文章

5、波澜起伏。分)又使文章波澜起伏。 (1 1 分)分) 0808 年高考四川卷年高考四川卷我爱水我爱水: 17.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从“我爱水”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照应照应标题,并与文章结尾相呼应呼应;由眼前之水过渡过渡到故都之水,行文自然。 答题提示:这类文章在写作时,因开头是先言其他,再引出主体内容,所以答题时要考虑四点:一答题提示:这类文章在写作时,因开头是先言其他,再引出主体内容,所以答题时要考虑四点:一 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铺垫;三与结尾是否照应;四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正衬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铺垫;三与结尾是否照应;四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

6、正衬 或反衬。或反衬。 答题格式: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答题格式: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事(人、物)作 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或:与下文写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或:与下文写作对比,从而突出作对比,从而突出 二表达技巧的分析及其作用 文章选取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典型景物(场景) 1, 观察角度上下高低远近的变化 2.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 3.修辞手法 4.常用的写景手法:联想,想象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对比衬托 引用 用典等 写人手法 正面描写 动作 神态 肖像等的细节描写 侧面衬托 用景物 或者通过和其他人物的

7、对比和衬托 5.语言风格 先用一两个词总说语言特色,然后关注句式是否整齐,是否使用叠词 作用:用上述这些手法写出了物的特点,渲染了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然后结合语段的作用考虑与题目和上下文的联系。 表达效果: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主体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答题提示:一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

8、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达到怎样的效果(表达了 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黄土招魂黄土招魂 3、第段画线文字叙写了黄土地上人们欢腾的景象,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5 分) 3 3选取黄土地上人们欢腾的典型画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描写与抒情相结合;选取黄土地上人们欢腾的典型画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描写与抒情相结合;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 评分建议:共评分建议:共 5 5 分。修辞手法,分。修辞手法,1 1 分;典型画面,分;典型画面,1 1 分;表现手法,分;表

9、现手法,1 1 分,分,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点面结合” ,写出一种即可;表达方式,写出一种即可;表达方式,1 1 分;语言特点,分;语言特点,1 1 分。分。 南通二模卷一个人的仪式 12 (4 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 ,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1 分) ,语言生动形象, 用这些手法营造了凄清、肃穆的氛围(1 分) ,表达了内心悲抑、孤寂的感受。 (1 分) 。 (意思对即可) 3 马罗大叔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 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

10、枝上跳跃,从 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 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11.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 。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 色。 (4 分) 11.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比喻新颖贴切;语言生 动形象,精妙传神。 野店 这些人,在这儿留一个脚印,便飞鸿似的去了,没有留恋,没有感伤,在未来的时候,他们也 没想到会在这儿挂这一翅膀。水不是白喝,临走总得留下几个钱,百儿八十是他,三百二百也是他, 主人不会嫌太少,伙计也不会说一声谢谢。但当你起身

11、以后, “再来!”这一句淡淡的话,每回是不 会忽疏的。 12. 结合语言风格,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内涵。 (6 分) 用自然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客人的粗犷豪爽,主人的朴实真诚,野店民风的淳朴。用自然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客人的粗犷豪爽,主人的朴实真诚,野店民风的淳朴。 【评分建议】风格 2 分。内涵 4 分,其中主客的性格特点,各 1 分;野店的特点,2 分。 (语言风格题思路:这段语言的总体风格;句式是否整齐;是否使用叠词;修辞手法) 三不同表达技巧的不同效果三不同表达技巧的不同效果 叙述人称的变换及效果:叙述人称的变换及效果: 第一人称:以我的所见所闻来安排材料,“我”往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性的人物

12、,能自由地表达感 情,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第二人称: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好像在和物直接对话,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行文亲 切自然。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客观公正平实的叙述。 典型题例: 13本文指称赵州桥分别用了“它” “他” “你” ,为何会有如此的变化?(6 分) 用用“它它”客观描写桥的气势,说明桥的构造,叙述桥的历史(客观描写桥的气势,说明桥的构造,叙述桥的历史(2 2 分)分) ; 用用“他他”是拟人手法,借以表现对历史、生活的思考(是拟人手法,借以表现对历史、生活的思考(2 2 分)分) ; 用用“你你”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桥人格化,也指桥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表达作者热烈赞

13、美之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桥人格化,也指桥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表达作者热烈赞美之情(2 2 分)行文分)行文 亲切自然。亲切自然。 ( (答题提示:答人称变换的表达效果题,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的分析)答题提示:答人称变换的表达效果题,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的分析) 20102010 年高考全国卷年高考全国卷灯火灯火: 16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 称的互 相交叉. 第二问: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 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4 四不同

14、表达方式的效果:四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 描写的技巧: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主体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议论的技巧。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抒情技巧: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揭示主旨升华主题。 要求对文段中暗含的修辞,或表现手

15、法,或表达方式进行明确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要求对文段中暗含的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进行明确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文中某处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某处这样写,好在哪里;赏析文中某处描写语句。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20102010 年高考江苏卷年高考江苏卷溜索溜索: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环境描写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人物描写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淡竹 12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二三段写到稻子、松树、小老虎、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在第十

16、六 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的诗句?(6 分) 从反面衬托淡竹的性格,或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从反面衬托淡竹的性格,或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 (3 3 分)分) 从正面表现淡竹的崇高品行。从正面表现淡竹的崇高品行。 (3 3 分)分) 答题提示:从以上两个题目的答案可以看出,文中对一些次要的人或物的描写,是为了和环境描写答题提示:从以上两个题目的答案可以看出,文中对一些次要的人或物的描写,是为了和环境描写 和主要人物构成互相映衬或者对比。和主要人物构成互相映衬或者对比。 0909 年高考江苏卷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