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二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青岛版(2014秋)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0820328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二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青岛版(2014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二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青岛版(2014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二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青岛版(2014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二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青岛版(2014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二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青岛版(2014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认识大数、会数会读会写、了解数序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的估数和认识更大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通过参观北京的同学们来到联谊学校,然后参观了学校的图书室、餐厅等。通过一些两个学校的人数,图书室中故事书与科技书的本书等一些文字数字信息,引出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考虑到: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以前学习100以内的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这类问题。所以我重新调整了备课重点,找准教学起点。所以总体的教学思路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使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哪所学校的人多?”“故事书和科技书,哪类册数多?”并引出对1210和958,895和806的大小比较,这一系列的环节我并没有做过多的关注,而是把重点放在这两组数的比较方法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师生交流总结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相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比较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依次进行比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热情高涨,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比较的方法在同学们面前得以展现,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学习效果非常好。具体来讲,这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一是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合理,教学思路清晰,吃透教材,收放自如,课堂效

3、果较好。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过程来看,谈老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感知、理解、建构、应用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是能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练习题,层次清晰,有梯度,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从学生的反映看,教学的预期目标基本达成,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正确、较熟练的解决有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三是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学习比较大小时,比较三所学校的学生人数以及图书馆的图书册书,这些都是学生能够切身体会的到的,比较大小是生活中经常要用

4、到的,从而产生学好知识的愿望。然而,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表现,还存在一些不足,肯请批评指教。一是当孩子的预设与教师生成存在矛盾时,教师的处理方式不够合理、耐心。当教学完新授之后问“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该怎样比较?”我的预设是“先比较数位,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可是呢?孩子的回答是“从千位比起,千位一样比较百位”。我没有让孩子说完,直接追问了“能看千位吗?该先看什么?”现在想来,这样的追问虽然能很快让孩子回到教师的预设上来,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生成,导致孩子后面的回答变得急不流畅。应该给予孩子更多表达的机会和时间,听孩子把话说完,再做判断和追问。我想,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

5、应该耐心听完后让孩子自己评价并补充。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新课标中倡导的“以生为本”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教师对于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不够精炼和精确。在教学中会零闪的问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往往比较随性和随意,不够精炼和准确。在教学中,问孩子判断大小的理由“你为什么这样判断?”有的孩子就会卡住,思维就变慢。改成“你是怎样想的?”也许会更易于孩子接受一些。一节课的数学问题也是比较关键的,不能碎而多,而应该精简准确。三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不够,调节课堂气氛的语言、手段没有跟上。学生回答后,没有好好点评。只是马上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应该在学生交流结束后,及时地对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对各种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评点。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高,学习效果才会好。总的来说,上完这节课我反思了很多,以往上课我总是把教材备的滴水不漏,讲课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个点讲的不到位就觉着一节课有遗憾,其实,课前备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找准教学起点,在讲的过程中“避轻就重”,上课既轻松,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