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动物行为学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9503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6.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动物行为学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1-2章-动物行为学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1-2章-动物行为学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1-2章-动物行为学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1-2章-动物行为学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章-动物行为学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动物行为学概要(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行为学,主讲:刘金 北师大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动物行为学绪论,一、动物行为学概述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意义 三、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范围(领域) 四、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五、动物行为的基础和动机,一、动物行为学概述,1、什么是行为和行为学? 行为 通常指动物各种形式的运动(跑、跳、游泳和飞翔等),鸣叫发声,身体的姿态,个体间的通讯和能够引起其他个体行为做出反应的所有外部可识别的变化(如身体颜色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和气味的释放等)。 青蛙在繁殖季节发生响亮的叫声,吸引异性前来交配;蜜蜂发现新的食源后以舞蹈形式将这一信息告诉同伙。这些都是有明显动作的行为。,动物行为学 是研究动物行为的

2、生物学。或者说,行为学是以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 2、动物行为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逐步进化来的、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具有物种特异性和适应性。它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学来的。 意义 动物行为的产生更有利于其生存和种族延续。,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目的 利用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揭示动物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调控因素,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的起源和发展。 由于人类起源于动物,所以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可比性。,二、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意义,意义 有害动物的防治 黑光灯诱蛾 糖醋酒诱杀黏虫 性信息素诱捕梨小食心虫,有

3、益的动物的利用和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 蜜蜂 熊猫,行为是生命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简单的动作或一个姿态都有其生理、遗传基础。同时,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与周围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行为学的研究离不开生物学的其它领域,如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仍然采用生物学方法。行为学的研究领域一般包括: 行为生理学。它是研究行为的生理学基础,包括两个主要分支。神经行为学研究感觉过程和构成一种特定行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行为内分泌学研究激素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从社会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入手,这两个领域代表了行为学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三、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范围(领

4、域),行为遗传学。是用遗传学的方法研究行为的遗传基础,其目的是解释遗传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行为。 行为个体发育学。是研究个体行为的发展,即研究行为在一个世代时间范围内的变化。行为个体发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行为胚胎学,其目的是研究胎儿时期行为模式的发展情况。 行为系统发育学。是研究在历史的长河中行为的起源、进化及行为特征的发展。行为和动物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一样,也符合进化的一般规律,并采用类似的研究方法,这是行为系统发育学的前提。,生态行为学领域是行为学的另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某个特定种的行为与其环境中各种有机或无机因子之间的关系。 生态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针对某

5、个种群的研究或针对某个特殊的栖息地或群落生态研究。 生态行为学的主要学科是社会生态学或社会生物学。 生态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的区别。行为学家们从行为学的角度提出了生态行为学,而生态学家们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行为生态学,研究问题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进入了同一个领域,总的目标是一致的。 行为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及进化意义。,综上所述,在行为学的这五个领域中,行为生理学、行为遗传学及行为个体发育学主要研究行为产生的近因;而行为系统发育和生态行为学探讨的则是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远因。 只有同时研究行为产生和发展的近因及远因,才能对行为本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四、动物行

6、为学的研究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对动物的行为做观察记录,其次对行为的功能、原因和系统发育等方面依次解释和说明。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和实验两种方法。前者一般在野外进行,后者则在实验室完成。 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行为学又可分为描述行为学和实验行为学。,描述行为学和实验行为学,描述行为学 对动物行为进行观察、描述是行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观察可以在实验室或野外,最好不要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要详细地客观地记录各种动物的行为,了解它们与某一刺激的关系。尽可能完整地编出“行为谱”. 编写某一动物全部的行为目录或一些重要的行为目录,称做行为谱。行为谱中的动作数量依赖于三个主要因

7、素: 动物实际拥有的动作; 特殊动作的发生频率; 观察的时间长短。观察的时间愈长,特殊动作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愈大。,行为谱可以进行分类。例如,可分为日常活动行为、捕食行为、定向和导航行为以及一系列种间行为(如共生现象、反捕行为等)、种内社会行为。 行为的描述分为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两种。定性描述是对动物行为的性质进行描述,而定量描述是对动物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如声音的频率、某一行为持续的时间等。 行为观察记录后的下一个任务就是处理这些观察结果,即进行分析和统计,统计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行为非常重要。,实验行为学,想了解行为的因果关系就必须借助实验行为学的研究。,必要性 通过观察方法能获得许多关于动物在自

8、然状态和实验条件下表现的行为信息,确定行为的模式的程度和时间结构,而有关因果关系的分析研究必须采用实验法在某些人工控制下的行为发生后才能进行比较广泛的叙述。 实验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人为干扰动物行为的正常程度。 模拟 可以是声音模拟,也可以是视像模拟(模型)。行为学中的模型一词与通俗语言中的模型含义不同。,模型 是指对任何起刺激作用的现实物体的模仿。,模型的种类 模仿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如鸟头或鸟喙) 模仿一些非自然物体(如木球) 气味模型 声音模型,用模型来研究雏银鸥啄击反应的实例,雏银鸥每当饥饿时便用喙啄击成鸥黄色喙上的红斑点,此时成鸥便会反吐食物给雏鸥。到底是什么外界刺激诱发了雏鸥的乞食的反

9、应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使用模仿成鸥头部形状和颜色的各种硬纸卡模型做实验,这些模型变换成鸥喙及头部的着色和喙上斑点的颜色,并作各种可能的组合。实验结果表明:诱发雏鸥乞食反应的信息是在成鸥的喙上,而与成鸥头部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无关,喙上红斑点与喙底色的对比程度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五、动物行为的基础,遗传基础 单基因支配行为的实例小杆线虫,双基因支配行为的实例大多数行为的遗传是受多基因支配,2、生理基础,激素对行为有激活效应 ,这种激活效应常常涉及到行为、激素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六、动物行为的动机,动物行为的发生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0、;当环境不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的原因必定在动物体内。,引起动物行为改变有五种因素: 外部刺激 个体发育 伤病 学习 动机,考核与成绩评定,教学时数:34个课时;学分:2.0 考核形式:开卷考试 成绩评定:,期评成绩 = 平时成绩(45%)+ 期末考试(开卷)成绩(55%),本课程学习的几点要求,1、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不能随便请假。 2、课堂记笔记(记要点和重点),禁止玩手机。 3、 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分组讨论。 4、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第二章 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1、反射 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1、在同样的条件下,同种动物对相同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形式都是完全相同的。 反射的不变性是基于反射活动的严格的解剖学基础反射弧。一个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可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所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其神经联系是永久的、固定的,它是最简单的定型行为。 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反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不固定的。,2、动性,动性的定义:是对刺激所作出的一种随机的或无定向的运动反应,其强度随着诱发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其结果会导致身体长轴没有特

12、定的指向。 动性虽然是一种随机的或无定向的运动反应,但动性的最终结果是使动物趋向于有利刺激和避开不利刺激。 动性在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中最常见。,3、趋 性 趋性是动物趋近或避开刺激源的一种定向反应。这是一种定型行为。,正趋性和负趋性 动物对于环境刺激,如光、温度、湿度、化学物质、地心引力等有明显的趋近或避开的反应。如果定向反应朝向刺激的来源,称为正趋性;如果背离刺激来源,则称为负趋性。 依据刺激的类型分为 趋光性 趋暗性 趋湿性 趋地性,趋性的主要特点 趋性的主要特点是,它是整个身体的反应,是整个动物体的定向运动,即朝向或背离刺激源的运动,因此其运动方向取决于某一刺激。,趋性与向性、反射的区别

13、趋性和向性不同,向性是指不能移动的生物的定向或生长反应,或者是其身体某一部分趋近(正向性)或避开(负向性)某一刺激源的反应。因此,一般是在讨论植物定向生长的内容时才用向性这个名词。 趋性也不同于反射,反射不是整个身体的定向运动,而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对某一刺激的定型反应。,思考题,选择题(单选) 1、下列关于反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B.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刺激总是引起完全相同的反应 C.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D.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不规律性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条件反射中,刺激和反应的联系是先天

14、的 B. 在非条件反射中,刺激和反应的联系是后天获得的 C.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相似之处在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固定的 D.分泌唾液本来是由食物刺激(形状、气味等)引起的非条件反射,3、下面行为不属于动物反捕食对策的是( ) A. 拟态 B. 猴子报警鸣叫 C.猫掩埋粪便 D. 鼠兔割草堆成垛,4. 横定向 可使动物身体与刺激源方位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角度,但不一定涉及动物的运动。如光罗盘反应(或太阳罗盘定向)(昆虫与太阳以一固定角度定向或行进的现象),夏天夜飞蛾总是绕灯光旋转飞行。,5、行为释放的阈值和空放行为,阈值 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的变化 在反射

15、活动中,阈值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在复杂行为中,阈值则受各种环境条件和动物生理状况的影响。一种行为更难于释放时,阈值增加(如刚交过尾的昆虫,对于性刺激没有反应或是反应很弱,释放性行为的刺激强度增加);更易于释放时,阈值减小(长时间未发生的行为非常容易被释放,释放这种行为的刺激强度会变小)。 空放行为 阈值的降低可以导致行为的自发产生。空放行为是一种无刺激行为释放,是达不到该种行为目的的一种行为(如鸟笼中织巢鸟的筑巢行为)。,最令人信服的实例是织巢鸟的筑巢行为。饲养在鸟笼中的织巢鸟,在得不到任何筑巢材料和代用物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表现出筑巢动作,虽然这种动作达不到它本来的目的。,6、行为反应的疲劳

16、现象,行为反应疲劳现象概念 是指短时间反复刺激或刺激后的一段时 间内,动物行为受到抑制的现象。这是由于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突触传递阻力增加而引起。 特定刺激疲劳:对一个已经疲劳的反应,其他类型的刺激能够克服这种疲劳,重新释放这种行为的现象。如雀形目雏鸟实验(如果通过视觉刺激一次次地重复诱发雏鸟的乞食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减弱,直到完全消失此时如果震动一下鸟巢,雏鸟会重新做出最强烈的反应),7、欲求行为时期和完成行为时期,动物复杂行为的两个阶段: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时期。 欲求行为时期: 基于动物体内产生的欲求而发生的具有浓厚本能色彩的行为,称为欲求行为。在欲求行为时期,动物积极寻找和探索目标,一旦找到目标(如找到食物和配偶),欲求行为便结束,开始进入完成行为时期。 完成行为时期:使欲望得到满足的最终行为,称为完成行为。如一只饥饿的老鼠在野外找到食物放入口中而吃掉,吃食物本身就是完成行为。,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的差异 完成的时间长短。前者历时较长,后者历时较短。 行为的方式。前者表现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