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19435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高分策略-,文言实词的 推断方法,考纲解读: 浅显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实词的考查范围以中学学过的为主,虚词的考查范围为考试大纲列出的虚词。二是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三是侧重于文言文内容的归纳、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是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 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 第二步:对有把握的词语迅速作出判断。 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难点。,二、文言实词常用的推断方法 (一)依形推义法 (二) 语境分析法 (三)语法分析法 (四)妙用结构求义法 (五)成语印证法 (六)课文求义法 (七)代入检验法 (八)邻字借推法 (九)音训求义法 (十)借助文化常识推断词义,(一)依形推义法(根据汉字形旁推断字义) 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汉字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此外古汉语中的通

3、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1、(2010年全国卷)翻译:“常通商贩,贸籴(d)粮食。” “籴”是较陌生的会意字,跟粮食有关,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意思相对,译为“买进粮食”。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是“纟”字旁,可知词义和绳索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可推知“组”意为“带子,绳索”。,3、“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ku)之?” “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翻译:(假如)边境突然告急,几千百万的士兵,国家拿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 4、“拔

4、剑切而啖之。” “啖”根据“口”字旁,就可知其是“吃”的意思。 5、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饷”是 “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是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饥岁”荒年;“穰”指庄稼成熟。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砺”根据“石”字旁,可推知“磨刀石”。,7、(2011年上海卷)“晋侯觞客于柳溪。” “觞”从字形分析,“角”旁多与器物有关,多是盛酒的器具,而这里应活用为动词“以酒款待”。 8、“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动词,端起;“眄”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9、(0

5、8年重庆卷)“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ni),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可推断为“饥饿”。 译为: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二) 语境分析法 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1、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有五个义项:数量多;重要,重视;赞美;多数,大都;实足,只。 根据这句话的语境来推断,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

6、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由此可以判定所给义项解释为“称赞”是正确的。,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由该句语境可看出,“南迫洛阳”本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但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故此处解释为“接近”。 翻译: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北边通往上党,南面接近洛阳。 3、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

7、“抵押”。,4、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 5、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因此这句中的“言”可以理解为“记载”,而不能理解为“说”。 6、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解为“优待”,“遇”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优待”虽为动词,但从语境来看是译不通的,只能是“对待”。 翻译:担心祸及自身,每每用尽礼节对待别人 。,(三)语法分析法 就是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来推断词义的方法。按语

8、法结构,找出句子主干和修饰成分,主、宾语多由名、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由结构推断词性,进而推断词义。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虚词的用法判断和文言文的翻译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位置,可推断它是动词“游泳”之意。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3、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通过分析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该是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

9、,通“娴”,是熟悉的意思。 4、(2006年高考题)自放驴,取樵饮爨(cun) 。 把“樵”解为“打柴”,看上下文“樵”字之前有动词“取”,其后又有动词“饮爨”,整体意思为取柴做饭,因此“樵”字应是名词,当解为“木柴”而非“打柴”。 5、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使”是动词,是由“人”发出的而不是“隶” 。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6、侯生见其客朱亥,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故”作动词“立”的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据此可推“故”作副词“故意”讲。 7、徒立故琅琊王泽为燕王。 “故”作名词“琅琊王”的定语,而定语相当部分由形

10、容词充当,因此可释为“旧有的、原来的”。 8、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应为“抓获、扣留、收监”,既然官吏错误地“收访”,若是“收留”,周访不用奋力反抗了。根据语境可得知理解错误。,9、“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中,“微”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藏匿”; “微行入古寺” 中, “微”作状语,修饰“行”,释为“暗暗地、隐蔽地”; “微风鼓浪”中, “微”作定语,修饰“风”,释为“微小、微弱”。 10、(09年北京卷)“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考生误译成“天下像管仲这样贤明的人不多”,关键是对“多”解释有误。从句法看,“管仲之贤”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整个句子的谓语只能由“多”担当,“

11、多”只能是动词, “多”为“称赞、赞美”,以此代入本句中刚好相符。 翻译为: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四)结构求义法 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类句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1、(08年天津卷)翻译题: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根据“恶人者”即是“憎恶别人的人”,那么“利人者”中的“利”应该是个动词,“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而不是名词“利益”。 翻译为: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

12、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推难。“择”易于理解,可推出“简”也作“选择或选拔”讲。 3、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4、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

13、知“镞”也是武器了。,5、“变姓名,诡踪迹” 由“变”推出“诡”为动 词,是“隐蔽”的意思。 7、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亡”与“北”对应,也应译为“败逃者”。 8、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应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9、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10、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借助“良

14、”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硬的”、“强有力的”。,(五)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联系成语“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中“速”为“邀请”之意,由此可根据上下文推出文言中“速”为“邀请、招致”之意。 2、“举类迩而见义远。” 联想成语“闻名遐迩”而推出其为“近”。 3、“其文约,其辞微。” 可联系成语“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就可解为“精微,含蓄”之意。,4、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15、 “有的放矢”(的:箭靶。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的:箭靶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假:借。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假:借助 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运斤成风”(运:挥动;斤:斧头。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斤:斧头 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 殚:竭尽 8、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 蹴:践、踏,用脚踢 9、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尽职守”(恪:谨慎,恭敬。尽:完善。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 恪:谨慎而恭敬,(六)课文求义法 高考

16、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同时,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1、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将“曳”解为“蜂拥”,放在句中考查如作“出”的状语看似可通,可联想课文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中“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进而推断这句中的“曳”作“拉”讲,省略了宾语“之”。,2、2007年第11题: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乘”被解释为“巡视”,不合情理。因为“老弱女子”是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像官员们那样去“巡视”。联想诗经氓中“乘彼危垣”的“乘”是“登上”的意思; “让老弱女子登上城墙”,与前面故意“令甲卒皆伏”相互呼应,这正是主人公田单用来麻痹敌人的一条计策,与文意完全相符。 3、(2013年江西卷)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