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9385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发改综合2011423号“十二五”时期,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关键时期;是破解“三农”难题,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根据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编制安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剧烈变化、农产品市场频繁波动、农业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多发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

2、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迎来了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民生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十一五”五年,是我市农业发展最快、农民增收最多、农村变化最大的五年,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保障供给作用更加突出。2010年粮、油、棉、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总产量分别达261.96、25.3、9.21、144.2、45.5、33.7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末的2005年增长17.90%、27.90%、16.90%、14.68%、13.88%、15

3、.30%,粮食、油料、肉蛋奶总产位居安徽省的第三、第四、第五位,棉花和水产品总量都位居全省第一。农产品品质也有大幅度提高,优质农产品比例达70%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类和产地认证达111家279个,位居全省前列。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发展,瓜菜、茶叶、蚕桑、中药材等产量、品质不断提升,成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2、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3261”提升行动规划,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到“十一五”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6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9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8家,10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5年来,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科技水平

4、、精深加工能力、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201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户年均增收2016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规范中加速发展,2010年正式登记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达1226家,入会农户9.17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37.36万户,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带动,提高了农业、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3、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在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我市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在保障供给的基础上,农业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得到发挥。劳务经济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十一五”期间,农业经

5、济总量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70.9亿元,比2005年增长79.5%,年均增长4.3%。2010年农业增加值156.3亿元,比2005年增长75.0%,年均增长4.3%。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85元,比2005年增加2384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9%。目前,全市农村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40万人,超过劳动力总数的40%。4、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市建成村村通水泥路6026公里,建制村通水泥(油)路率达到9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建成农家店2901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13万人。全市有14

6、万农户用上沼气,建成沼气示范村202个,采用“猪沼果(渔、菜、茶)”综合利用模式发展高效庭院经济,明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成 “千村百镇示范工程”200个示范村的整治建设规划,完成省政府划定区域957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全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改貌”工程,全面开展村庄整治,通过清垃圾、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圈、改厕、建沼气,道路变好了、房子变靓了、庭院变美了,农民群众的人居环境乃至精神面貌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市,参合农民达477.6万人,参合率达97.5%。逐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

7、立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建一批农村养老院。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新建一批农村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农民科技书屋,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明显提高。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1、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时代旋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8、建设农民幸福美好家园。2、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农业农村发展前景美好。中央连续七个一号文件对“三农”事业的推进和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党和国家把农业农村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消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这一指导思想必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热情,农业农村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3、皖江示范区建设将为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构筑新平台。国务院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为我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加速崛起创造了历史性机遇。我市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

9、分,是长三角经济向内地梯度推进的重要接点。我市农业资源丰富,优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比较优势明显,具备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基础。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引进长三角及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信息等优势产业要素,突出招商引资工作,将为我市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构筑新平台。4、“十二五”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也还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设施装备仍然落后;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农业效率不高、农产品竞争力不够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少、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的生态保护、环境调节、观光休

10、闲、文化传承等新功能亟待提升;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三、“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

11、局调整中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原则。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加速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依靠资源向依靠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提高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转变。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继续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计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基础

12、设施和生态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三农”政策支持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节能减排工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十二五”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把节能减排作为“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主要目标。按照注重质量和绿色增长的主题,“十二五”期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预期目标: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60万亩。2015年水稻、油料、棉花、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年生产量分别达到270万吨、30万吨、11万吨、200万吨、48万吨、38.4万吨。2、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国家级龙头

13、企业发展到6家,省级龙头企业增加到100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达到80家。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1个,省级4个,市级10个。农产品加工产值700亿元。3、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15年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由2010年的49%提高到60%;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由现在的72%提高到90%以上;科技入户率达到95%;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5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4、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十二五”末农民年人均收入力争达到10000元。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大提升,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减少,农业节能减排、面源

14、污染治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四、“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点1、积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按照中部崛起和国务院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要求,稳定水稻,扩大小麦,优化结构,2015年粮食总产目标为270万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建设稳固的商品粮基地。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继续推进“三大行动”。要把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逐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加快良种更新步伐,提

15、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继续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水稻提升行动”、“玉米振兴工程”三大行动,主攻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总量,持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形成一大批种粮面积在100500亩乃至5000亩的种粮大户,大力提高粮食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积极鼓励吸纳社会投入发展粮食生产,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粮食生产经营。2、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主导产业培育,打造农业特色板块。选择有特色、成规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优先发展。以纺

16、织、粮食(食品)加工、油脂、畜禽、水产品、茶叶、小区域特色农产品以及市郊型农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八大农业特色板块,在龙头企业集群、农产品加工水平、农产品品牌建设、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以及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有较大发展和提升。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发展优势产品、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构建科学合理、区域明显、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实现集群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强化扶持政策,继续推进“强龙”工程,培育、引进和发展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10亿元、5亿元以上的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推进优势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主导产业的关联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升级,实现集群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