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外对抗技术和装备的发展

E****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80.74KB
约3页
文档ID:108192094
红外对抗技术和装备的发展_第1页
1/3

红外对抗技术和装备的发展红外对抗技术和装备的发展 何立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二○八所 北京 100854) 摘 要:摘 要: 重点针对红外对抗中的主要技术和装备,如红外告警、 红外干扰机、 定向红外干扰系统、 红外诱饵弹、红外烟幕以及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红外对抗技术未来的发 展趋向 关键词: 关键词:红外告警;红外干扰机;定向红外;红外诱饵弹;红外烟幕;红外隐身技术 1.引 言 1.引 言 红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红外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 随着红外探测器的光谱响应从短波扩展到中、 长波以及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凝视焦平面阵列红外探测器的应用,红外导弹的制导性能大 大提高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使得红外对抗技术也在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人们不断开发先进的 红外对抗技术,如采用红外告警、红外干扰机、定向红外干扰系统、红外诱饵弹、红外烟幕、红外 隐身等多种技术手段和装备,以对抗红外导弹的威胁 2.红外告警 2.红外告警 红外告警技术是研究与开发最早的一类告警技术,它通过探测并识别出威胁导弹,确定威胁导 弹的详细特征,并向所保护的平台发出警报红外告警设备对威胁目标特征的识别必须可靠,以免 出现虚警;告警器的反应时间要短,以使所保护的平台有足够时间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

目前红外告警设备能够做到全方位多目标搜索、跟踪与定位,目标分辨率可达到微弧量级,自 动引导干扰系统作战,并可通过成像显示提供清晰的战场情况,威胁告警距离可达10~20km例如 美国和加拿大联合研制的AN/SAR-8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用于补充舰载雷达警戒系统功能,确保探 测掠海飞行导弹,其工作波段为3~5μm和8~14μm,探测距离大于10km在电子对抗或反辐射导弹 威胁的情况下,AN/SAR-8系统根据威胁目标的不同红外特征,用2s的速率扫描360º的全方位,自动 指示目标,将目标信息提供给舰载的对抗系统或武器系统,以探测和报警目标对舰船的威胁由美 国Raytheon系统公司和Cincinatti电子公司研制的AN/AAR-44无源机载导弹告警系统,可利用来袭导 弹的红外辐射进行导弹逼近告警它为机组人员提供导弹方位,它应用了多种识别模式,即使在有 太阳辐射和地理背景干扰情况下也能识别威胁和干扰,并具有对付多枚导弹的能力,并自动控制对 抗措施以提高所保护平台的生存能力 其他的红外告警器还包括美国AN/AAR-34红外告警接收机、俄罗斯SA-7/9红外告警器、以色列 的LWS-20等未来的红外告警设备将用电扫描或多元并行处理代替机械扫描的全景凝视接收前端; 研制高探测率、高分辨力的探测器;利用体积小、功能强的微处理技术代替微机软件以及注重功能 模块的通用性等。

3.红外干扰机 3.红外干扰机 红外干扰机通常由红外辐射源、调制器和发射光学系统组成,可发出调制的红外辐射信息,干 扰机跟踪时,可使来袭导弹的视场内出现两个热源,目标与干扰信号同时进入跟踪视场,结果使其 不能提取出正确的误差信号,造成导弹脱靶它的作用是防止和阻碍敌方红外制导导弹的导引头获 取目标的正确位置信息,从而保护目标的安全 例如美国的“斗牛士”(Matador)机载红外干扰系统,采用脉冲调制灯,复合干扰码,功率6kW, 采用4个红外辐射源,自1992年投产后,装备在CH-46E/F和CH-53A/D等多种型号的武装直升机上, 用于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MIRTS机载红外干扰系统,采用一个多头蓝宝石灯,模块化结构,工 作波长3-5μm和8-14μm,可用于全方位干扰 国外装备最多的红外干扰机是非相干红外光源,其类型有铯灯型、燃油型和电热型三种未来 的红外干扰机将向多用途红外干扰机方向发展,具有高效的辐射、有效的波形、宽范围的调制样式, 能进行快速扫描和发射干扰 4.定向红外干扰系统 4.定向红外干扰系统 定向红外对抗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率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红外对抗技术,经过多年的 研究,已在定向红外对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开发出了可对付红外导弹的定向红外对抗系统。

定向红外干扰系统将红外干扰能量集中到狭窄的光束中,照射来袭导弹的导引头,压制导弹的 光电传感器,使其光电探测器输出信号混乱、饱和甚至损坏,无法正常工作,从而使来袭导弹不能 继续跟踪目标定向红外干扰可以采用常规的红外光源,也可以采用激光,而激光能在干扰光束中 集中更大的能量同其他红外干扰方法相比,相干光(激光)定向红外技术可以提供更远的作用距离 和更大的灵活性,能有效干扰制导系统先进的新一代红外导弹 例如美国重点研制的一种定向红外对抗系统—AN/ALQ212(V)ATIRCM (先进威胁红外对抗) 系统,它是一种集导弹探测、报警、跟踪和干扰于一体的综合型红外对抗系统ATIRCM与其相关 的AN/AAR57(V)通用导弹报警系统(CMWS)集成在一起质量不到56.75kg,其特征是在两个可 转向的干扰头上有多频谱红外干扰机、一个电控装置、CMWS(包括4个导弹告警传感器)和一个带 电子定序器的箔条/曳光弹撒布器ATIRCM的两个快速转向干扰头采用一个氙弧灯干扰机,对抗现 有红外制导导弹使用的近红外和中红外波形 5.红外诱饵弹 5.红外诱饵弹 红外诱饵弹作为最早投入实战使用的红外干扰器材之一,用来对抗技术日益先进、数量日益增 多的红外制导导弹。

它可从地面、飞机或舰艇上发射,诱骗空空、空地、地空和反舰导弹等,使其 脱离对目标的跟踪,从而达到保护目标的目的红外诱饵弹应当具有与真目标相似的红外频谱特征、 能比较迅速地形成高强度的红外辐射源、较高的效费比、形成时间短而持续时间长、可多载多投等 特点 例如美国特拉克公司研制的一种自燃式红外诱饵弹,这种弹含有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可自动与 大气中的氧反应,产生红外辐射这种红外诱饵弹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扩展红外辐射波长范围和使红 外辐射特性更接近所要保护的目标 另一种先进的GIANT系列红外诱饵,可用来保护舰船免遭红外导弹的攻击它的红外光谱可覆 盖整个红外波段的光谱特征信号在德国国内和北约进行的飞行试验中,GIANT已经成功地对抗具 有反电子对抗能力的红外和成像红外寻的器,并在北约海军和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服役这种诱饵 弹总长只有1208mm,重量为21kg,其中IR诱饵有效作用时间大于40s覆盖波段为3~5μm、8~13μm 6.红外烟幕 6.红外烟幕 红外烟幕作为一种高效廉价、易于研制的光电无源干扰手段,可广泛用来干扰侦察告警、搜索 跟踪以及制导的激光和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烟幕主要是利用红外谱段的烟幕在目标前形成烟幕屏障来保护目标。

组成烟幕的颗粒通常 对红外信号有较强的吸收或散射作用, 烟幕的作用是阻断红外信号在目标与对方探测器之间的传递, 以阻止或降低目标自身红外辐射的传播,从而降低目标被红外成像系统探测到的可能性这种烟幕 干扰除了能干扰红外点光源制导的导引头外,也能干扰红外成像制导 针对从可见光到远红外波段设计制造的烟幕,重点波段是3~14μm这种烟幕的困难在于材料 的选取,烟幕不仅要起到阻挡相应辐射通过的目的,还应在空中悬浮足够长的时间,这种颗粒大且 质量轻的材料较难找到,但现代超精细加工技术和复合材料的研制又为这类红外烟幕的获取提供了 可能 在国外,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全波段红外烟幕剂,使传统烟幕衰减的波长范围从可见光扩展到红 外波段(0.38~14μm)美国的XM76烟幕弹能提供遮蔽可见光至中远红外频带辐射的极好烟幕;瑞 典FFV军械公司研制的155mm炮弹产生的红外烟幕可持续180s,120mm炮弹的烟幕可持续150s;法 国已研究出一种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直径为1~14μm炭粒的发烟剂,可将目标及背景发射的波长为 0.4~14μm的可见光及红外辐射“切断” 红外烟幕技术的未来发展重点将是研制具有多波段干扰能力的高性能烟幕剂,这是烟幕技术发 展的关键。

烟幕剂的干扰波段应能覆盖红外及可见光等;同时烟幕发生装置与侦察告警系统一体化, 使得武器平台能够对不同的威胁做出不同的反应,并自动适时地按照威胁种类的不同施放烟幕 7.红外隐身 7.红外隐身 红外隐身技术是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反侦察手段,是指通过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 降低目标被红外探测器发现概率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消极干扰措施,主要是抑制武器装备等目标 在敌方红外探测系统方向上的红外辐射 抑制目标红外辐射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1)改进发动机结构设计或外形,即从合理的外形结构上下功夫,减少飞行器的气动加热或改变 辐射的分布方向通过改善燃烧室设计使燃油充分燃烧,或采用降低排气温度的辅助进气口等方法 加以改进 (2)研制新的燃料,如使用降低排气红外辐射的燃料;在燃料中加入特殊添加剂以减少排气的红 外辐射波长等,或改进燃料成分以降低红外源的辐射强度等 (3)采用吸热、隔热材料和涂料,如红外反射涂层、漫反射伪装涂料、隔热泡沫塑料和中远红外 伪装涂层等 (4)利用气溶胶屏蔽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 (5)采用闭合环路冷却的环境控制系统,用以降低载荷设备的工作温度 8.结束语 8.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红外对抗的技术和手段将随着红外制导体制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和提高。

红 外成像干扰和诱饵系统将进一步扩展和覆盖红外波段范围;各种对抗手段,如红外与雷达、激光和 可见光结合,向一体化复合光电对抗方向发展同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红外对抗系统还将进一 步向着小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快速反应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