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8853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制填表日期:2009年05月20日项目名称新农村建设中农户融资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武汉的调查与分析申请经费9550起止时间2009.072010.07申请团队情况姓 名所在学院专 业联系电话EMAIL指导教师情况姓 名所在学院职称联系电话EMAIL一、申请理由(内容应包括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自己的特长、兴趣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一)知识基础与知识条件本小组成员都来自于大二,经过在学校近两年的专业和辅修专业的学习,以及自己的平时积累,不仅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识而且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1、能够灵活运用农林经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在新农村建

2、设过程中以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农户的融资需求现状问题的把握。农户融资一直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农户融资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2、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农户融资渠道有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其中正规金融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农户“圈层结构”中的亲朋好友以及民间非正规的金融组织。3、掌握统计学基本调查方式与数据分析公式。根据农户融资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家政策提出意见;我们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对信用社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一个有助于其进行农户信用等级评价以及风险预测的依据,将定性问题引入定量分析

3、,使农户信用评估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能够通过建立模型,有利于减少近年来信用社不断出现的呆账坏账现象。4、能运用法律、政策基本理论的知识。可以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角度出发,针对农户融资的需求可以根据政策考虑法律规定的融资渠道。对国家政策法规的把握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目前农户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图1学科交叉分析图(二)成员兴趣与特长1、小组有3名成员来自工商管理学院,有2名同学辅修了金融双学位,有1名同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对于农户融资方面的知识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其中2名同学长期对数学建模有兴趣,并有1人连续2次在华中数模比赛中获奖,都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及分析能力,已

4、能够构建简单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经济分析。有1名同学是法律学位,对国家对农户融资相关渠道的法律法规了解。2、小组成员兴趣广泛,对农业类、金融类、数模类专业信息尤为敏感。平时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成员大多参加过“博文杯”和“数学建模”之类的学术比赛并获得奖项,都比较善于团队协作,对于实地调研有充足的经验。3、小组成员逻辑思维能力强,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再从实际情况总结,回归理论。成员都参与组织过多项的大型学生社团活动,能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三名成员均参加过校“博文杯”和“数学建模”之类的学术竞赛,写作并提交过相应的论文并获奖,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与调研活动的掌握有很好的基础。能

5、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对实际问题处理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处理能力。4、小组成员均能熟练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有利于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三)各成员活动经验及能力二、立项背景(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趋势、研究意义、参考文献和其他有关背景材料)(一) 国内外研究背景农户融资是指农户融入资金的行为,即农户从资金供给主体获得有偿资金的行为(这里的“有偿”涵盖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农村金融和农户融资制度是国内外经济学者长期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到目前为止,除少数发达国家和极少数发展中国家外,农户融资效率低下、融资困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同样存在着严峻的农户融资问题。1、

6、国外研究现状多年来,国外学者对农户融资的调查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农户小额贷款方面,拥有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同时,各国根据自身国情提出了改进农户融资的相关办法,试行后也得到了显著的效果。以下是这些国家针对小额贷款的发展所提出的金融机制:(1)自动瞄准机制小额贷款一般是以自身经济状况极端窘迫的贫困农民为对象, 以提供无抵押贷款为主的金融服务模式。以GB 为例, 它明确规定只有无地 ( landless, 土地少于 0.5hm2) 或无财产 ( assetless, 全部财产折合成现金达不到 1hm2土地价值) 的人才有资格成为 GB 的贷款对象。这种自动瞄准机制使小额贷款直接瞄准贫困农民,

7、 更有孟加拉国等一些国家, 从财务分析和社会发展的角度, 选择妇女为主要贷款对象。(2)小组担保动力机制缺乏正式抵押品, 是贫困农民获得传统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障碍。因此, 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互助组织, 形成小组担保, 是一种最常见的替代方式。小组担保通过内部对执行合同的强制和组员之间彼此的监督, 达到降低违约率、提高还贷率的目的。(3)市场化运作机制小额贷款是一种经济行为,它需要小额贷款机构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其运营水平。例如,信贷激励制度,即小额贷款机构通过最初小规模贷款,在获得一定偿付后, 逐渐增加对该客户的贷款规模; 除此之外,还包括存款保证金、逾期还款处罚等制度和措施。同时, 许多小

8、额贷款机构业开发各种迎合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 如教育贷款、电话租赁贷款等。这些措施的采用和产品线的扩大,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金融风险, 降低了操作成本, 确保了小额贷款机构的可持续发展。2、国内研究现状1949年以前,农户是我国最基本的农业经营组织,关于农户融资(或借贷)问题有不少的研究成果。1949年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农业的基本经营单位是生产队,农民都是生产队的一个独立分子,没有生产意义上的“农户”,仅有生活意义上的“家庭”。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又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关于农户融资的研究也日益增多。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户刚作为单独的融

9、资主体便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计划与市场交错混杂的运作体制,学者们对农户融资问题的研究也始于该阶段。但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究对象以正式的金融制度为主,很少关注非正式金融制度,对后者基本持否定态度。在研究方法上则大多局限于描述性的个案研究和定性研究,且对农户融资的研究也多内蕴于对农户经济活动和农村宏观金融制度的研究,单独研究农户融资问题的文献十分有限。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和农村金融市场的萎缩,农户融资问题又一次引起学者们的广泛注意,专门研究农户融资制度的成果逐渐增多。农户小额信贷制度成为现阶段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决策层极为关注的新的融资制

10、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便出台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国有商业银行,要求按照“经济、高效、精简、合理”的原则,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的撤并工作。此后,中国四大银行逐渐在农村消失,集中资源进占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取而代之,承担起为农村和农业提供资金的主要责任,弥补了四大银行遗留下的金融真空。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合作金融机构,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但是,当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体制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短时间内无法有效地解决农民融资问题。目前,在我国农村

11、融资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正式金融制度,但是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民申请贷款的条件十分严苛,极少有农民能够取得贷款。这也间接导致了非正式金融制度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浙江、河北以及福建等地。在浙江温州,非正式金融机构在部分农村的贷款额已占到总贷款额的60%到70%。(二) 国内外研究趋势当前的农村金融体制既无法适应现代农村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着眼于构建一个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结合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小额贷款逐渐在我国农村普及,这一贷款形式是否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的发展,它的实行是否能够缓解正式金融机构和农民之间的

12、贷款矛盾已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我们小组将从调查现阶段农民的需求动机、融资渠道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目前的金融体制进行分析,以得到与小额贷款有关的数据。(三) 参考文献1瞿照艳,王家传,韩宏华中国农户投融资行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4):P 30-342陈天阁,邓学衷,方兆本农户融资与信贷供给J农村金融研究,2005(1):P 39-413熊学萍,阮红新,汪晓银农户金融行为与融资需求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4):P 85-944史清华,卓建伟农村居民的储蓄与借贷行为J学习与实践,2007(6):P 40-555霍学喜,屈小博西部传统农业区域农户资金借贷需求与供

13、给分析对陕西渭北地区农户资金借贷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5(8):P 60-696李延敏,罗剑朝中国农户借贷增长波动的周期性特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9):P 22-257苏亮瑜农户金融服务需求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07(3):P 41-438谢丽霜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户融资需求分析与政策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7(2):P 92-959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课题主EB/OL中经网50人论坛,2001-6-7,10何军,宁满秀,史清华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390个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4):P 20-2411

14、熊学萍我国农户融资制度研究现状、历史变迁与供求非均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P 44-4812彭小辉,崔菲菲,周玉琴农户融资对农户经济影响的计量分析J广西金融研究,2007(8):P 48-5313Meeting Development Challenges: Renewed Approaches to Rural Financ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Department, World Bank. 14Progress of SHG-Bank Linkage in India 2005-2006, NABARD.

15、15Banking with Self Help Croups: How and Why? , NABARD.16An overview of microcredit program of Bangladesh, PKSF. 17PKSF Annual Report 2006. 18BRAC annual report 2005.(四)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农户是我国目前农业经营的基本单位,要解决农业的资金问题,其核心就是解决农户的融资问题。本课题通过对农户融资基本状况的研究分析,对于丰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理论,特别是在农户,这一微观农业经济组织的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外,本论文的研究是将农户看作是一个基本的经营单位,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融资决策方法,及其融资的风险控制方法等问题进行探索,丰富农户财务管理的内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使信用社以及农行对农户融资活动的决策与管理更科学、更合理,这也是本文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