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生态建设规划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8851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6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生态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东莞生态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东莞生态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东莞生态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东莞生态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莞生态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生态建设规划(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东莞市人民政府2013年7月目 录第一章 区域概况11.1地理位置11.2地形地貌11.3气候水文11.4行政区划11.5人口状况21.6经济状况2第二章 生态环境、资源现状与演变趋势32.1河流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32.2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任务艰巨42.3生态逐年改善但仍需加强52.4声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良好62.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逐年完善72.6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7第三章 规划总则与指标分析83.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83.2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和规划目标83.3指标现状分析103.4创建生态市SWOT分析13第四章 生态功能区划与控制策略184.

2、1生态功能区划184.2生态保护分级控制184.3生态安全格局194.4生态保护体系21第五章 主要建设任务255.1建设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255.2建设集约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325.3建设持续承载的环境支撑体系385.4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495.5建设绿色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515.6建设高效文明的生态制度体系54第六章 重点项目576.1重点项目576.2指标可达性分析57第七章 保障措施587.1组织保障587.2政策保障597.3资金保障597.4技术保障607.5能力保障617.6社会保障61附表1:东莞市生态功能区划63附表2:东莞生态市建设重点项目表66附表3:国家级生

3、态市指标任务分解及可达性分析77第一章 区域概况1.1 地理位置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处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北倚广州,南邻深圳,东接惠州。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平方公里。1.2 地形地貌东莞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海拔200600米,坡度30左右,最高峰(银瓶嘴山)898.2米。中南部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为陆地和河谷平原,海拔3080米,地势起伏和缓。西北部为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水网纵

4、横。西南部为滨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沙咸田地区,地势低洼,受潮汐影响较大。1.3 气候水文东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22.3,日照时数为1952.9小时,雨量为1766.1毫米。辖区内河流主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河和东引运河。1.4 行政区划截至2012年5月1日,东莞市辖4个街道、28个镇和4个管委会(松山湖、生态园、虎门港、长安新区)。东莞市区由莞城街道、南城街道、东城街道、万江街道组成。1.5 人口状况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84.77万人,常住人口825.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31.3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88.6

5、。1.6 经济状况2011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47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东莞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97.3亿元)的90%以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262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35亿元,年均增长11.1%。三产比例从1978年的44.6:43.8:11.6调整为2011年的0.4:49.9:49.7,实现从“一二三”向“二三一”的转变。2011年人均GDP达到57470元,接近10000美元,进

6、入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一次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2010年东莞地区能源消费量中,煤、石油、天然气、电力及其它能源分别占35.41%、14.38%、2.81%、43.10%和4.31%。第二章 生态环境、资源现状与演变趋势2.1 河流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1. 水资源年度波动大、水质性缺水东莞市可用水资源较缺乏且年度变化波动较大,水资源开发程度长期处较高水平。水质性缺水问题普遍存在,水资源可利用程度偏低。供水绝大部分来自东江,导致东江开发利用程度过高,供水安全缺乏保证。2. 工业重复用水率低、部分水环境质量亟待改善整体用水效率不高,工业重复用水率低(2011年仅为31.2%),生

7、活用水量偏大。东莞市水资源缺乏既有水资源量较小的问题,也有工业和生活用水未节约使用的因素。在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前提下,节约用水,提高水回用率,才可缓解东莞市水资源矛盾瓶颈,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3.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但趋于减少东莞市海域面积9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7.2千米。海洋生物资源较丰富,但近年有减少趋势。1978年以来,渔业养殖呈波峰状变化,2000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渐减;“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海域鱼类群体、个体小型化。4.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多年稳定达标东莞市饮用水源地主要为东江干流东莞段、东江北干流、东江南支流及中堂水道,其中东莞市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位于东江南

8、支流和中堂水道河段。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2011年常规监测结果达到类标准或相应的标准限值,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良好,断面达标率100%。20052011年,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类标准,水质良好。5. 江河水质尚存超标现象,但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20052011年东江东莞段水质持续保持在类标准之内;2005年东莞运河水质较差,为劣类,但20062011年水质有所好转,可达到类水质标准;寒溪河水质较差,20092011年水质均为劣类。跨市河流东江北干流水质在20052011年均保持在类标准之内;跨市河流石马河水质较差,石马河口断面20102011年均为类,企坪断面20092011年水质均为劣类。6.

9、海洋水质保持稳定,但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2004-2011年东莞市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含量均有显著下降趋势,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水质均为劣四类,海域中污染因子由2004年的无机氮、COD、重金属转变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等。2.2 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任务艰巨1. 常规污染物稳定达标且逐年下降2011年东莞市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降尘的年平均浓度符合广东省推荐标准。20062011年东莞市区各项常规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2. O3超标情况减

10、缓、PM2.5达标难度大2012年,东莞市臭氧最大小时浓度均值为0.392 mg/m3,最大超标倍数为0.96倍,最大超标率为24.7%,臭氧最大浓度和超标率均较2011年降低。2012年,东莞市PM2.5的年均浓度范围为0.0430.059mg/m3,难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0.035 mg/m3),且达标难度较大。3. VOCs 浓度较低,全市能稳定达标2012年11月对东莞市居住、文教和办公区的10个监测点的VOCs监测结果表明,东莞市大气中VOCs浓度较低,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标准要求。2.3 生态逐年改善但仍

11、需加强1. 绿地面积较2006年增加2011年末,东莞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42.47%,绿化覆盖率为45.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2平方米,全市已建成公园广场1.05万公顷。较之2006年,绿地率上升2.57%,绿化覆盖率上升2.41%,人均公园绿地提高1.5平方米/人。2. 重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2011年底,东莞市共有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87.6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55%。森林公园共1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12个,面积218.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85%。较2005年,新增自然保护区1个、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市级各1个),1个市级森林公园升级为省级

12、,森林公园面积新增61.91平方公里。3. 森林面积及森林覆盖率总体增长2011年底,全市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分别为87.38万亩和36.7%。森林面积由1978年的44.4万亩增长到2011年的87.3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14.7%增长到2011年的36.7%。4. 湿地类型多样,但湿地资源退化问题突出东莞市湿地类型包括3大类(近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11小类,总面积38120.6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5.07%,近年来由于建设用地扩张占用湿地及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力度不足,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河流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5. 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东莞市

13、共有城市、森林、农田、河流滩涂湿地、草原、海洋、裸地7大生态系统类型,2011年面积分别为110308.0、34353.6、48016.0、27283.0、12572.0、9700.0、3768.3公顷。较2005年,农田、森林、河流滩涂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面积各减少8788.6、2304.1、12842.6、500公顷,近年下降趋势已得到控制;城市、裸地、草原生态系统面积各增加11175.7、2768.3、9992.2公顷。东莞市共有维管植物1652种,其中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共9种(金毛狗、桫椤、苏铁蕨、白桂木、樟树、粘木、土沉香、大苞白山茶和巴戟天)。动物资源包括昆虫16目174科986

14、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1种。建设用地侵占和外来物种入侵使野生动、植物资源生长受到影响。水质污染导致鱼类资源减少。2.4 声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良好全市全年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59.8分贝,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均为100%。20062011年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基本保持稳定,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昼间标准。道路交通昼间平均等效声级除2007年有小幅上升外,基本保持稳定。声环境功能区昼夜平均等效声级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下降趋势明显。整体而言,近年来东莞市声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良好。2.5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逐年完善1.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

15、处理率逐年提高2011年,东莞市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78.08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7.7%。近年来,随着3个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成和收运系统的逐步完善,东莞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2. 一般工业固废做到100%处理处置2011年东莞市工业固废产生量为549.5751万吨,综合利用量为427.5152万吨,占78%,处置量为121.7205万吨,占22%。3. 危险废物做到100%处理处置截止到2011年,东莞市共建成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8个,医疗废物处理中心1个。全市100%危险废物做到处理处置。2.6 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011年底,全市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107571.7公顷、108408.6公顷和30020.8公顷,各占土地总面积的43.73%、44.07%和12.2%。2011年全市耕地保有量15488.7公顷,仅为1978年的一半左右。现有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