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完整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18745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碱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酸碱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酸碱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酸碱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酸碱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碱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完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酸碱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一、从事酸碱作业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防护器材,必须有操作规程,有相应的应急预案。二、凡从事酸碱工作的操作(装卸、搬运、采样、吹扫、放空、检修等)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三、防护用具必须定期检查,保持完好并严格执行劳保用品管理标准,否则禁止使用。四、对酸碱作业必须有人监护,监护人员不得在被监护操作完成前离开,发现问题应及时提醒作业人员,发生意外情况,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未经许可不得进入酸碱系统作业。五、进行酸碱作业时,操作和监护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穿着防酸碱服、防滑鞋),并使用防护用具(手套、头盔等)。六、在夜间工作时,有酸、碱设备和容器的地

2、方,应设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夜间照明不足的情况下不得进行酸碱作业。七、对酸、碱设备、容器、管线检修时,由设备所属单位清除内部的残余物料,对其进行清洗、中和,吹扫干净,以免发生人身伤害。八、对酸、碱设备、容器、管道检查时,应指派监护人,防止发生事故。九、存放酸、碱处附近的地沟,必须设有牢固的盖板,并保持完好。十、禁止带压拆卸酸、碱管线法兰和阀门;禁止随地排放酸、碱。十一、硫酸和水调和时,严禁向硫酸液注水,必须先装好水,然后再往水里缓慢加酸调和,以免酸溅出伤人。十二、在酸碱工作场所附近必须设置冲洗设施,酸碱区急救防护设施必须保持完好。十三、输送酸、碱的设备、管线须密封良好,并定期检查其腐蚀情况,严禁

3、超温、超压操作。十四、酸、碱容器上的液位计应及时检查清洗。十五、酸、碱贮罐清罐后的废渣应排到指定地点妥善处置,不得随意排放或露天堆置。十六、发现酸碱泄漏,应立即停止作业,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十七、中心必须建立酸碱作业防护用具及应急设施台帐、酸碱作业防护用具台帐。十八、酸碱泄露的处置程序与措施(一)现场询情责任人员接汇报后,要详细询问泄漏容器的储量、泄漏部位、泄漏量、扩散范围;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采取堵漏措施以及可采取的堵漏方法等。(二)侦察检测掌握泄漏扩散区域;测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并迅速组织营救和疏散。(三)设立警戒根据询情和侦检情况,确定25100m警戒范围,

4、设立警戒标志,布置警戒人员,严控人员出入。(四)转移与之反应的化学物品对事故现场内能与硫酸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能够转移的立即转移,难以转移的应采取隔离保护措施,防止因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六)稀释降毒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减少蒸气浓度。(七)堵漏排险1.储罐、容器、管道壁发生微孔泄漏,可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泄漏孔的方法堵漏。2.储罐、容器发生小量泄漏,不能制止泄漏时,可采取疏导的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或储罐。3.储罐、容器、管道壁撕裂,液体大量外泄,来不及倒罐时,可采用砂土、水泥等筑堤导流,将液体导入围堤再处理。4.管

5、道发生泄漏,若阀门尚未损坏,一般采取关闭阀门,断绝物料源的措施。当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前或阀门损坏,不能采取关阀止漏时,可使用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袋等器具封堵,也可用橡胶垫等包裹、捆扎等。5.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高压注射密封胶的方法进行堵漏。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