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818725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驿路梨花第2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小屋的帮助解决饥饿疲劳,悬念的步步深化,两个误会的穿插和最后彻底解开悬念,抒情结尾的作用。 教学过程 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到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板书:小屋助解饥饿疲劳)。 (l)“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看到:“门是从外面扣着的”,屋内“火塘里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门板上写着“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专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板书:屋主专诚热情准

2、备周到)。 (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表现出并不在屋的屋主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劳和饥饿,帮助了深山行路的人(板书:助解旅途饥疲帮助路人)。 (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屋主,哦”和老余的对话有什么表现力量?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两人猜测起了屋主是干什么的,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

3、应前文设出的悬念;“可能”,语气并不肯定,实又深化了前设的悬念(板书:猜测屋主职业深化悬念)。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板书:老人述说屋主名叫梨花)。 (l)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具有什么表现力量?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和老余在老人进屋后的反应:“主人”回来了、我 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一心以为老人就是主人,“同时抓住”、“抢着说”,表现出急切要向主人道谢的感激心情。老人说“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表明了把他当作主人是个误会。写出这个误会,既构成了曲折生动的情节,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 “我不是主人

4、”,谁是主人呢?再次深化了悬念(板书:误认小屋主人 再深悬念)。 (2)老人述说了自己曾经打扰小屋,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是对面山头上“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这段语言在叙述故事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表现力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段语言具有插叙故事的作用,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板书:说出屋主名字似解悬念)。 (3)小说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写出“我”在梨树中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

5、“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环境是多么美好;“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美好的环境烘托出梨花姑娘,自然界的梨花衬托着梨花姑娘,表现出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情深才会成梦,这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 对她的衷心赞美(板书:梦见梨花姑娘 衷心赞美) 3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板书:梨花之妹说明小屋来历)。 (1)小说怎样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和什么样的出现情景? 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结合着“我”和瑶族老人的误认,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的。“我们正在劳动,突然从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听这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的“我

6、”,马上想到“她一定是梨花”;老人更“立即走到她们面前”,弯腰行礼致谢,感谢她们盖了这间小屋;“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再次发生了一个误会(板书:哈尼姑娘出现再生误会)。写出这个误会的发生和解开,又在行文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小姑娘讲出盖房人是解放军,但解放军为什么在这里盖房子?为什么传说梨花姑娘是小屋主人?为头的小姑娘是否就是梨花?这就在讲出了盖房的是什么人的同时,又生出了新的悬念(板书:讲出盖房之人又生悬念)。 (Z)小说怎样彻底解开了悬念?这样安排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由小

7、姑娘说明原委的语言,彻底解开思念的。这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原来是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林中过夜淋了雨,“为了方便过路人”,次晨砍树割草盖起了小屋;梨花看到很受感动,就经常照料小屋;梨花出嫁以后,她的妹妹继续照料小屋。这就沏底解开了悬念,盖造小屋的解放军,照料小屋的梨花和哈尼小姑娘,都是小屋的主人(板书:姑娘说明原委解开悬念)。 这样几经曲折,最后解开悬念,并由梨花之间引出解放军“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之答,既表现出解放军在学习雷锋,又表现出哈尼小姑娘在解放军的影响下也在学习雷锋;更在文中写出“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梨花之妹在讲述小屋的来历时,又先说明那是“十多年前”发生的

8、事;这就表明了学习雷锋的人甚多,而且经久不衰。 4引导学生分析第五部分(板书: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小说怎样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从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结束全篇的。“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赞美学习雷锋、照料小屋、帮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洁白的梨花,心灵纯真美好(板书:梨花衬托姑娘心灵纯美)。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 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 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板书:引句开拓境界深化主题)。 5引导学生分

9、析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表现 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体会到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不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解放军盖起、梨花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集中在现在的一个夜晚和早晨,在顺叙“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所见所闻当中,运用两段插叙文字表明过去的盖起和照料小屋。通篇扣住小屋主人是什么人这个故事核心,先设悬念,穿插两个误会,三次深化悬念,最后才彻底解开悬念。从而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突出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板书:故事情节波澜起 伏结构形式回环递进突出主题)。 6引导学生

10、分析本篇间接描写人物的效果。 本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7引导学生体会本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联系作品来体会,本篇标题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标题为“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

11、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8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缓急轻重得当,读出感情色彩。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山峦层叠日暮作好铺垫 山陡人稀天晚担心露宿 意外看到梨花产生希望 小屋无灯无人设出悬念 小屋助解饥饿疲劳 屋主专诚热情准备周到 助解旅途饥疲帮助路人 猜测屋主职业深化悬念 老人述说屋主名叫梨花 误认小屋主人再深悬念 说出屋主名字似解悬念 梦见梨花姑娘衷心赞美 梨花之妹说明小屋来历 哈尼姑娘出现再生误会 讲出盖房之人又生悬念 姑娘说明原委解开悬念 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梨花衬托姑娘心灵纯美 引句开拓境界深化主题 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结构形式回环递进 突出主题 教后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