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0818723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教学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2、最后一课的情形

2、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

3、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二、生字、词捂(w) 戒(ji) 凳(dng) 郝(ho) 叟(su) 膝(x) 诧(ch) 惩(chng) 赚(zhun) 钥(yo) 匙(shi) 藤(tng) 祈(q) 祷(do) 哽(gng) 挟(xi) 懊(o) 皱(zhu)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惨白:(面容

4、)苍白。三、课文分析1请学生粗读课文。问: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文章用我-小弗郎土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第一部分(1-6)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7-10)上课之前。第三部分(11-23)上课经过。第四部分(24-29)宣布放学。2讲读课文第l一6节,请学生朗读,要求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见所闻。问1:我为什么想别上学了?小弗郎士是怎么想的?-连也怕想小弗郎士这天迟到,怕老师骂,特别是怕检查功课,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学。野外的景色是那么吸引人。问2:沿途有哪些景象吸引了他? -天气是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

5、唱歌;普鲁土兵正在操练。对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我是如何看的?作用? -认为比学习有趣。幼稚、无知、是非不清,为下文做了铺垫。问3: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逃去。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不停步。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问4: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看到的情景(操练、布告牌)对全文内容起什么作用? -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表现出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为他后来的心理变化作了辅垫。 那么,布告牌前为什么围了那么多人?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 3讲读课文第7-10节,请学生朗读课文。问1: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 -平常喧闹的教室,现在一切偏安安静静;平时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的老师,今天却温和;老师穿上了只有遇到重大事情才穿的漂亮礼服,教室后排还坐着好些镇上的人。问2:这不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强调今天不同于往日,引起读者的疑问;同时也告诉读者,人们对最后一课是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四、布置作业:本课生字、词,预习课后练习一、二。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