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表格式教学设计教(学)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187229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表格式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表格式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表格式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表格式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表格式教学设计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表格式教学设计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表格式教学设计教(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课 题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理解并积累“恍惚、抽噎”等词语。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以小见大的写法。3.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地复述课文,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4.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理解文中表达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以小见大的写法。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纸,课堂练习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导入:体验型设计意图用提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同学们,你们有过紧张害怕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

2、谈一谈令你紧张害怕的往事。一、自读导航1.走近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2.初读课文,弄清字词读音,把握字形。耸立(sng)哭泣(q)怦怦(pn)凌乱(ln)恍惚(h)酷热(k)晕眩(xun)呻吟(shn)小心翼翼(y)3.解释词语。(1)灼:烧、烫。(2)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3)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4)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5)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6)酷热:(天气)极热。【内容1,介绍作者,出示课件,生快速默读,了解大致概况;内容2、3,教

3、师出示课件,留出空格,生独立完成,自测预习情况,矫正巩固。】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完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复述点拨】1.默读要求(时间、内容)2.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可小组交流,也可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脱险”的过程这个重点。(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3)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里)(4)(概述):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我”,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经历和收获。3

4、.理清文章结构。(2)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3)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4)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三、合作精读,感悟哲理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他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2)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学生朗读课文后,小组内讨论交流,班内展示。】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回答。师小结: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

5、只要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四、质疑交流【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师生间可互相质疑,讨论交流。】质疑问题预设:(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怎么办?(2)假如你是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3)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第二课时一、前情回顾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关于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赏析本文的细节描写。【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教师点拨,掌握情况。】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2.“我们”爬悬崖的原因是什么?3.“我”与其他五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

6、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二、细节探究,理解我心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探究本文的心理描写的语句和段落,为学生理解“我”的思想感情或心理变化做铺垫。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1.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2.齐读第二部分,画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3.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4.文中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5.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三、合作探究,创意阅读【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7、】1.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去,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四、探究写法,以小见大设计意图探究以小见大的写法,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借鉴使用。试分析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组内分工,找寻相关的证据,然后组长组织论述。】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分解困难 赢得胜利起因:游戏玩厌,去爬悬崖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

8、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