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8717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切削过程及控制讲义(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切削变形实验设备与录像装置,教案九,没有副刃参加切削,且s = 0。,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九,一、切屑成形过程及切削变形区的划分,切屑根部金相照片,金属切削变形过程(视频),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九,金属切削过程中的滑移线和流线示意图,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九,第变形区:金属切削过程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于此区。,切削部位三个变形区,第变形区:造成已加工面加工硬化和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三个变形区分析,第变形区:此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前刀面磨损和产生积屑瘤的主要原因。,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九,第3章 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3.1 切

2、削过程和切屑,3.2 切削力,3.3 切削热、切削温度和切削液,3.4 刀具的磨损和刀具耐用度,3.6 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教学目的:掌握切削的三个变形区;了解切屑的基本类型;掌握切削力的组成及计算方法;掌握切削热的产生以及对刀具寿命的影响。,教学重点:1金属切削过程中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及应用;2刀具耐用度和刀具总寿命;3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和方法;,教案九,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九,晶粒滑移示意图,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九,二、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变形系数h, 厚度变形系数, 长度变形系数,变形系数Ah的计算,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九,影响切削变形的

3、因素,1、切削厚度,2、刀具角度,3、切削速度,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十,三、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1、形成前提: (1)工件材料的塑性;(2)切削速度;,(1)产生新鲜表面 (2)温度和压力下,产生 滞留层 (3)滞留层脱离 (4)新的滞留层产生 (5)积屑瘤不断的生成、 脱落,2、积屑瘤生成过程,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十,3、积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十,增大前角,减小切削变形 和切削力 降低加工精度 增大已加工表面粗糙度 影响刀具寿命,4、控制积屑瘤的措施,(1)正确选择切削速度 (2)使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 (3)增大刀具前

4、角,(4)适当提高工件材料硬度。,教案十,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切削塑性材料 带状切屑 挤裂切屑 单元切屑 切削平稳,力波动小 滑移量较大,局部 切削不平稳,力波动大 加工面光洁,断屑难 剪应力达断裂强度 加工表面粗糙 少见,切削脆性材料 产生崩碎切屑,切削过程不平稳,表面粗糙度大, 应0vhD,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四、切屑的类型及控制,1、切屑的类型,带状切屑,挤裂切屑,单元切屑,崩碎切屑,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切屑形态照片,切屑类型(视频),教案十,控制切屑的意义 断屑机理及措施,切屑经第、第变形区的剧烈变形后,硬度增加,塑性下降,脆性增加。在切屑排出过程中,当碰到障碍

5、时,如某一部位的应变超过了切屑材料的断裂应变值,切屑就会折断。,工件材料脆性越大、切屑厚度越大、切屑卷曲半径越小,切屑就越容易折断。,2、切屑的控制,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十,采用断屑槽,对流动中的切屑施加一定的约束力,使切屑应变增大,切屑卷曲半径减小。,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十,断屑槽在前刀面的位置有三种型式: (a)平行式;(b)外斜式;(c)内斜式。 其中外斜式最常用,平行式次之。内斜式主要用于 背吃刀量ap较小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十,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十,3.1 切削过程与切屑类型,教案十,一、切削力的来源、切削合力及

6、分解、切削功率, 切削层金属、切屑和工件表面金属的弹、塑性变形所产生的抗力 切屑、工件与刀具间摩擦阻力,1、切削力的来源,3.2 切削力,教案十,2、切削合力及分解,1)主切削力Fz 2)切深抗力Fy 3)进给力Fx,3.2 切削力,教案十,3.2 切削力,教案十,3、切削功率,Fzvc10-3(KW)主运动消耗的功率 ,占总 切 削功率的95%左右。,10-3(KW) 进给运动消耗的功率,占,总消耗功率的5%左右。,总消耗功率:Pm=(Fzvc+,)10-3,切深抗力方向没有位移,因此不消耗功率。,3.2 切削力,教案十,机床电机功率:,式中 机床传动效率,通常= 0.750.85,二、切削

7、力的计算及经验公式,1、计算切削力的指数公式,CFz、CFy、CFx与被加工金属材料和切削条件有关的系数; xFz、xFy、xFx背吃刀量ap的影响指数; yFz、yFy、yFx进给量f的影响指数; nFz、nFy、nFx切削速度v的影响指数;,KFz、KFy、KFx计算条件与实验条件不同时的总修正系数。,3.2 切削力,教案十,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大,进给量的影响次之,切削速度的影响最小。,2、用单位切削力计算主切削力,p=,=,=,(N/mm2),Fz=papfKfpKvFzKFz Fy=papfKfpKvFz(Fy/Fz)KFy Fx=papfKfpKvFz(Fx/Fz)KFx,Kf

8、p进给量对单位切削力的修正系数; KvFz切削速度改变时对主切削力的修正系数; Fy/Fz、Fx/Fz主偏角不同时,Fy、Fx与Fz的比值; KFz、KFy、KFx刀具几何参数不同时对切削力的修正系数。,3.2 切削力,教案十,三、影响切削力的因素,1、切削用量,标准切削试验: 刀具材料YT15,工件材料45,b = 650 Mpa,车刀几何参数为go =10、kr = 45、 ls =0。,1)背吃刀量ap 和进给量f对切削力的影响;,3.2 切削力,教案十,2)切削速度Vc对切削力的影响;,3.2 切削力,教案十,2、刀具几何角度影响,3.2 切削力,教案十,3.2 切削力,教案十,3、工

9、件材料,4、切削液 有润滑作用,使切削力降低 ; 5、刀具磨损 使切削力增大,对吃刀抗力Fp的影响最为显著 ;,3.2 切削力,教案十,一、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导,3.3 切削热、切削温度、切削液,1、切削热来源:,切削层金属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所消耗的能量;,切屑与前刀面、工件与后刀面间产生的摩擦热。,切削热由切屑、工件、刀具及周围的介质(空气,切削液)向外传导。影响散热的主要因素是:,(1)工件材料的导热系数,2、切削热传导,(2)刀具材料的导热系数,(3)周围介质,二、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1、 切削用量的影响,切削速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最大,进给量的影响次之,切削深度的影响最小。,2、刀具几

10、何参数的影响,3、工件材料的影响,工件材料机械性能切削温度 工件材料导热性 切削温度,4、刀具磨损的影响,5、切削液的影响,三、切削液,(1)作用机理 冷却作用 润滑作用 清洗作用 防锈作用,(2)类型 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切削液, 正常磨损, 非正常磨损,一、刀具磨损形态及其原因,1、刀具磨损形态,脆性破损,塑性破损,3.4 刀具的磨损和刀具耐用度,3.4 刀具的磨损和刀具耐用度,44,后刀面磨损,3.4 刀具的磨损和刀具耐用度,2、刀具磨损原因,刀具磨损是机械的、热的和化学的三种作用的综合结果,1)磨料磨损 2)黏结磨损 3)相变磨损 4)扩散磨损 5)化学磨损,低速切削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中

11、等偏低的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金属,切削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更高温度下产生的一种化学性质的磨损,切削金属材料时,3.4 刀具的磨损和刀具耐用度,二、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1、刀具磨损过程,3.4 刀具的磨损和刀具耐用度,2、磨钝标准,3.4 刀具的磨损和刀具耐用度,三、刀具耐用度及其经验公式,1、刀具寿命(耐用度)概念, 刀具从切削开始至磨磨损量达到钝标准的切削时间, 用T 表示。 刀具总寿命 一把新刀从投入切削开始至报废为止的总切削时间,其间包括多次重磨。,3.4 刀具的磨损和刀具耐用度,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v 的显著,f 次之,ap 影响最小 。,2、刀具寿命(耐用度)经验公式,3.4 刀

12、具的磨损和刀具耐用度,3.6 切削用量的选择,一、切削用量对切削加工的影响,1、对加工质量的影响,(1)ap、f增大,降低加工精度和增大表面粗糙度,(2)vc的影响,2、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床的切削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切除的材料体积Q(mm3/min)表示:,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效率影响的权重是完全相同的。,3、对刀具寿命的影响,v 的影响最显著;f 次之;ap 影响最小 。,3.6 切削用量的选择,二、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1)粗加工阶段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2)精加工阶段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首先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ap,其次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f,最后按照刀具耐用度的限制确定合理的切削速

13、度vc。,选用较高的切削速度vc 、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ap和较小的进给量f。,合理的切削用量,就是指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能获得较高生产效率和较低生产成本的切削用量。,3.6 切削用量的选择,三、切削用量三要素的选用,1背吃刀量ap 的选用根据加工余量确定,2进给量f的选用,粗加工时,在保留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余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一次切除全部余量,余量过大时可分 2 次走刀或多次走刀,两次走刀时,第一次走刀的切削深度取单边余量的 2/33/4 。 半精加工时,通常取ap=0.52mm,精加工时,通常取ap=0.10.4mm, 粗加工时根据工艺系统强度和刚度条件确定(计算或查表) 精加工和半精加工

14、时根据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的要求确定(计算或查表),3.6 切削用量的选择,表3-7 硬质合金车刀粗车外圆及端面的进给量,表3-8按表面粗糙度选择进给量的参考值,3. 切削速度 vc的选用,(1)用公式计算切削速度,(2)用查表法确定切削速度,(3)确定切削速度时,应考虑的因素 精加工时,应尽量避开产生积屑瘤的速度区; 断续切削时,应适当降低切削速度。 在易产生振动的情况下,机床主轴转速应选择能进行稳定切削的转速区进行。 加工大件、细长件、薄皮件及带铸、锻外皮的工件时,应选较低的切削速度。,3.6 切削用量的选择,例:3-1 工件在CA6140型车床上车外圆,如图,毛坯:直径为d=50mm,材料为45钢,b=0.637GPa; 加工要求:车外圆至44 ,表面粗糙度为Ra 3.2m; 刀具:焊接式硬质合金外圆车刀,刀片材料为YT15,刀杆截面尺寸为16mm 25mm; 车刀切削部分几何参数:,试求该车削工序的切削用量。,3.6 切削用量的选择,四、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1提高刀具耐用度,以提高切削速度 新的刀具材料的开发和使用; 2进行刀具改革,加大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3改进机床,使其具有足够的刚性,3.6 切削用量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