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统计学 ch1绪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8710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统计学 ch1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学统计学 ch1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学统计学 ch1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学统计学 ch1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学统计学 ch1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统计学 ch1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统计学 ch1绪论(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指定教材: 统计学 高和鸿 郭茜主编 经济管理大学出版社,统计学,第一节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统计学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 统计萌芽于计数活动; 奴隶制国家产生:使统计日显重要; 封建社会时期: 统计已具规模; 资本主义的兴起:统计扩展到社会经济各方面。,统计学作为一门系统性科学,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二、发展(三个时期),(一)统计学的萌芽期(17世纪中18世纪中),1、德国的记述学派(国势学派 康令 (16061681) 阿亨瓦尔(17191772; 1749年首创统计学一词),他们在大学中开设“ 国势学”采用记述性材料,讲述国家“ 显著事项”,籍以说明管理国家的

2、方法。特点是偏重于事物质的解释而忽视量的分析。,2、政治算术学派 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配第、约翰格朗特等。 威廉配第的代表著政治算术对当时的英、荷、法等国的“ 国富和力量”进行了数量的计算和比较;William Patty,16231687年) 。威廉佩第在政治算术一书中,写到:本书“不用比较级、最高级进行思辨或议论,而是用数字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借以考察在自然中有可见的根据的原因。” 政治算术学派主张用大量观察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主张,为统计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格朗特写出了第一本关于人口统计的著作。 他们开创了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先河。,(二)统计学的近代

3、期(18世纪末19世纪末),1、数理统计学派 代表人物:法国的拉普拉斯,比利时的凯特勒。 拉普拉斯把古典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发展了概率论,推广了概率论在统计中的应用。,凯特勒把德国的国势学派、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和意大利、法国的古典概率论加以融合改造为近代意义的统计学。他是数理统计学派的奠定人,有“ 统计学之父”之称。认为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2、社会统计学派 代表人物:德国的克尼斯、恩格尔、梅尔等。,1850年,德国的统计学家克尼斯(K.G.A.knies)发表了题为独立科学的统计学的论文,提出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一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对比分析的科学,他主张以“国家论”作

4、为国势学的科学命名,而以“统计学”作为“政治算术”的科学命名。 在德国、日本和前苏联,社会统计学派都曾有相当大的影响。 各国学者在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的设定与计算、指数的编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统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经济社会的数量分析和预测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恩格尔系数”,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使用。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三)统计学的现代期(20世纪初至今),统计学的主流从描述统计学转向推断统计学。20世纪30年代R费希尔的推断统计理论标志着现代数理统计学的确立。,20世纪60年代以后统计学发展有三个明显的趋势:,1

5、统计学依赖和吸收数学更多; 2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边缘学科不断形成; 3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应用范围更广,作用更大。,第二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一、统计(Statistics)的涵义,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日常生活中,“统计”的3种含义,统计工作(又称统计实践)是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字资料工作的总称。 统计数据是统计实践活动的成果。 如:经济增长速度、价格指数等。 对统计数据要求: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

6、。,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统 计 学,工作与工作成果关系,实践与理论关系,统计包含三种涵义,两重关系,二、社会经济统计的主要特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性;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多少,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社会经济统计是在与一定质的联系中,反映这些数量方面的现状和它们的发展变化过程。 (2)总体性;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 (3)社会性。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它们都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都和人们的利益有关。社会经济

7、统计的认识主体也有社会性。 (4)具体性;指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它研究具体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因此,它总是同现象的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1.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数据的搜集、整理、归纳、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研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从中做出正确推断的认识方法论科学。 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关于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这些数量方面包括: ()现象的规模水平; ()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具体来说,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

8、、速度、结构,比例、差别程度、普遍程度等等。,第三节 统计学体系的相关问题 一、统计学的分类 1.按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程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前提,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发展。,描述统计 (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内容 搜集数据 整理数据 展示数据 描述性分析 目的 描述数据特征 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推断统计 (inferential statistics),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内容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目的 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2.按统计方法的类型,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

9、学,历经300多年的发展,统计学目前已经成为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科性的科学。 “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从横向看,各种统计学都具有上述共同点,因而能够形成一个学科“家族”。从纵向看,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各种实质性科学,同它们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专门领域的统计学。 由此可见,现代统计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抽象的数量为研究对象,研究一般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统计学。另一类是以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统计学。,三、统计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 2、统计分组法 3、综合指标法 4、时间

10、数列分析法 5、指数分析法 6、相关分析法 7、抽样推断法,第四节 统计制度 统计工作过程,一、统计制度 1.统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统计调查制度 3.统计法制 : 198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二、1.统计工作过程的阶段 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2.统计认识过程的基本特点 (1)是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过程,是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相结合的过程。 (2)是从个体到总体的过程,是个体认识和总体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总体:又称全及总体、母体,是所研究的具有某些相同性质的全部单位或事件的整体。 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 2.总体单位:组成总体

11、的各个单位(或元素),是各项统计数据的原始承担者。根据总体所包含的单位是否有限, 分为:有限总体:含有限个单位。 无限总体:含无限多个单位。 3.样本:又称子样,来自总体,是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选出来的部分,由抽选的单位构成。,第五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二、标志和指标 1.标志,标志,统计标志简称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品质标志:用文字表示属性,分类,数量标志:用数字表示特征,不变标志:各单位具体表现 相同,可变标志:各单位具体表现 不同,2.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概念:综合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构成:指标名称指标数值,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指标

12、体系: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指标构成的整体。,分类:,按时间分:静态指标;动态指标,按形式分:绝对指标;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统计指标,按内容分: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按范围分:总体指标;样本指标,按计量形式分:实物指标;价值指标,标志与指标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一些数量标志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 。(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2)标志的具体表现,有的用数值有的用文字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的计量尺度,统计测定(measurement),即对总体数量特征的量度,包括登记、分类、标示、计算等。

13、人们将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测定、定序测定、定距测定、定比测定。,四个测定层次的比较,1,2,3,4,量化等级,功能包容,1,2,3,4,测定层次,特征,运算功能,举例,1、定类测定 2、定序测定 3、定距测定 4、定比测定,分类 分类;排序 分类;排序; 有基本测量单位 分类;排序; 有基本测量单位; 有绝对零点,计数 计数;排序 计数;排序; 加减 计数;排序; 加减 乘除,产业分类 企业等级 产品质量 差异 商品销售 额,三、变量和变异,变量,基本含义是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值:即变量的具体数值,可与标志值通用或混用。,变异:是标志值和指标的具体表现不同。,离散型变量的变量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表现为整数值),相邻两数之间不能进一步分割,离散型变量通常只能用计数的方法取得; 连续型变量的变量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数之间可作无限分割,不能一一加以列举,连续型变量一般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