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饲料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818688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9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油饲料学科的现状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粮油饲料学科的现状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粮油饲料学科的现状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粮油饲料学科的现状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粮油饲料学科的现状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油饲料学科的现状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油饲料学科的现状与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0 中国粮油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粮油饲料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饲料”一词是指在合理饲喂条件下能对家畜、家禽、水产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调控生理机制、改善动物 产品品质,且不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粮油饲料学科是指研究主要以粮食、油料作物及其加工产品和 副产物为原料加工各种饲料,到动物营养所涉及到的整套科学知识。粮油饲料学科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的粮 食及食品安全,国民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饲料行业概述 1 1 饲料行业发展历程 动物训化与养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商品饲料与饲料加工的概念和饲料配制仅有1 0 0 余年的历史。 1 9 世纪7 0 年代世界上出现了第一

2、座饲料加工厂;1 9 世纪9 0 年代创立饲养标准;2 0 世纪2 0 年代蛋白质与钙 磷等矿物饲料作用被揭示;2 0 世纪初到3 0 4 0 年代多种维生素相继被发现和认识;2 0 世纪4 0 。5 0 年代开始 对微量元素和抗生素作用的认知和运用;到2 0 世纪5 0 8 0 年代各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运用并进一步完 善各种饲料标准;2 0 世纪2 0 8 0 年代饲料加工新型加工方法和设备不断问世,如清理、粉碎、配料、混合、制 粒、调质熟化、膨化等工艺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2 0 世纪9 0 年代安全饲料的提出及饲料熟化作用的认 识和深入,使饲料利用率及饲养的水平不断地提高。饲料产品从

3、粉料扩转到颗粒,从硬粒扩转到膨化,从生 料转向熟料,从品种较单一走向多样化。 我国现代饲料工业,起步于上世纪7 0 年代末期,发展极为迅猛,三十余年完成了国外百年的发展历程。 饲料品种及饲料添加剂品种从较单一走向多样化,使养殖从散养走向规模养殖与散养相结合的模式,从小 规模走向集约化生产;养殖品种从单一畜禽发展到水产及特种等各种动物;饲料加工厂从小型简易式走向 大型现代化;饲料加工设备从仿造走向自主创新,从进口走向出口。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饲料机械生产大 国,饲料生产已成为世界饲料第二生产大国,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 1 2 产业特征 1 ) 饲料业本身属于食品业,饲料安全问题突出

4、。饲料本身的安全是生产绿色肉食品的基础,饲料安全不 仅关系到被饲的动物的安全和生产效率,更直接影响到人的安全和健康; 2 ) 饲料业受种植业与养殖业发展的制约。饲料业的发展除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等基础性条件之外,还需 要物流、营销等作为产业发展的外部支持条件; 3 ) 人口的增长仍是( 而不是动物产品人均消费量的增加,但鸡肉除外) 推动饲料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即使在国内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肉品出口量增加仍有助于保持饲料的产量水平; 4 ) 饲料产品是微利产品,企业的发展要靠规模求效益。行业产品具有同质性,价格竞争和品牌竞争是市 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5 ) 行业技术和资金壁垒较低,生产要素易于获得,

5、进出市场比较容易。 1 3 饲料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 中国饲料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联系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综合性工业门类。 1 ) 发展饲料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饲料业,不仅能够带动饲 料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且还可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与增值,推进第二、 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通过发展饲料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 业。 2 ) 发展饲料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按照比较效益和市场需求种植饲料作物,可提高种植效益; 通过饲料原料的加工转化,可促进饲料资源的增值;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

6、,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3 ) 发展饲料业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大力发展饲料业,延长产业链条,发挥农副产品加工的后 中国粮油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5 l 续效益;推动养殖业结构升级换代,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4 ) 发展饲料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发展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业,是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的物质基础,是提供卫生安全和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食品的基本保障。 2我国饲料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2 1 我国饲料的产品与产量 2 0 0 7 年工业饲料( 配合、浓缩,预混) 产量达到1 2 3 亿t ,同比增长1 1 5 。连续3 年突破亿吨大关,占

7、世 界总产量五分之一,连续1 7 年稳居世界第二。美国是1 5 亿t 。配合饲料产量为93 1 9 万t ,同比增1 4 8 , 呈快速增长态势;浓缩饲料产量为2 4 9 1 万t ,同比增1 4 ,增幅减弱;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5 2 1 万t ,同比 增长7 2 。 2 0 0 7 年全国饲料企业总数为1 5 3 7 6 家,比2 0 0 6 年减少1 2 5 家,同比下降0 8 。2 0 c r 7 年我国饲料产品结 构略有变化。与2 0 0 6 年相比,配合饲料产量比重提高了3 个百分点,浓缩饲料比重下降3 个百分点,预混合 饲料保持稳定。猪饲料40 0 1 万t ,一0 4 ,增幅明

8、显下降;蛋禽饲料25 1 8 万t ,1 4 3 ,大幅增加;肉禽饲料 36 6 1 万t ,2 6 4 ,大幅增加;水产饲料13 2 6 万t ,6 8 ,稳步发展;反刍饲料5 6 8 万t ,2 2 7 ,基数低,快速发 展;其他饲料产量2 5 6 万t ,6 4 ,平稳发展。猪饲料受存栏量大幅下降影响;生猪产品高价位带动了禽类养 殖快速发展,特别是肉禽养殖业的发展。猪料比重由上年3 6 下降3 2 ,为6 年来最低。禽饲料比重由上 年4 6 提高到5 0 ,提高4 个百分点。我国饲料工业产值产量走势见图l 。 匿莨i,巨i巳匿日1 I 1 l1 i o 总产值( 亿元) 总产量( 万吨)

9、 图1 我国饲料工业产值产量走势图 2 2 饲料资源开发 我国是世界第一畜牧、水产养殖大国,2 0 0 6 年肉类总产量达80 5 2 4 万t ,禽蛋产量达29 4 5 6 万t ,奶类 产量33 0 2 5 万t ,水产品产量达52 9 0 4 万t ( 6 8 为养殖水产品) 。2 0 0 6 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超过1 4 万亿 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 4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 饲料占养殖业总成本的7 0 左右,按集约化养殖业饲料转化效率( 公认估算值) 分别为5 :1 ( 肉) ,3 :l ( 蛋) 、1 :3 ( 奶) 和2 :l ( 养殖水产品) 计算,全国年消耗精饲料为

10、5 7 4 亿t ,理论上相当于我国的粮食油脂类资 源基本上用于养殖业。由于我国草食动物养殖业及传统养殖业仍利用牧草、秸秆、青绿饲料、木本植物、轻工 食品工业加工废弃物及糟渣等饲养动物,因此实际消耗精饲料较理论计算少。2 0 0 5 年全国各类畜、禽规模 化小区已达4 万多个,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化饲养水平分别达到3 7 2 、7 5 2 、6 6 2 、 5 4 4 、3 4 7 、4 1 4 。据此比例( 水产按5 0 估计) 计算,我国仅集约化、规模化养殖2 0 0 6 年精饲料消耗 为2 7 8 亿t ,但这仍只有我国目前理论消耗精饲料的一半,因此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对

11、饲料粮食消耗影响很 大。中国农科院最新估计,我国原粮的3 6 被用于饲料,达年1 8 亿t 之多。其余粮食资源的加工副产品及 下脚料达1 5 亿t 也用于养殖业,加上油料作物等加工副产品,我国每年有3 亿多t 的粮食及粮食加工副产 5 2中国粮油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品等精饲料用于畜牧及水产养殖业,这也接近上述理论计算数据。虽然2 0 0 6 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1 1 亿t ,产值达2 9 0 8 亿元人民币,但这仍只占到全国精饲料总消耗的三分之一。 2 3 饲料加工装备生产 我国饲料设备制造企业,从2 0 世纪7 0 年代未8 0 年代初开始创建,生产规模和制造质量不断提升,到 2

12、 0 0 0 年后,饲料设备总体技术水平及生产规模与先进国家已十分接近,生产规模已大于国外主要的饲料设 备制造公司。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饲料加工装备生产国。2 0 0 4 年全国饲料机械工业设备生产情况 见表1 和表2 。 表l2 0 0 4 年我国饲料加工成套机组生产情况单位:套 2 4 饲料添加剂 我国饲料添加剂工业从8 0 年代初期开始起步,目前年产量为2 5 万t 以上,年产值5 0 亿元,已能生产包 括维生素、氨基酸、矿物元素以及其它非营养性添加剂在内的1 8 大类约百种产品。批准使用的品种为8 0 余 个,其国内生产并已制订标准的仅4 0 多个,其余是批准进口的国外产品。 1

13、0 年前我国绝大多数饲料添加剂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然而随着国家科技攻关的深入,目前所有维 生素产品都已国产化,有些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大量出口。我国饲用赖氨酸生产已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饲用植酸酶等环保饲料添加剂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开发研制的多种新型饲料添加剂 的推广与应用,大大改善了饲料转化效率。 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油饲料学科存在的不足 3 1 饲料资源开发 3 1 1 国外饲料资源开发现状 发达国家大多有丰富的饲料谷物和油料资源,或者拥有丰富的牧草,机械化和产业化程度均很高,而对 秸秆等粗饲料的开发利用主要是青贮。发达国家也十分重视各类饼粕、糟渣等副产品资源的深度开发和

14、综 合利用,研究起点高、技术领先。如美国油脂加工厂中油脂的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1 3 ,而综合利用的产 值可达总产值的2 3 ,由饼粕生产的浓缩蛋白( 含蛋白质7 0 ) 、分离蛋白( 含蛋白质9 0 以上) 以及水解蛋白 等各类蛋白质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均有突破。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饲料工业技术进步 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新型饲料原料和资源的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制、检测技术的开发等各个 领域,高新技术都得到了充分应用。 3 1 2 我国饲料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 我国饲料谷物资源短缺,能量饲料供应不足;蛋白质饲料原料严重匮乏,蛋白质饲料自给率低下。 1 ) 潜在饲料资源数量严

15、重不清,技术开发落后。主要是:自“七五”以来,我国一直未进行过全国性的统 一饲料资源调查,现有饲料资源数据五花八门,由于来源不同往往口径不一;由于近年来饲料原料及加工工 艺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采用发酵生物技术、干燥新技术开发新型饲料原料如玉米加工副产品、生物发酵 饲料原料等,但这些原料的加工工艺不一,能源成本及营养价值也变化很大。 2 ) 豆粕品质不高。虽然豆粕为优质蛋白饲料资源,但我国的传统大豆制油工艺、尤其是小规模大豆油厂 及压榨油厂,不重视大豆饼粕质量,几乎不脱皮制油( 美国几乎9 9 脱皮制油) ,造成豆饼( 粕) 生熟不一,赖 氨酸利用率变化大( 7 0 9 5 ) ,蛋白质含量不

16、到4 4 。通过国家“八五”及“九五”科技攻关,采用振动流 化床烘干工艺进行大豆不同温度、水分、时间烘干试验,优化出较佳的大豆快速烘干、爆腰、脱皮参数,建立 中国粮油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5 3 大豆脱皮制油中试线,现已应用到日处理20 0 0t 以上的大豆制油工艺中。新工艺生产的脱皮豆粕粗蛋白质 含量可达到4 9 以上,赖氨酸含量达2 9 6 以上、比普通豆粕高1 8 。2 5 。同时在大豆制油脱溶工段,对 浸出湿粕脱溶实行溶剂气体气流脱溶,保证杀灭尿素酶活性的同时,仍能保持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有效 率。 3 ) 低质饼粕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我国年产棉籽饼粕达6 0 0 万t 以上,籽饼粕达7 0 0 万t ,资源量为全球第 一。由于我国经过近一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千万家传统制油工艺中,只莺视出油率,忽视了饼粕蛋白质量,造 成棉、菜籽粕粗纤维含量高达1 4 以上;蛋白质含量低,2 0 。4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