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会展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8293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对会展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互联网+对会展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互联网+对会展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互联网+对会展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互联网+对会展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对会展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对会展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对会展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会展供应商等会展服务企业的业务及资源整合通过互联网打破产业界限,形成全产业链模式。首先,展会数量庞大但良莠不齐,参展企业没有参照标准、无法做出理性选择;其次,包括价格在内的展会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无法获取准确信息、整合资源,成本自然增加了;再者,参展过程涉及供应链过多,服务碎片化。刘振(化名)在杭州经营着一家3D打印公司,最近他正在筹备参加行业展会:“听说展会是个营销的好渠道,可以增加企业知名度、开辟新市场,”可到了选择具体展会的当口,他却犯了难:市面上关于3D打印的展会大大小小竟有近百场,看上去初具规模的也不少,另外展台的设计、物料的制作、现场的搭建都需要企业

2、亲力亲为。对于刘振的体验,展酷网创始人兼CEO赵洋提到:国内会展业存在三个痛点,”互联网+会展,扼住行业痛点,通过互联网让会展更简单,而实现途径就是创新打造会展业的全产业链模式。展酷网目前已经达成了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上万场次的展会入驻,并严格把关商家质量,核实身份、评估能力,通过“一键比展”功能帮助参展商直达全球展会。并顺势推出展装预订服务,通过积累的大量供应商数据与用户需求进行匹配,并提供多种优选方案供参展商选择。举个例子,外地的公司如果在上海参展,该网站数据库会优先匹配上海本地的展装公司,降低异地沟通和费用成本。此外,供应链过长、服务碎片化?展酷网正在打造自己的展会行业“互联网+”开放生

3、态圈,把展馆、主办方、参展商、买家和展会服务商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各环节参与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会展对客服务内容和体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会展营销的策略及方式。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展会本身就是平台,所有的展会实际上都是“行业+展览”,而“互联网+”的的实质是“行业+互联网”,展会平台和互联网平台是并行的。“会展互联网+”如果是线上线下两个并行平台相加,其模式必然是虚拟展会,完全不同于以行业为依托的“互联网+”。回到上面提到的关于“会展互联网+”目的的问题。如果“会展互联网+”是指O2O电子商务的路子,那么“会展互联网+”对于会展公司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业务,也就意味着会展公司将不再是会展公

4、司,而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其实质是回到了“互联网+行业”,也就谈不上“会展互联网+”最后,还有一个“会展互联网+”的模式想必大家都有所关注,就是搭建一个针对会展行业的网络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预订展位,实现展位搭建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定制,还可以完成如展品运输等参展相关工作的网上预订,从而实现参展的便利化,最终达到降低参展成本的目的。这种模式是不是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会展互联网+”?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展览主办机构根植于行业的客户资源将很难被派上用场,它显然也不是我们诸多主办机构感兴趣的“会展互联网+”。说到这里,我们只能回到根本问题上来:既然如此,“会展互联网+”到底是什么?许多人仅仅是朦胧地感

5、觉到,传统的线下会展需要注入互联网线上的元素,而“会展互联网+”到底是指什么,恐怕很多人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个与商业模式相关的大问题,也许并没有公认的结论和答案。笔者倾向于认为,“会展互联网+”应该首先根植于主办机构的行业资源,也许可以是线上平台,也许可以是行业和客户资源的大数据应用,关键是把展览资源用在展览以外的业务上,才可能称之为“会展互联网+”。至于这种业务是为现有参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全面营销解决方案,还是开拓全新的业务板块,也许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会展互联网+”是什么、到底怎么开展,这才应该是“会展互联网+”沙龙和会议之类的业务研讨活动的内容焦点,如

6、果能从今后的研讨活动中引发出有价值的观点,那正是笔者这篇拙作想要引出的“玉”了。会展是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聚合,由于会展具有举办期间资源多、时间短、参与者结构复杂等特点,传统数据处理方式无法深入开发。随着互联网大潮的来临,基于“互联网+会展”诞生的网络会展正极大地助力会展行业经济提速。2015年,中国会展业信息化水平得到长足推进。会展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数量均显著增长,公众号、APP等新技术手段得到普遍应用。互联网重构了商业价值、变革了服务边界、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预计未来中国会展业将加快运营机制的互联网流程再造,运用大数据发展平台化管理与运营,从而开创会展业发展新局面,

7、实现会展产业的升级线上+线下“O2O模式”。网络会展的发展近年来,扎根于网络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纷纷开始涉水线下会展,借助“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模式帮助传统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其中以线上“虚拟展会”加线下“面对面交易会”的虚实互补组合方式,成为电子商务巨头们觊觎的一大热点。在国内,包括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慧聪网、环球资源、焦点科技在内的五家B2B电子商务上市公司在线上内外贸交易平台、线下展览或买家见面会和认证服务中均有涉足。2016年4月5日,CES全球总裁GaryShapiro对外宣布,CES已经与天猫签署独家战略合作。未来由CES首发的全球消费电子类新品,将在天猫电器城进行独家销售。今

8、年5月即将在上海开幕的CES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isa),将聚焦机器人、无人机、未来电视等技术。“互联网+”对会展业是颠覆还是升级互联网、大数据、多媒体视听以及新材料等领域各种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不断影响传统会展业的操作习惯和思维模式。新兴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将助力传统会展行业向着更绿色、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及分析(Data and Analytic)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新宠,会展业正在变为一个需要量化价值的行业。网络会展在局部范围内对会展活动有一定程度的替代。但无论技术多么发达,都不大可能取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会谈,技术只是协助会展组织者为客户创

9、造更大价值的工具。对于会展行业来说,实物展示+面对面交流+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多种营销手段的组合,其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体验。精心策划的主题、精心设计的环境、精心设置的展品、精心组织的营销活动、精心组合和调配的资源,在特定气氛和时间内带给参观者的参与体验,或震撼、或欢乐、或沉浸、或激动,都将激发参观者从感官、到感情、到思考,最终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和行动,完成参展品牌从基础价值到附加价值的转化:产生一种“极化”、“磁化”作用,当这种作用足够强烈,就可能固化为一种观念一个展览的“灵魂”是能够倡导、传播一种观念,从而左右消费行为的。2。信息传播。会展活动,特别是展览活动对于参观者,真正的价值在于

10、展位和展示内容所传递的内在信息。传递信息是会展活动的基石,一是信息的实物性、直观性和集中性;二是因为信息集中和特定策划所派生的“事件性”,吸引众多新闻媒体和产生“眼球效应”;三是信息的互动交流。参观者和外界获取信息的质量就是会展活动的质量。3。品牌认证。会展活动,具有“认证”功效,而且“第三方认证”始终是市场经济中通行和重要的运行机制,品牌的会展活动本身就具有一种认证价值。4。精神引导。成为某一类别的消费群体或某一类会展活动的“精神领袖”,无疑是会展、特别是展览会活动参展者和活动组织者想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意味着他们有着足以作为引导群体和行业的清晰、被广泛认同并理解的价值观念,在他们所组织或参与

11、的会展活动中,这种价值观在一个特定的平台上被推广、放大、传播,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互联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会展活动的本质和价值。参加展览会、特别是贸易展览会仍是最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对外联系、交流的途径和方法。“互联网+”虽然不能“颠覆”,但“互联网+”正成为展览业创新发展的最新驱动力,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一系列红利必将加速会展行业的深度转型和升级。目前的趋势是会展企业和移动互联网企业的融合,比如齐家网从线上到线下的家装节,万耀企龙联手房多多开创房展会“互联网+”新时代,这些都是会展企业拥抱互联网的体现,并不是取代,而是互相融合。“互联网+”新常态下会展产业的供给侧改

12、革传统会展在筹备前期的花费和投入占比很高,会展开始后,同时在一个展会上可能有几万人,传统模式在应对这样的局势时,并没有做好数据的保留和挖掘。(一)转变观念:在“互联网+”新常态下会展行业由定性的产业转变成定量的产业关于会展的本质与边界,尽管我国业界和学界尚未就此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会展及商务活动是双边甚至多边交流、交易的平台。其实,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活动,都是一个平台,不同的参与者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各自的目标。在移动互联时代,会展都缺少不了以下基本要素:社会交往、教育、体验、创意设计与服务,这些要素都附着在“活动”这个平台上,其核心应该是创造、传递和交换“价值”。1。认识到数据对

13、于会展业的重要性。在这个高度互联的时代,几乎所有行为都能被追踪到。大数据分析将把来自各种源头的追踪数据合并起来,分析出趋势并辅助业务决策以及改善客户互动体验。会展业是最重视数据的行业之一,数据及分析已经取代社交媒体成为企业营销的新宠。在此背景下,曾经被定义为定性产业的会展业,如今正在变成一个定量的产业。2。数据来源渠道及搜集技术应更多元化。未来的会展市场竞争,得数据并充分应用大数据者将赢得先机。目前各类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工具成为可追踪信息的重要来源。智能手机定位、近场通讯以及iBeacon等技术也让信息追踪变得更加简单。另外,主办方现在有更多的外部数据来源。3。数据的共享与整合。传统会展业往往

14、把内部数据作为机密,不愿意对外分享,使得我国会展业在定量分析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在“互联网+”时代,这些数据将成为会展的核心。数据共享技术不是障碍,破除各自为政的思想观念,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集都可以实现连接,但是即使是在某个时间、连接某些数据集便可以发掘重要的价值。(二)基于平台思维的价值重塑与体验优化1。“互联网+”新常态下的会展企业要具有平台战略。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足够大的生态圈。作为典型的服务性平台,会议或展览会随目标群体的需求变化而变化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从新技术应用的角度,在传统的会展及活动市场,策划者将移动应用作为增强观众体验、降低纸张

15、消费和更深入理解观众行为的便利工具;在企业活动市场,除了上述原因,策划者更看重的是将移动技术作为日常商业运作的重要平台。2。优化流程,打造极致体验。通过云计算手段进行定向邀约将成为专业参展的标准化服务,室内导航可以有效避免观众不知道“我在哪儿、我要去哪儿”,线上展厅作为线下观展的充分补充等。组织者利用网站、社交工具等各种手段,对线下活动的时空进行拓展,其核心是不断生产和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只有线上、线下有创意地互动,才能给会展及活动参与者创造良好的体验。(三)会展产业升级线上+线下“O2O模式”实物展能够满足消费者或商家“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提供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实物触摸、看样成交、联络感情等机会。但时代的变革使得原有实物展具备的这些功能以及过去展览主办方提供的展览面积、展商数量、现场观众数量等几项有限的汇总数据已远远无法满足客户的进一步需求。客户需要在实物展的背后获得更深的大数据可视化运用和展览本身的经济效益延伸。线上、线下结合“O2O会展”模式成为迎接风口的必由之路。展网合一,线上讲流量,线下讲场景。追求现场参观人数的同时能发现根本性的需求才是关键点,互联网+会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一个线上平台,将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线下展览合二为一,把线下参展的观众导入到线上,让他们能够产生持续的关注和互动,这也为主办方和展商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