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院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8273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院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自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院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自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院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自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院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自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院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院(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把评建工作作为学院发展的契机,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评建整改工作。通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学院按评估指标和主要观测点进行了分项自评,形成如下自评报告。一、学院概况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8月经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前身是广西水电学校,1956年5月成立,至今已有50年的办学历史。学院有较长的举办高等教育历史。1962年,院系调整,原广西工学院的水利专业的全体教师和93

2、名大学生并入广西水电学校,学校也曾一度更名为广西水电学院。1978年经自治区教育局批准,开始举办普通大专,当年招收20名大专生,后经批准部分优秀中专生转入大专,开设水电学校师资班。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获得举办普通专科教育的资格,成为全国普通中专办大专的2所学校之一,1999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试办高职教育,至今已有21届普通专科毕业生和4届高职毕业生,共5689人。建校以来共培养了3万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广西水利、电力及相关行业的中坚力量。2003年以来为水利系统和其他行业开设各种培训班26期,培训人员达2062人(含2003、2005年广州军区培训班216人)。学

3、院已成为培养和培训广西水利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校园总面积1209亩,其中校本部155亩,南校区62亩,新规划校区992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6.6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8.30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固定资产1.6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50.24万元。拥有1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4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29.5万册。建有技术设备先进的校园网,有22间多媒体教室共1869个座位,4间语音室共228个座位,教学用计算机1532台。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503人,教师365人(其中专任教师202人)。博士2人、硕士或研究生学历64人,高级职称

4、99人,双师素质教师99人。学院设有7系2部,34个高职高专专业,以区内生源为主,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以全日制高职高专教育为主,兼办专科函授教育和职工培训。2005年6月30日统计,全日制高职高专在校生为4889人。目前学院设有3个技能鉴定站、6个培训点、2个考点,有18名教师具有职业鉴定考评员资格。可鉴定和培训工种30个,可主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可为学院的大部分专业提供技能鉴定、培训和考核。学院办学定位明确,多年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途径,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

5、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强。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深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据几年来的跟踪调查统计,毕业生称职率高达90%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4.43%;到9月1日止,200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30%。学院曾获“200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小区”、“全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工会”、区直机关“党建带团建和推优育苗先进单位”、 “第四届全区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优秀组织奖”、“广西赛区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南宁市“绿色环保小区”、南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6、二、评建工作情况2003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通过学习,全院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评估是促进学校加强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锐意进取、办出学校特色的历史性机遇。学院领导班子把评估作为学院的生命线工程,早抓、抓实、抓好,以实现学院的优质、健康、可持续发展。(一)评建过程1、领导重视,精心部署为把生命线工程抓好,学院领导班子“超前思维,超前计划,超前行动”,以2004年接受评估为假设目标,于2003年年底就成立了由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的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院内评估专家组,成立了院、系(部)两级评建办公室,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制

7、定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方案,召开了评建工作动员大会,对评建工作进程、分阶段评建任务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2004年,教育厅初步确定学院的评估在2005年进行,学院再次调整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评建办公室,多次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会研究评建工作,修改完善学院评估工作方案,充实了院系两级评建机构的力量,建立健全了评建目标责任制,将评估指标分解为415项评建任务,以评建任务书的方式下达各系、部和相关部门,使评建工作扎实有序地展开。评建工作得到了水利厅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水利厅成立了学院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和迎评工作协调组,党组书记、厅长文明同志亲任组长。厅党组对学院的评建工作进行了

8、专题研究,厅长亲临学院主持召开学院迎评工作现场办公会、学院迎评誓师大会。并拨评估专项资金200万元,帮助学院解决评估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协调厅属单位和企业在共建实训室、解决教学仪器设备方面也给予学院支持和帮助。学院的迎评工作也得到了教育厅的关怀和指导。教育厅领导和评估专家多次到校检查指导工作,帮助学院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评建工作。2、深入学习,广泛动员为做好评建工作,学院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评估文件,吃透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派出十余批、近百人赴区内外优秀院校学习取经,聘请专家到校作评估知识讲座。学院多次召开教职工和学生大会,部署评建工作。充分利

9、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简报、专栏介绍评估知识,报道评估动态,营造迎评氛围,对评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层层动员。通过学习和动员,全院形成了 “人人重视评估,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奉献评估”的良好局面。3、严格自评,认真整改学院将评建工作分为“自查自评、自评自建、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在自查自评阶段,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查找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方案;在自评自建阶段,加大建设力度,将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在整改提高阶段,加强整改,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评建工作质量。通过边对照、边检查、边整改,学院的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二)评建成效1、以评促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评建期间,学院筹措资金

10、6580.21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4645.7万元,新购土地40亩,新建2栋实训大楼共9752平方米、3栋学生公寓共20645平方米、学生食堂2686平方米、7间多媒体教室、3间语音室、2间计算机实训室、简易实训场所2个1550平方米;投入1067.7万元购买教学仪器设备,其中仅计算机新购达779台;投入65.18万元新增图书4.2万册;投入461.47万元对校舍和原有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投入550.37万元添置教学和行政办公设备。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加快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北京超图公司共建“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室”增加169.14万元教学设备,与重庆新世纪电器公司共建“电站、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培训基地”,增加15万元教学仪器设备。广西水电发展局赠送2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广西水利厅属各单位赠送一批教学仪器设备;通过与大王滩、那板、凤亭河水库管理处共建校外实训室,共获得价值1918.79万元设备使用权,按1/2折算,新增959.4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三年来,学院各方面的建设突飞猛进。与2002年相比,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1560万元增至3550.2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由3917元增至7262元;图书由18万册增至29.5万册,生均由45.2册增至60.38册;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由33650平方米增至83049平方米,生均由8.45平方米增至16.99平方米;学生宿

12、舍面积由14823平方米增至40637平方米,生均由3.72平方米增至8.31平方米;计算机拥有量由604台增至1532台,百名学生计算机拥有量由15.16台增至31.3台;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座位由156个增至2097个,百名学生拥有座位数由4座增至43座。2、以评促改,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评建工作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了专业结构。2002年学院成立之初有高职高专专业22个,经三年的建设和发展,专业总数增至34个,新增专业达12个,拓宽了学院的专业覆盖面,形成了以水利、电力、机电、计算机、建筑等工科类专业为主,经济、管理、人文等文科类专业为辅,相互支撑

13、,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学院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及应用等4个专业作为学院骨干专业重点建设,以自治区确定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两个教改试点专业为龙头,以点带面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专业、课程建设成绩显著。3、以评促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评建过程中,学院以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改革为切入点,全面开展和深化人事、教学、管理、后勤社会化四大改革,总共制定、修改、完善了215个管理文件。2004年10月将总计65万字的185个管理文件汇编成册。为方便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

14、将55个教学科研文件、27个实验室管理文件、42个学生管理文件单独汇编成册,使学院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4、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将其作为学院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制定了20032006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从四个方面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一是提高学历,引进或送培研究生;二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三是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逐年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四是加强师风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经过近三年来的引进和培养,学院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专任教师由124人增至20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由

15、原来的35人增至61人,双师素质教师由37人增至9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由原来的19人增加到52人。培养了31名专业(学科)带头人和6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初步形成一支数量满足要求,结构较为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效果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学院自提升以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认真扎实地开展评建工作,使学院的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一)学院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清晰,发展规划切合实际学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16、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依法办学。教育部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以后,学院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学习了教育部和高教司领导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关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等内容,从而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更加明确了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牢固树立了为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目标定位:将学院建成区内一流,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较高知名度的高职学院。类型定位:以高职教育为主,成人教育、职工培训为辅,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办学类型。层次定位:实施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专业定位:以水利、电力、机电、计算机、建筑类工科专业为主,以经济、管理、人文类文科专业为辅,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特色突出的专业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