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低压排故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8021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低压排故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最新低压排故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最新低压排故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最新低压排故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最新低压排故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低压排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低压排故(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低压排故,主讲:黄士军,2,低压排故,3,低压排故,培训内容,实训的目的,实训基本要求,元件知识链接,安全操作要求,实训装置原理图,仪表使用要求,停送电操作步骤,故障现象分析,4,低压排故,农村配网运行中,低压照明回路和典型的动力回路的安装、检修和运行是农村电工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工作,通过低压电气回路运行中的故障现象,快速查找故障原因,进而准确的排除故障,恢复设备正常运行不仅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需要,也是农村电工技能水平的具体体现。,5,低压排故,因此,通过在低压装置故障排除实训室的实训,借助在低压故障排除实训装置上模拟各种低压电气故障现象,让学员通过故障现象的观测,判断故障原因,准确快速查

2、找出故障,提高学员在工作中的技能水平。,6,低压排故,低压故障排除装置实训在于培养学员掌握基本 配电原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员学会根据实训目的, 实训内容及实训设备模拟处理低压配电中常见的故 障,通过观察故障现象,确定实训步骤,测量回路 中相关电气数据,进行配电电路工作状态的分析研 究,得出必要结论。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必须集中 精力及时认真做好实训工作。,7,低压排故,实训准备即为实训的预习阶段,是保证实训顺利进行的必要步骤。每次实训前都应先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实训质量和效率,避免在实训时不知如何下手,浪费时间,完不成实训工作,甚至损坏实训装置。因此,实训前应做到: (1)通过低压配电理论书籍的学

3、习,熟悉与本次实训相关的理论知识; (2)了解本次实训的目的和内容; (3)了解实训的详细接线图、实训步骤等; (4)熟悉实训所用的实训装置、测试仪器等;,8,低压排故,在完成理论学习、实训预习等环节后,就可进入实训实施阶段。实训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训开始前,学员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要求学员了解本次实训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只有满足此要求后,方能允许实训开始。 (2) 要求学员熟悉本次实训使用的实训设备、仪器,明确相关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三至四人在一台设备上进行实训,学员之间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动手能力。,9,低压排故,实训报告是根据实测数据和在实训中观察发现的问题,经过自己分析

4、研究或分析讨论后写出的实训总结。 实训总结要简明扼要、字迹清楚、结论明确。 (1)实训名称、专业班级、工位、姓名、实训日期、安全注意事项等。 (2)根据电气测量现象说明实训结果与理论是否符合,可对某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并最后写出结论。实训报告应写在一定规格的报告纸上,保持整洁。按时送交指导教师批阅。,10,低压排故,学员实训时配有配线原理图;在装置前面板上的每个元器件上或旁边,都标识有该器件在配线原理图中的代号,以便学员能够把图纸与实物对应起来;在每个元器件的旁边都有与该元器件相应端子 相连的接线端子排,端子排的旁边,都标识有该位置在配线原理图中的线标号,用于学员测量。,11,电气元件,1

5、2,低压排故,为了保证低压装置故障排除实训质量,确保实训时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要严格遵守如下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 (1)实训前,应检查设备机壳接地是否可靠。 (2)实训时,人体不可接触带电线路和带电体。 (3)测量过程中必须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4)总电源或实训台控制电源应由实训指导老师来控制。 (5)实训前,应履行工作票许可手续。,13,元件基础知识-切换开关,1、QC:电压指示切换开关 (万能转换开关)。,14,电气元件刀开关,2、QK:刀开关,QK,15,电气元件断路器,3、QF:断路器,QF,QF,16,电气元件电压表,4、PV:电压表,17,电气元件电流表,低压排故,5、PA:

6、电流表,18,电气元件启辉器,6、 RT:启辉器,19,电气元件镇流器,7、 LI:镇流器,20,电气元件开关,8、 SA:开关,21,电气元件熔断器,9、 FU:熔断器,FU,22,电气元件照明灯,10、 EL:照明灯(发光器件) HL:指示灯;装在按钮开关,23,电气元件 按钮开关,11、SB:按钮开关,常开按钮,常闭按钮,复合按钮,SB,SB,SB,24,电气元件交流接触器,12、 KM:交流接触器,25,电气元件 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图形符号:,线圈,辅助常闭触头,辅助常开触头,主触头,26,电气元件热继电器,13、 FR:热继电器 热继电器是用于电动机或其它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的过载

7、保护的保护电器。,27,电气元件 热继电器,热继电器图形符号:,热元件,常闭触头,常开触头,28,电气元件时间继电器,14、 KT:时间继电器 用来接通或切断较高电压、电流的电路电器元件。,在电动机的星三角转换起动电路中,先是星形连接, 经过一定时间待转速上升到接近额定值时换成三角联接, 其间的时间控制是时间继电器实现的。,29,电气元件综合保护器,15、FS:综合保护器(接地保护、接零保护): 为了防止设备出现单相漏电故障时的接触电压伤人或形成电气事故。,30,电气元件三相异步电动机,16、M:三相异步电动机,31,实训部件说明总电源部分,1、装置总电源部分。在机柜后面底部,安装着 一个四极

8、四线30mA漏电断路器,用于控制机柜 进线总电源(三相四线电源)。 接地端子接大地, 但与机壳不连通,它只是为了保护隔离变压器 隔离前的电源部分,接地线和漏电断路器的 输入零线接通,采取保护接零方式。,32,实训部件说明总电源部分,图1机柜后面底部的电源板,图1机柜后面底部的电源板,33,实训部件说明电源控制按钮,2、电源控制按钮(如图2所示)在图1中,把三相四线电源插头插到电源插座里,合上机柜底部的漏电断路器,就可以操作图2中的启动按钮,操作后该按钮上的电源指示灯应点亮,这样总电源就送到了机柜前面板,可以进行单三相实验了。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线路过载或机壳有电压等故障,保护电路将会切断电源并自

9、锁,同时声光报警,待故障排除后,按解锁按钮,方可启动总电源,否则,启动后将会再次保护。当需要停止总电源时,可以按停止按钮,切断前面板的总电源。,34,实训部件说明电源控制按钮,图2后门中部的按钮,图2后门中部的按钮,35,实训部件说明电源监视部分,3、电源监视部分(位于前面板上部如图3所示) 在前面板的上面,有一块明显凸出的面板,上面分布着电流表、电压表、电压指示切换开关、三相漏电保护器。,36,实训部件说明电源监视部分,图3 电源监视部分,37,实训部件说明单相照明部分,4、单相照明电路部分位于前面板中下部(如图4),4、单相照明电路部分位于前面板中下部(如图4),图4 单相照明部分,38,

10、实训部件说明单相照明部分,单相照明电路含盖了日光灯、节能灯、单联单控开关、单联双控开关和插座等元器件,可以进行插座、日光灯、白炽灯、楼梯照明开关等实验多个实验项目。,图4 单相照明部分,39,实训部件说明电动机控制部分,5、电动机控制部分位于前面板中部(如图5) 分布有:电动机自锁控制电路,电动机Y-启动控制电路,单相总漏电开关电路,它们之间用兰色虚线隔开,涵盖电动机控制等常见的元器件,分别是正向运行按钮、反向运行按钮、启动、停止按钮,交流接触器,热过载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实现了电机的自锁控制和Y-降压启动控制。电机位于前面板下部,通过观察窗观察电机的运行情况,观察窗如图6。,40,实训部件说

11、明电动机控制部分,图5电动机控制部分,图6 电动机观察窗,41,仪表使用要求万用表,42,实训 操作规程,1、安全操作规程, 启动装置观察故障现象步骤,1. 检查前面板的所有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包括带漏电保护的空气开关以及单相三相刀闸开关); 2. 操作pc软件或按动装置后门启动按钮启动装置电源; 3. 合上单相三相刀闸开关; 4. 合上总电源漏电空开QF1,旋转万转开关QC1,观察监视电压表PV1指示的线电压,记录故障现象; 5. 合上单相漏电空开QF4,测量面板下部单相用电部分的插座电压,观察日光灯,楼梯开关、节能灯、灯泡工作状态,记录故障现象;,43,实训 操作规程,6. 合上自锁控制电

12、路的三相空气开关QF2,按动正向运行按钮SB1、反向运行按钮SB2,按下停止按钮SB3,观察电机M1的工作状态,记录故障现象; 7. 合上星三角控制电路的三相空气开关QF3,按动启动按钮SB4,观察电机M2的工作状态,记录故障现象;,44,实训 操作规程, 停止装置电源操作步骤 1. 观察完毕,按动停止按钮SB5,停止电动机M2,关闭空开QF3; 2. 按动停止按钮SB3,停止电动机M1,关闭空开QF2; 3. 关闭单相用电部分的日关灯、楼梯灯、节能灯等,关闭空开QF4; 4. 转动万转开关使其处于空挡(箭头向上)位置; 5. 关闭总电源空开QF1; 6. 断开刀闸开关QK1。 7.按动柜子后面的停止按钮,45,实训 操作规程,46,1、验两次电压; 2、不得带电测量; 3、不得两次送电观察故障现象; 4、断路器按钮不得碰触; 5、安全文明实训。,47,低压故障排除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低压故障排除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48,本次课程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