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1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7654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1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景观设计1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景观设计1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景观设计1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景观设计1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1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1剖析(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概论 第一章 园林概述,一、园林的定义标准,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日常用语里常把园林和花园混用,其实花园专指以展示花卉为主的园林。,(一)概念,加拿大温哥华岛上的布查花园,(二)世界园林史的划分阶段,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特点: 种植、养殖、观赏不分。 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 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农业文明时期园林的共同

2、特点: 直接为统治者所有,为少数贵族服务。 具有相对封闭性和内向性。 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并没有自觉体现社会、环境效益。,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工业文明时期园林的共同特点: 没收皇家及贵族园林并加以改造,或由政府建立新型园林,所有园林向社会全体居民开放。 园林规划设计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不仅追求观赏美和陶冶情操,而且重在发挥园林的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的目标 信息文明时代的园林的特点: 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 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 园林规划

3、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 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 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1.东方体系: 中国、日本、朝鲜,受中国影响,主要以写意山水园为主。 2.西亚体系: 古埃及的墓园、园圃,古阿拉伯地区的花园、教堂园。 3.欧洲体系: 古希腊、罗马、意大利、英国、法国、俄国,受古罗马影响,主要以规则式园林为主。,(三)世界园林可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凡尔赛宫,欧洲园林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艺术造诣精

4、湛独到,为西方世界喜闻乐见的园林。,布伦海姆宫,意大利 依山而建的埃斯特别墅,伊斯兰园林,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伊斯兰园林属于规则式园林范畴,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体统相结合,富有精美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巴比伦文明,泰姬玛哈陵,中国园林,中国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中国园林,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和发展:,1、囿中国园林的起始时期 2、苑中国园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3、园中国园林的转变、成熟与精深时期,按占有者身份分为: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 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

5、型,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中国园林及其发展历史 1、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萌芽期 形成期 转折期 成熟期 高潮期 变革期 新兴期,萌芽期:殷、周 园林雏形园、圃、囿(台) 功能:狩猎场地游乐、礼祭游观 代表:周文王灵囿,形成期:秦、汉 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代表:阿房宫、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 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方丈和瀛洲,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就此写有上林赋,详细地描述了上林苑的地理形胜、山谷水泉、宫阙楼阁、果木花卉及天子射猎之盛况。,仙岛瑶池宫墙柳,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自然山水园林 寺庙园林,金谷园建于洛阳,“却阻长堤,前临清渠。百木几于万株,流水周于舍下。有观阁池召,多养

6、鱼鸟。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入则有琴书之娱。”可见园中有水有树,有鸟有鱼,还有一班艺伎可供赏乐之需。,成熟期 : 隋、唐、宋 山水建筑宫苑、 自然山水园林 、写意山水园林 代表:王维“辋川别业” 白居易“庐山草堂”,辋川图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时所作,高潮期:明、清 类型:宫苑 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 代表:皇家“五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者合称圆明园)和畅春园、西花园(两者合称畅春园) 私家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网师园、个园、小盘古,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

7、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 ,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自畅春园落成之后,康熙帝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园内居住,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于园内清溪书屋。此后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于圆明园,畅春园凝春堂一带改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生母)在园内居住了四十二年。,畅春园仅存的恩佑寺山门和恩慕寺山门,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

8、,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 ,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 静宜园、玉泉山 静明园、万寿山 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浪沧亭,网师园,园中多植竹,因竹叶形似“个”字,名个园,扬州小盘古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系光绪三十年两江总督周馥私人宅邸。它深藏陋巷,胜在建筑与园林巧妙结合,

9、山、水、楼台、亭阁个性鲜明、节奏富于变化。,变革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园林进入一个以“公园”为标志的新阶段,出现了租界公园。,黄埔公园,上海滩上第一家正式公园。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主要是摹仿自然,达到明代计成园冶里 “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留园,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沧浪亭,沧浪亭,世界

10、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始建于北宋。,狮子林,狮子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至今已有672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故名“狮子林”。,日本园林深受中国园林影响,日本枯山水 庭园代表京都龙安寺南庭,(1) 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再现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自然和人工巧妙结合. (2) 西方园林形式规则对称,一切表现为人工创造,强调人工美。,东西方园林,(四)园林的四大基本要素,山石 水体 植物 建筑,二、园林设计,园林设计的工作范围可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以及城市街区、机关、厂矿、校园

11、、宾馆饭店等。公园设计内容比较全面,具有园林设计的典型性。,景观,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风景 。 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一)什么是景观,依照特定的思想内涵、审美趋向、社会功能 ,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二)什么是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三)什么是园林景观设计,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总在刻意强调园林和景观的区别,但是事实上,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国内流派学术观点不同而已。园林设计、景观设计本就是同根同源的。 刻意区别二者是极其不利于本学科的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