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175224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智慧人生的基石,主要包括阅读力(学习阅读)、思考力(思考想象)和表达力(运用创新),而这三种关键能力的基础则是自主阅读力。当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主阅读力是关键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三种关键能力的基础。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力,笔者从激发动机、引导扣疑、强化实践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对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所借鉴。 关键词阅读力;策略;动机;扣疑;实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2、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笔者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最终目标,让自主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 一、激发动机,让学生乐于阅读 阅读动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实践证明,学习动机的培养,首先应从学生的认知兴趣、?J知需要及自信心入手。我们要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阅读实践活动获得感受和启发,产生主动阅读、自主探究的愿望,这种愿望或动机是我们开展自主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 1.知识吸引。在阅读实践中,许多文本知识因其跌宕的故事情节、独特的人物个性、出众的写作技巧而极具吸引力,极易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潜在的阅

3、读动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的内在吸引力,利用课始、课末或阅读课等机会以“吊胃口”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他们产生自主阅读的急迫心理。前不久,我在解释“鞠躬尽瘁”一词时,谈到了诸葛亮和三国演义,当学生听得入了迷,我却戛然而止,故意制造悬念,然后告诉他们自己去阅读。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被激发出来了,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由此得到加强。 2.目标牵引。为了强化阅读动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吸睛之处或疑难之处,牵动学生思维的神经,以目标牵引激发学生读之而后快的冲动,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主动阅读。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的阅读,可让学生紧紧抓住“历险”二

4、字,在浏览梗概抓住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思考:汤姆主要历了哪些险,其中最惊险的是什么?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最后推荐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原著,相信学生会有“欲读之而后快”的感受。 3.兴趣导引。一个成功的自主阅读者,首先是一个兴趣阅读者。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乐此不彼地去阅读。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前,我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家乡的春节习俗、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激发他们了解不同地方习俗的兴趣,再引导他们阅读本组课文,进北京看西藏出新疆,最后展开一系列的课外阅读。北京春节的习俗、独具一格的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以及和田维吾尔的风俗人情无不让学生眼界大开。这样的兴趣导引,大大激

5、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学生轻松求知,教师轻松教学,教与学达到高效的有机交融。 二、引导扣疑,让学生善于阅读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线,使学生在存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欲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达到“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才能事半功倍,学生的阅读力才能得以养成。 1.存疑引导学生勤于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有了这个“疑”,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阅读、深入探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

6、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在学习一篇文章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将阅读中不懂的地方划上记号或将问题写下来;若学生不懂得怎样去发现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单元导语、课后提示或随文气泡去发现问题。当然,学生发现问题有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浅入深的过程。刚开始可能不分巨细地有疑必问,小至一个字的读音、一个词的意思,大至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特色,教师都应予肯定,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重要的本质问题,如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发展变化等。 2.质疑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明确阅读的目标,是学生进行下一步阅读的基础

7、。我们提倡“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它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有些学生虽然在阅读时想到了一些问题,发现了一些问题,但羞于提出来,耻于提出来,怕人取笑。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成熟或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予以肯定、引导和鼓励,切忌进行否定讽刺,以免挫伤学生提问的热情。 3.释疑帮助学生善于解决问题。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智慧与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要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和教材特点,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探究,可以独立探究,可以小组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可

8、以动手实践,可以一种方法,可以多种结合。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增长了知识,还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了实验的探究方法。 三、强化实践,让学生形成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文和课堂,要着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课外读本、从教师导引到自主自觉的不断积累与实践,借助行之有效的抓手,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拓展延伸能力。 1.拓宽阅读内容。一是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选学课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阅读能力,自读课文,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阅读大量的

9、课外读物,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运用和升华。 2.搜集资料信息。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要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调查采访、实验、观看音像制品等途径,大量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如学习一篇课文,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的资料,课后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它资料或链接,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3.做好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把做读书笔记作为一种阅读习惯,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读书笔记分随文笔记和摘录笔记,随文笔记是一边读一边在文中旁记,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摘录笔记是统一记在读书笔记本或读书卡上,当读到

10、好文章或好书时,随时摘录下其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使阅读有所收获。 4.增加背诵积累。一是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词句段篇,包括课文中的和单元组要求的,以及相关的课外拓展;二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的积累;三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环境自由选择的积累内容,让学生在积累中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5.注重读写结合。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要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叶老说过,作文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材料,通过引读借鉴,让学生领会一些写作的技巧,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繁复的作文教学,又可以有

11、效提高作文质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各种策略,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切不可截然分开。不能只单单进行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各种培养策略要灵活综合运用,确保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袁帅.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语文天地,2014,(09). (责任编辑 史玉英)1.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 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