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0817473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报批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备案号:DB44广东省地方标准DB XX/ XXXXXXXXX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major pests affecting high quality rice in Guangdong 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XX/ X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东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东产品质量监督

2、检验研究院、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惠州市惠城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本标准起草人:杨祁云、孙大元、林壁润、郭龙祥、陈荣朴、黄海坤、宋祚锟、沈会芳、张景欣、蒲小明、朱小丽。粤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广东省优质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优质稻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

3、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DB44/T 969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规程3 防控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践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重大病虫害为主要防控对象,遵循病虫害综合治理基本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辅助以安全合理的化学农药防治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4 综合防控技术措施4.1 农业防治措施4.1.1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选用种植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且已审定或已引种备案的适合该区域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品种合理布局、定期轮换,避免抗病虫性丧失。4.1.2 合理轮作因地制宜

4、采用合理耕作制度,与蔬菜、马铃薯、花生等非禾本科经济作物水旱轮作,减少水稻各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4.1.3 调整水稻播、栽期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播、栽期,避开一代二化螟、三化螟及台湾稻螟等水稻钻蛀性螟虫蛾、卵高峰期。4.1.4 肥水管理采用DB44/T 969中“控肥、控苗、控病虫”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合理选择缓(控)释肥、配方肥,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晒田,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抗倒伏能力。4.1.5 田园清理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或使用秸秆腐熟剂处理稻田秸秆,并结合农田翻耕灌水、中耕除草及化学除草等方法,及时清除病虫源,处理稻田病虫株残体,消灭病虫孳生场所。4.2 物理防治措施4.2.1 防虫网或无纺

5、布阻隔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重发区,可选用40目左右的防虫网或15 g/m2 20 g/m2规格的白色透明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阻隔稻飞虱。防虫网覆盖时要于四周设立支架,支架顶端与秧苗保持30 cm以上高度,以利于通风透光。4.2.2 性诱剂诱捕在水稻钻蛀性螟虫、稻纵卷叶螟等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至终蛾期,可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诱杀螟蛾,平均每667m2放置1个2个,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刚好在水稻植株顶部为宜。4.2.3 灌溉水渠设网拦截在灌溉水渠的进水和出水口设置纱网并建立高田埂,阻止福寿螺随着水流在水田和水沟之间迁移与传播,同时也可以收集福寿螺,集中灭杀。4.3 生物防治措施4.3.1 为天

6、敌提供栖息地秧苗移栽大田后,可在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为寄生蜂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提供栖息地,诱集天敌昆虫。4.3.2 种植诱虫植物在稻田田埂或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虫植物,可诱集二化螟、大螟等水稻钻蛀性螟虫,集中处理,减少田间发生量。香根草推荐种植布局为丛间距 3 m5 m,行间距 50 m60 m。4.3.3 释放稻螟赤眼蜂依据预测预报情况,在钻蛀性螟虫、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集中连片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世代放蜂2次3次,间隔3 d5 d,每次放蜂3000头10000头/667m2,每667m2均匀放置5个10个点,根据风向在上风头放蜂。4.3.4 稻鸭共作水稻分蘖初期,将15 d20

7、 d龄的雏鸭放入稻田,每667m2放鸭10只15只,减轻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发生为害。4.4 药剂防治措施在落实非化学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时期实施药剂防治。农药使用应严格执行GB/T 8321(所有部分)及NY/T 1276,并遵循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7号),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化学农药。优质稻主要病虫害见附录A,相关病虫害综合安全药剂及施药方法参见附录B。4.4.1 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减少种子带菌,减少初次侵染源。晒种后,选用咪鲜胺、春雷霉素或三氯异氰尿酸浸种,预防恶苗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在南方水稻黑

8、条矮缩病等病毒病常发区,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等种子处理剂拌种,预防秧苗期飞虱、叶蝉等介体昆虫传毒。 4.4.2 移栽前施用送嫁药秧苗移栽前2 d3 d,施用苯甲嘧菌酯、稻瘟灵和氯虫噻虫嗪等送嫁药,带药移栽,预防稻瘟病、钻蛀性螟虫、稻飞虱。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常发区可选用三氯异氰尿酸做为送嫁药。4.4.3 大田防治此时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主要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钻蛀性螟虫及福寿螺等,应根据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情况适时施药防治。4.4.3.1 稻瘟病防治叶瘟防治应在田间初见急性病斑或出现发病中心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或封锁发病中心

9、,可选用三环唑等;而破口抽穗初期则选用春雷霉素、咪鲜胺或稻瘟灵等预防穗瘟,齐穗期如遇天气适宜病害流行时应再补防1次。4.4.3.2 纹枯病防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丛发病率达到20%以上的田块,选用丙环嘧菌酯、苯甲丙环唑或井冈霉素等及时喷药防治。4.4.3.3 白叶枯病防治在台风暴雨到来之前2 d3 d施用药剂预防,选用三氯异氰尿酸或氯溴异氰尿酸等。4.4.3.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台风暴雨到来之前2 d3 d施用药剂预防,选用三氯异氰尿酸或氯溴异氰尿酸等。4.4.3.5 稻曲病防治水稻破口前10 d15 d可施用井冈霉素、戊唑醇或春雷王铜等预防,如遇多雨天气,破口期再补施1次。4.4.3.6

1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本田初期(移栽后7 d10 d)重点防治白背飞虱,药剂选用参考稻飞虱防治。4.4.3.7 稻飞虱防治依据预测预报情况,当分蘖期百丛虫量达1000头,或抽穗期百丛虫量达1500头,或齐穗以后百丛虫量达2000头时,可选用呋虫胺、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或吡蚜酮等对准稻株中、下部进行喷雾防治。4.4.3.8 稻纵卷叶螟防治依据预测预报情况,当分蘖期百丛虫量达100头,或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虫达50头时,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喷雾防治。4.4.3.9 钻蛀性螟虫防治依据预测预报情况,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

11、%时施药,穗期于幼虫孵化高峰期施药,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多杀甲维盐、甲氧虫酰肼等药剂。4.4.3.10 福寿螺防治 在田边水沟等福寿螺主要越冬场所集中施药,减少冬后残螺量,可选用杀螺胺乙醇胺盐、四聚乙醛等药剂。大田防治可选用茶麸、生石灰及杀螺胺乙醇胺盐等药剂。2附录A(资料性附录)优质稻主要病虫害A.1 主要病害A.1.1 稻瘟病A.1.1.1 病原菌由半知菌亚门真菌(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 称灰梨孢, Pyricularia oryzae Cav.称稻梨孢),有性态为Magnaporthegrisea (Hebert) Bar

12、rnov. 所引起的水稻病害。A.1.1.2 为害症状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其中叶瘟和穗颈瘟最为严重(如图A.1所示)。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图A.1 稻瘟病田间症状A.1.1.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

13、病,形成中心病株。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A.1.1.4 防治关键要点A.1.1.4.1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品种。A.1.1.4.2 种子消毒处理。A.1.1.4.3 药剂防治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轮换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A.1.2 水稻纹枯病A.1.2.1 病原菌由担子菌亚门真菌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J.G. Khn)所引起的以叶部症状为主的水稻病害。A.1.2.2 为害症状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

14、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如图A.2所示)。图A.2 水稻纹枯病田间症状A.1.2.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

15、,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A.1.2.4 防治关键要点A.1.2.4.1 采用“控肥、控苗、控病虫”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A.1.2.4.2 打涝菌核,减少菌源。A.1.2.4.3 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A.1.2.4.4 抓住药剂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A.1.3 水稻白叶枯病A.1.3.1 病原菌由黄单胞杆菌属细菌稻生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Ishiyama)所引起的以叶部症状为主的水稻病害。A.1.3.2 为害症状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故称白叶枯病(如图A.3所示)。图A.3 水稻白叶枯病田间症状A.1.3.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带菌种子、带病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